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27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螺杆、十字钢架、定位柱、超声接受装置、压力表、超声发射装置、下模支撑板、下模板、模腔厚度支架、上模板、测量表、螺杆安装板,上模板中心处安装超声接收装置,同时上模板靠近中心开有抽气孔,下模板的中心开有一个注入孔,注入孔连接进油的软管,在进油的软管上安装有一个压力表;该测试方法包括步骤1、测试操作过程;步骤2、面外渗透率计算:根据面外渗透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面外渗透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能够测量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渗透率,准确反映复合材料的浸润效果,提高复合材料液态模型成型的质量。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 of plane permeability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prefor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渗透率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技术是指将液态聚合物注入铺有纤维预成型体的闭合模腔中,或加热熔化预先放入模腔内的树脂膜,液态聚合物在流动充模的同时完成树脂/纤维的浸润并经固化成型为制品。该工艺技术是先进复合材料低成本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能制造出具有良好表面品质的、高精度的复杂构件,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少等优点,但是由于在成型的过程中,常有浸润不够理想和模塑过程中树脂的流动不均衡等情况出现,这常常与注入口和溢料口的位置、纤维织物的渗透性有关。为了改善RTM注射时模腔内树脂的流动性、浸润性,更好的排尽气泡,出现了一些新工艺:在腔内抽真空,再用注射机注入树脂;或者仅靠型腔真空造成的内外压力差注入树脂。但这些工艺上缺乏液态聚合物渗透率的测试手段,无法判断液态聚合物的浸润效果。本申请所述的面外渗透率是指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渗透率。目前,一般用达西(Darcy)定律描述各类增强材料及预型件中的液体流动渗透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螺杆、十字钢架、定位柱、超声接受装置、压力表、超声发射装置、下模支撑板、下模板、模腔厚度支架、上模板、测量表、螺杆安装板;/n螺杆安装板为圆形金属板,螺杆安装板的下表面与下模支撑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四个定位柱,螺杆配合螺杆安装板中心的螺纹孔,螺杆下端连接十字钢架,十字钢架的支杆端头由套筒滑动套接在定位柱上,十字钢架下方固定上模板,上模板中心处安装超声接收装置,同时上模板靠近中心装有开有抽气孔,测量表装在十字钢架支杆端头的套管上;/n上模板和下模板平行放置,上模板的大小和位置与模腔厚度支架的内腔相匹配,上模板柱面下方的凹槽内套有相应大小的...

【技术特征摘要】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螺杆、十字钢架、定位柱、超声接受装置、压力表、超声发射装置、下模支撑板、下模板、模腔厚度支架、上模板、测量表、螺杆安装板;
螺杆安装板为圆形金属板,螺杆安装板的下表面与下模支撑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四个定位柱,螺杆配合螺杆安装板中心的螺纹孔,螺杆下端连接十字钢架,十字钢架的支杆端头由套筒滑动套接在定位柱上,十字钢架下方固定上模板,上模板中心处安装超声接收装置,同时上模板靠近中心装有开有抽气孔,测量表装在十字钢架支杆端头的套管上;
上模板和下模板平行放置,上模板的大小和位置与模腔厚度支架的内腔相匹配,上模板柱面下方的凹槽内套有相应大小的密封圈;
模腔厚度支架为圆筒形框架,对中布置于下模板上,下模板的中心开有一个注入孔,注入孔连接进油的软管,在进油的软管上安装有一个压力表;下模板与模腔厚度支架构成模腔,下模板和模腔厚度支架分别固定于下模支撑板上,超声发射装置内嵌于下模板支撑板中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上模板和下模板、模腔厚度支架均采用透明材料;下模支撑板下方有起支撑作用的下模支架。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试装置测试复合材料预制件面外渗透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试操作过程:
1)、将预制件裁剪成方形块,并用胶带将预制件方形块边缘锁边;
2)、将模腔用酒精布擦拭干净,保证腔内无油脂或杂质;对软管进行检查,保证软管通畅无杂质;
3)、将超声发射装置和超声接收装置分别安装在对应位置,并将超声探头用数据线缆与超声设备连接;
4)、真空泵用软管与缓冲罐入口连接,缓冲罐出口与测试装置上模板上的抽气孔用软管进行连接,测试装置的注入孔与压力表下端一侧用直径较小的软管连接,并在压力表下端另一侧外接软管作为进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慧铭胡宁姜又强张洪嘉陈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