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用空气分配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14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烧用空气分配罩,它是由上表面和边壁构成的罩型结构,上表面由圆形凹槽、延长平面和角型部分构成;圆形凹槽内开有圆形套孔,套孔周边开有多个空气分配孔;延长平面设在圆形凹槽的一侧,由两条与圆形凹槽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互成锐角的切线延长线,和一条与两条延长线相连的横线形成;角型部分设在凹槽的另一侧,由靠近圆形凹槽处开设的空气进气口,和分别与圆形凹槽及空气进气口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两条切线形成;边壁的上端边与上表面外缘相互垂直地固定连接,边壁在对应于横线处开有燃气喷嘴。可防止逆火及烟气泄漏引起的事故。(*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燃气锅炉,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家庭壁挂式燃气锅炉类器具内安装的燃烧用空气分配罩。现在使用燃气的家用锅炉越来越普遍。而目前一般使用的锅炉多为直排式的,燃烧时所需的助燃空气来源于室内空气,这种燃烧方式将会导致室内空气中的氧气量快速地减少,既污染了室内环境也不安全,另外,由于室内空气量有限,会使燃气因供氧不足而不能完全燃烧,未燃烧的燃料将直接进到外部环境中而造成室内、外的进一步污染。因此,为了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市场上有一种强制给排气式的家用锅炉,其上部设有空气入口,外部大气从入口被吸入,燃烧用的助燃空气和炉内的助燃空气是相通的,也就是说,燃烧室是敞开的。这种锅炉的缺点是发生回火时,炉内容易因燃气泄漏而着火,故仍然不安全。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强制给排气式家用燃气锅炉类器具的燃烧用空气分配罩,使燃气能够充分地燃烧,且不会出现烟气倒流现象,安全可靠。为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的燃烧用空气分配罩是由上表面和边壁构成的罩型结构,所述上表面由圆形凹槽、延长平面和角型部分构成;圆形凹槽内开有一足够大的圆形套孔,圆形套孔的周边开有多个空气分配孔;延长平面设在圆形凹槽的一侧,由两条与圆形凹槽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互成锐角的切线延长线,和一条与该两条延长线相连接的横线形成;角型部分设在圆形凹槽的另一侧,由靠近圆形凹槽处开设的空气进气口,和分别与圆形凹槽及空气进气口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两条切线形成;所述边壁的上端边与上表面的外缘相互垂直地固定连接在一起,边壁在对应于延长平面的横线处开有一燃气喷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燃烧用空气分配罩的优点是,实现全密闭式燃烧方式,燃烧充分,无烟气倒流现象,可防止逆火及烟气泄漏引起的事故;且结构简单。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该附图中,相对的部件采用相应的标示符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燃烧用空气分配罩的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空气分配罩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燃烧用空气分配罩与燃烧器、炉胆安装状态下的透视图,其中,炉胆用虚线表示。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实施例的燃烧用空气分配罩是由上表面1和边壁2构成的罩型结构,上表面1由圆形凹槽8、延长平面13和角型部分14构成。圆形凹槽8内开有一足够大的圆形套孔3,用于套装燃烧器的圆筒形本体100(如图3所示),因此,圆形套孔3的孔径最好与圆筒形本体100的直径相匹配,两者之间最好留有一定缝隙,并且最好将圆形套孔3设置得与圆形凹槽8同轴。圆形套孔3的周边开有多个空气分配孔6,最好将多个空气分配孔6均匀地开设在圆形套孔3的周边附近,而且,最好将每个空气分配孔6的上部都向上延伸形成上部凸台10,另外,在空气分配孔6与圆形凹槽8的外缘之间还可开有一点火装置安装孔7。延长平面13是指位于圆形凹槽8一侧的平面部分,它由两条与圆形凹槽8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互成锐角的切线延长线,和一条与该两条延长线相连接的横线15形成,该延长平面13的形状和尺寸应满足使燃气充分燃烧及容纳燃烧器输送管(图中未示出)尺寸的要求,横线15最好平行于这两条延长线切点的连线。作为上表面1一部分的角型部分14设在圆形凹槽8的另一侧,它由靠近圆形凹槽8处开设的空气进气口4,和由分别与圆形凹槽8及空气进气口4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两条切线形成。所述边壁2为一长矩形构件,其上端边与上表面1的外缘相互垂直地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罩型,边壁2在对应于延长平面13的横线15处开有一燃气喷嘴5,用于喷进燃气,该燃气喷嘴5最好设置得对准燃烧器输送管(图中未示出)的入口,最好使燃气喷嘴5的外部向外延伸形成外部凸台11,使其厚度局部加厚,提高强度。