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36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包括输入端连接组件、分路器组件、两端均开口设置的金属管和包括至少两路输出的输出端连接组件,分路器组件封装在金属管内,且分路器组件的输入端从金属管的前端伸出后从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入,并从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出,分路器组件的输出端从金属管的后端伸出后从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入,并从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金属管内的分路器组件将接收的光分为多路,同时与输入端连接组件和输出端连接组件耦合,大大缩小了整个光分路模块的体积,避免单独布线导致布线凌乱,整个光峰路模块体积较小,无需预先单独配线箱的位置,能满足用户的多个光纤接口需求,安装调试方便。

A mini optical shun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
技术介绍
光配线网(ODN)是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通过光分路器为光线路终端(OLT)与光网络单元(ONU)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在光纤到户系统中,光分路器成为各运营商采用的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光分路器主要安装在楼道中,采用插片盒、机架方式安装在配线箱中。以上存在两个实际问题:1.配线箱放置在楼道中,不美观;2.体积大;3.布线凌乱。另外,新的电信供应商进入光纤到户的场景中时,没有预留配线箱的位置给新供应商,或者,个人用户因居住面积大而需要两个光纤接口时,市面上只有插片盒、机架等形式封装的光分路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包括输入端连接组件、分路器组件、两端均开口设置的金属管和包括至少两路输出的输出端连接组件,所述分路器组件封装在所述金属管内,且所述分路器组件的输入端从所述金属管的前端伸出,并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耦合连接,所述分路器组件的输出端从所述金属管的后端伸出,并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耦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迷你型光分路模块,通过设置在所述金属管内的所述分路器组件将接收的光分为多路,同时与输入端连接组件和输出端连接组件耦合,大大缩小了整个光分路模块的体积,避免了单独布线导致布线凌乱的现象出现,由于整个光峰路模块体积较小,无需预先单独配线箱的位置,能满足用户的多个光纤接口需求,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安装调试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分路器组件包括分路器本体、输入端光纤和输出端光纤,所述分路器本体封装在所述金属管内,所述输入端光纤和输出端光纤分别设置在所述分路器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输入端光纤的后端与所述分路器本体的前端耦合连接,所述输入端光纤的前端从所述金属管的前伸出端后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出,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前端与所述分路器本体的后端耦合连接,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后端从所述金属管的后端伸出后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出。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输入端光纤可以接收外部光路输入的光线,并进入所述分路器本体,最后从多路输出端光纤输出,实现一路光线分为多路,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输出。进一步:所述分路器本体为圆形透明玻璃管,所述输入端光纤和输出端光纤均为裸光纤。进一步: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包括前后贯通设置的输入端外壳、前后贯通设置的内芯、内部中空设置的输入端插芯和第一弹簧,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输入端外壳内,所述输入端插芯的前端从所述内芯的后端伸入并贯穿所述内芯后从所述输入端外壳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输入端插芯的后端,所述输入端插芯的后端伸入所述金属管的前端内并与所述金属管的前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输入端插芯的中部与所述金属管的前端之间,且所述输入端外壳的后端面与所述金属管的前端面抵接,所述输入端光纤的前端从所述输入端插芯的后端伸入并贯穿所述输入端插芯后从所述输入端外壳的前端伸出,且所述输入端光纤的前端面与所述输入端插芯的前端面共面设置。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输入端外壳可以对所述内芯和插芯进行固定,这样所述金属管配合所述插芯和第一弹簧对所述输入端光纤进行固定,对所述输入端光纤进行有效保护,方便与外部光路进行耦合连接。进一步: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还包括输入端防尘帽,所述输入端防尘帽盖设在所述输入端光纤的前端面上。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输入端防尘帽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所述输入端光纤的前端面盖住,防止所述输入端光纤的前端面被污染而影响后续光的正常传输。进一步:所述金属管包括金属管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管本体的前端设且与所述第一弹簧相匹配的输入端卡接部,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卡入所述输入端卡接部内,所述分路器本体设置在所述金属管本体内,所述输入端光纤经由所述输入端卡接部伸出。