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源供应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盒。
技术介绍
名称为方便实验室用电池盒、申请号为CN201510586510.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方便实验室用电池盒,包括电池盒体,电池盒体内从左到右设置有一号电池盒、二号电池盒、三号电池盒、四号电池盒,一号电池盒的中间底部固定一号按钮,一号按钮上面固定一号按钮杆,一号电池盒内安装一号电池,一号电池压在一号按钮杆上面,二号电池盒、三号电池盒、四号电池盒也同样结构。该技术的有如下缺点:1、该电池盒体内的电池盒仅限于串联,无法获得实验室需要的大电流;2、该电池盒体接线孔只有一种,无法适用于实验室其他类型的接线柱;3、当实验室需要的电压只需要少量电池或者该电池盒体内有些电池中途坏掉,即使拆掉坏掉的电池,由于该电池盒体的结构是固定的,导致不能用的空间也无法拆除;4、该电池盒体内线路发生故障时,就会使得整个电池盒体内的电池盒无法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盒,其可实现串联和并联,在电池盒供电过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盒单元,所述电池盒单元包括电池盒体(1)和背板(4),所述电池盒体(1)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电池盒体(1)的前侧和后侧均为敞口结构,所述背板(4)位于电池盒体(1)内,所述电池盒体(1)的顶部内侧和底部内侧均设置有滑槽(14),所述背板(4)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能够沿着滑槽(14)滑动的凸起(4-2),所述电池盒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种结构的正极插线孔,所述电池盒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种结构的负极插线孔,所述电池盒体(1)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正极连接触点槽(12)、定位凹槽(11)和负极连接触点槽(13),所述电池盒体(1)的右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盒单元,所述电池盒单元包括电池盒体(1)和背板(4),所述电池盒体(1)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电池盒体(1)的前侧和后侧均为敞口结构,所述背板(4)位于电池盒体(1)内,所述电池盒体(1)的顶部内侧和底部内侧均设置有滑槽(14),所述背板(4)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能够沿着滑槽(14)滑动的凸起(4-2),所述电池盒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种结构的正极插线孔,所述电池盒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种结构的负极插线孔,所述电池盒体(1)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正极连接触点槽(12)、定位凹槽(11)和负极连接触点槽(13),所述电池盒体(1)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正极连接触点(8)、定位凸起(9)和负极连接触点(10),所述正极连接触点槽(12)与正极连接触点(8)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定位凹槽(11)和定位凸起(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负极连接触点槽(13)与负极连接触点(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正极插线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一个第一螺纹插孔(5-1)、两个第一柱状插孔(6-1)和两个第一板状插孔(7-1),两个所述第一柱状插孔(6-1)的位置左右对称,两个所述第一板状插孔(7-1)的位置上下对称;所述负极插线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二板状插孔(7-2)、两个第二柱状插孔(6-2)和一个第二螺纹插孔(5-2),两个所述第二板状插孔(7-2)的位置上下对称,两个所述第二柱状插孔(6-2)的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电池盒体(1)的内侧顶部中心设置有电池正极触点(2),所述电池正极触点(2)通过导线分别与正极连接触点槽(12)和正极连接触点(8)相连接;所述电池盒体(1)的内侧底部中心设置有电池负极触点(3),所述电池负极触点(3)通过导线分别与负极连接触点槽(13)和负极连接触点(10)相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