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Micro USB 5P 2.0 B 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93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Micro USB 5P 2.0 B 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以及外屏蔽壳,所述塑胶主体的上端面为一凹槽型结构,其一侧端面沿塑胶主体上端面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包覆于所述槽型结构的上端及两侧,所述外屏蔽壳上端面的一侧倾斜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与所述塑胶主体相互连接固定形成母座连接器的产品口部窗口,所述外屏蔽壳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上部,其为金属材质,所述塑胶主体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下部,其为塑胶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Micro USB 5P 2.0 B 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其口部窗口上半部分是金属窗口,下半部分采用塑胶窗口,能够很好解决口部窗口与其配合金属件的短路风险,同时拓宽了MICRO USB 5P 2.0 B母CONN的使用范围。

A new type of micro USB 5p 2.0B f heightening SMT femal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新型精密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MICROUSB5P2.0B母CONN是一个可以进行充电、也可以进行音频及数据连接和传输的接口,其传输速度达480Mbps,同时具有10000次的插拔寿命,是最新型高精密连接器之一。MICROUSB5P2.0B母CONN主要是用于小型微型智能电子设备(如手机,PDA,数码相机和便携式数字播放器)上作为音频和数据传送的接口,但是现有市场上的MICROUSB母座口部窗口一般都是金属窗口,在一些特殊使用场景情况下,其金属口部窗口容易与其配合的金属件接触造成短路,造成连接器部分功能失效或电路损坏。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520738483.5公开了一种MicroUSB母座连接器,包括钢片、端子、塑胶和外壳;其中,钢片和端子同时注塑在塑胶中,其中,在钢片的头部设置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嵌入塑胶中;注塑了所述钢片和端子的塑胶组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上述专利公开的MicroUSB连接器,通过将钢片头部增加四个折弯结构取得以下有益效果:1)钢片头部折弯部分完全嵌入塑胶内部,从而能够提高钢片与塑胶结合的牢固性;2)防止使用者在斜着插入公座时插坏舌片,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3)在公母对插时增加插拔次数;4)防止钢片被插翻,有效避免公座插不进现象;但现有技术中的MicroUSB连接器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由于设置有注塑了钢片和端子的塑胶直接设置于外壳内,当外接金属件与金属外壳发生直接接触时,易导致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口部窗口上半部分是金属窗口,下半部分采用塑胶窗口,能够很好解决口部窗口与其配合金属件的短路风险,同时拓宽了MICROUSB5P2.0B母CONN的使用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以及外屏蔽壳,所述塑胶主体的上端面为一凹槽型结构,其一侧端面沿塑胶主体上端面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包覆于所述槽型结构的上端及两侧,所述外屏蔽壳上端面的一侧倾斜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与所述塑胶主体相互连接固定形成母座连接器的产品口部窗口,所述外屏蔽壳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上部,其为金属材质,所述塑胶主体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下部,其为塑胶材质。本技术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通过将产品口部窗口分成塑胶主体与外屏蔽壳组成的两部分,其中的产品口部窗口上部设置为金属件,产品口部窗口下部为塑胶件,能够有效解决母座连接器口部窗口与其配合金属件短路风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产品口部窗口下部的一端设置有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为产品口部窗口下部上一向上及外侧方向延伸的凸起块,所述外屏蔽壳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块相匹配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一侧端面上还设置有一限位块。通过塑胶主体上设置的突出部与外屏蔽壳上设置的通槽、限位块之间的限位卡接,能够有效实现塑胶主体与外屏蔽壳之间的限位以及卡接,能够有效提高塑胶主体与外屏蔽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通槽的外部一侧,所述通槽包括宽度大小不同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的通槽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通主体,所述导通主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通过连接端子的第一凹槽,所述对接部内设置有用于通过连接端子的腔体,所述对接部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主体上设置有产品口部窗口下部的另一侧的侧端面上还设置与所述导通主体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两侧的上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匹配的第三凹槽。通过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以及第一凸块使得导通主体与塑胶主体之间插接稳固,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屏蔽壳的内侧面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卡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主体一侧端面的两侧还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以及设置于第四凹槽内的第五凹槽与所述卡钩相互对应匹配。通过外屏蔽壳上设置的卡钩与塑胶主体上第四凹槽及第五凹槽实现塑胶主体与外屏蔽壳之间的限位卡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主体的两侧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外屏蔽壳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互匹配对应的第二通孔。通过塑胶主体上第二凸块与外屏蔽壳上第二通孔的匹配卡接,提高外屏蔽壳与塑胶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主体的上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六凹槽,所述外屏蔽壳上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六凹槽相互匹配对应的向外屏蔽壳内部凸起的第三凸块。通过塑胶主体上第六凹槽与外屏蔽壳内侧面上的第三凸块之间的匹配卡接,提高外屏蔽壳与塑胶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其口部窗口上半部分是金属窗口,下半部分采用塑胶窗口,能够有效解决MICROUSBB母CONN口部窗口与其配合金属件短路风险,其结构简洁、紧凑,易于加工,同时产品的机械以及电气性能优秀。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连接器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连接器的正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连接器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连接器导通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连接器塑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连接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塑胶主体;11、产品口部窗口;111、产品口部窗口上部;112、产品口部窗口下部;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14、第四凹槽;15、第二凸块;16、第六凹槽;17、突出部;2、导通主体;21、连接部;211、第一凹槽;212、第一凸块;22、对接部;221、腔体;222、第一通孔;3、外屏蔽壳;31、卡钩;32、第二通孔;33、通槽;34、限位块;4、连接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Micro USB 5P 2.0B 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主体以及外屏蔽壳,所述塑胶主体的上端面为一凹槽型结构,其一侧端面沿塑胶主体上端面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包覆于所述槽型结构的上端及两侧,所述外屏蔽壳上端面的一侧倾斜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与所述塑胶主体相互连接固定形成母座连接器的产品口部窗口,所述外屏蔽壳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上部,其为金属材质,所述塑胶主体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下部,其为塑胶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主体以及外屏蔽壳,所述塑胶主体的上端面为一凹槽型结构,其一侧端面沿塑胶主体上端面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包覆于所述槽型结构的上端及两侧,所述外屏蔽壳上端面的一侧倾斜向外延伸,所述外屏蔽壳与所述塑胶主体相互连接固定形成母座连接器的产品口部窗口,所述外屏蔽壳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上部,其为金属材质,所述塑胶主体部分为产品口部窗口下部,其为塑胶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口部窗口下部的一端设置有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为产品口部窗口下部上一向上及外侧方向延伸的凸起块,所述外屏蔽壳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突出部相匹配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一侧端面上还设置有一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通槽的外部一侧,所述通槽包括宽度大小不同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的通槽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MicroUSB5P2.0BF加高型SMT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通主体,所述导通主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通过连接端子的第一凹槽,所述对接部内设置有用于通过连接端子的腔体,所述对接部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兵滕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正德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