沿边壁2的下端边的周边设有连接凸缘9,该连接凸缘9上设有连接孔12,如螺纹孔12。图3是本技术燃烧用空气分配罩与燃烧器、炉胆101安装状态下的透视图。安装时,将燃烧用空气分配罩的圆形套孔3套装在燃烧器的圆筒形本体100外,空气分配罩通过边壁2的下端边连接凸缘9的螺纹孔12与底板(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且密封,从而形成下部空间。炉胆(用虚线表示)101的底边沿圆形凹槽8的外缘固定,且密封,从而形成上部空间。工作时,作为助燃空气的外部空气从强制吸排气烟筒(图中未示出)被强制引入,经空气吸入管(图中未示出)从燃烧用空气分配罩的空气进气口4进入下部空间。然后,一部分空气进入到燃气喷嘴5附近处,形成燃烧用的一次混合用空气流。同时,另一部分空气流到空气分配孔6部位,形成燃烧用的二次混合用空气流。另外,由燃气喷嘴5喷入下部空间的燃气同其附近处的那部分助燃空气一起从燃烧器输送管入口(图中未示出)进入燃烧器本体100,进行混合,且混合均匀然后,该混合气体从火焰孔102排到本体100外,又与空气分配孔6部位的另一部分助燃空气进行第二次混合。与此同时,由固定在安装孔7上的点火装置点火,点燃这种经充分混合的二次混合燃气,因此,安装孔7最好设置在与空气进气口4相对的位置上,即远离空气进气口4,有利于充分燃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空气分配孔6都设有上部凸台10,可起到导向从空气分配孔6排出气流的作用,气流不分散;由于多个空气分配孔6是均匀地布设在圆形套孔3的周边附近,即,这些空气分配孔6和本体100的火焰孔102组都是均匀配置的,从而,使得燃气可与助燃空气混合得很均匀,致使燃烧充分,若设计成空气分配孔6的上表面1的上限低于燃烧器火焰孔102的下限2~3厘米,则效果会更好。由上可见,本技术的燃烧用空气分配罩在燃气锅炉中的功能是对进入炉内的空气进行混合和分配。虽然前面对本技术的描述可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形成和采用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并会想到上述特定实施例的各种变换、组合与等同物的存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在这里所列举的实施例,而是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实质和请求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用空气分配罩,其特征在于该燃烧用空气分配罩是由上表面和边壁构成的罩型结构,所述上表面由圆形凹槽、延长平面和角型部分构成;圆形凹槽内开有一足够大的圆形套孔,圆形套孔的周边开有多个空气分配孔;延长平面设在圆形凹槽的一侧,由两条与圆形凹槽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互成锐角的切线延长线,和一条与该两条延长线相连接的横线形成;角型部分设在圆形凹槽的另一侧,由靠近圆形凹槽处开设的空气进气口,和分别与圆形凹槽及空气进气口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两条切线形成;所述边壁的上端边与上表面的外缘相互垂直地固定连接在一起,边壁在对应于延长平面的横线处开有一燃气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分配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气分配孔均匀地开设在所述圆形套孔的周边附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分配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圆形套孔同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分配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空气分配孔的上部都向上延伸,形成上部凸台。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空气分配罩,其特征在于空气分配罩的上表面的上限低于燃烧器的火焰孔的下限2~3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分配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喷嘴的外部向外延伸,形成外部凸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分配罩,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烧用空气分配罩,其特征在于该燃烧用空气分配罩是由上表面和边壁构成的罩型结构,所述上表面由圆形凹槽、延长平面和角型部分构成;圆形凹槽内开有一足够大的圆形套孔,圆形套孔的周边开有多个空气分配孔;延长平面设在圆形凹槽的一侧,由两条与圆形凹槽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互成锐角的切线延长线,和一条与该两条延长线相连接的横线形成;角型部分设在圆形凹槽的另一侧,由靠近圆形凹槽处开设的空气进气口,和分别与圆形凹槽及空气进气口外缘附近的圆弧线相切的两条切线形成;所述边壁的上端边与上表面的外缘相互垂直地固定连接在一起,边壁在对应于延长平面的横线处开有一燃气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昌锡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机器人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