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输入端卡接部可以方便对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进行定位,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稳定的位于所述输入端卡接部与所述插芯之间,保证整个输入端连接组件内部以及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与所述金属管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包括上端开口设置的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匹配的压盖、多个止动环、与所述止动环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第二弹簧、与所述止动环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套管、与所述套管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且前后贯通设置的输出端插芯和与所述输出端插芯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输出端外壳,所述压盖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并盖合其上端口,多个所述止动环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后端面上,所述套管的前端从对应的所述止动环的后端伸入并与对应的所述止动环连接,所述套管的后端与的对应的所述输出端插芯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套管上并位于对应的所述止动环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插芯的中部之间,且所述输出端外壳的前端面与所述底座的后端面抵接,所述输出端插芯的后端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外壳的前端伸入并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外壳的后端伸出,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后端从所述金属管的后端伸出并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底座、止动环、套管和输出端插芯后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外壳的前端伸入内,并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外壳的后端伸出,且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后端面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插芯的后端面共面设置。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底座、止动环、套管、输出端插芯和输出端外壳顺次连接,并配合所述金属管对所述输出端光纤进行固定,对所述输出端光纤进行有效保护,方便与外部光路进行耦合连接。进一步: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输出端插芯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输出端防尘帽,所述输出端防尘帽盖设在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后端面上。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输出端防尘帽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前端面盖住,防止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前端面被污染而影响后续光的正常传输。进一步:所述金属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管本体后端的输出端卡接部,所述底座的前端面设有与所述输出端卡接部相匹配的卡接口,所述压盖盖设在所述底座上时将所述输出端卡接部卡入所述卡接口内并固定,所述输出端光纤经由所述输出端卡接部伸出并伸入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所述输出端卡接部,可以使得所述金属管本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对所述输出端光纤的定位以及对输出端光纤的有效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迷你型光分路模块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迷你型光分路模块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输入端防尘帽,2、输入端外壳,3、内芯,4、输入端插芯,5、第一弹簧,6、分路器组件,7、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连接组件、分路器组件(6)、两端均开口设置的金属管(7)和包括至少两路输出的输出端连接组件,所述分路器组件(6)封装在所述金属管(7)内,且所述分路器组件(6)的输入端从所述金属管(7)的前端伸出后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出,所述分路器组件(6)的输出端从所述金属管(7)的后端伸出后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连接组件、分路器组件(6)、两端均开口设置的金属管(7)和包括至少两路输出的输出端连接组件,所述分路器组件(6)封装在所述金属管(7)内,且所述分路器组件(6)的输入端从所述金属管(7)的前端伸出后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出,所述分路器组件(6)的输出端从所述金属管(7)的后端伸出后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组件(6)包括分路器本体(61)、输入端光纤(62)和输出端光纤(63),所述分路器本体(61)封装在所述金属管(7)内,所述输入端光纤(62)和输出端光纤(63)分别设置在所述分路器本体(61)的前后两侧,所述输入端光纤(62)的后端与所述分路器本体(61)的前端耦合连接,所述输入端光纤(62)的前端从所述金属管(7)的前端伸出后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出,所述输出端光纤(63)的前端与所述分路器本体(61)的后端耦合连接,所述输出端光纤(63)的后端从所述金属管(7)的后伸出端后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前端伸入并从所述输出端连接组件的后端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本体(61)为圆形透明玻璃管,所述输入端光纤(62)和输出端光纤(63)均为裸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包括前后贯通设置的输入端外壳(2)、前后贯通设置的内芯(3)、内部中空设置的输入端插芯(4)和第一弹簧(5),所述内芯(3)设置在所述输入端外壳(2)内,所述输入端插芯(4)的前端从所述内芯(3)的后端伸入并贯穿所述内芯(3)后从所述输入端外壳(2)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弹簧(5)套设在所述输入端插芯(4)的后端,所述输入端插芯(4)的后端伸入所述金属管(7)的前端内并与所述金属管(7)的前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5)位于所述输入端插芯(4)的中部与所述金属管(7)的前端之间,且所述输入端外壳(2)的后端面与所述金属管(7)的前端面抵接,所述输入端光纤(62)的前端从所述输入端插芯(4)的后端伸入并贯穿所述输入端插芯(4)后从所述输入端外壳(2)的前端伸出,且所述输入端光纤(62)的前端面与所述输入端插芯(4)的前端面共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迷你型光分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还包括输入端防尘帽(1),所述输入端防尘帽(1)盖设在所述输入端光纤(62)的前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创黄望隆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