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854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38
一种塑壳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内的操作机构和多个分断单元,所述的分断单元包括单元壳体和设置在单元壳体内的动触头模块、一对静触头、操作机构通过驱动轴驱动多个分断单元的动触头模块动作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特点是: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相分断单元的单元壳体左侧面和右侧面上都具有供驱动轴贯穿的圆弧形孔槽,而位于两侧的边相分断单元的单元壳体靠近中间相分断单元一侧侧面上具有供驱动轴贯穿的圆弧形孔槽,而远离中间相分断单元另一侧侧面是封闭的。优点:将与基座内表面相贴合的单元壳体的一侧封闭,加强了机构可靠性,提升了塑壳断路器分断过程的绝缘性能。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壳断路器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断点塑壳断路器通常由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内的多个分断单元构成,而分断单元一般由两个对称设置的绝缘外壳拼接而成,两个单元外壳之间设置有转轴和动静触头。在分断大电流时,分断单元内部往往产生大量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外泄易造成断路器壳体破损,而高压气体往往伴随着大量金属粒子四处喷射,这些金属粒子易堵塞动触头转轴,造成再次合闸困难,降低绝缘强度甚至造成相间短路,并且外侧分断单元在断路器分断瞬间产生大量气体会使基座侧壁受到较大的气压冲击,造成基座破损,从而引起其它危害。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分断单元的靠近基座区域的单元外壳处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将与基座侧壁相贴合的单元外壳的一侧封闭,减少了塑壳断路器分断过程的气体泄漏,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内的操作机构和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基座(200)和设置在基座(200)内的操作机构(300)和多个分断单元(100),所述的分断单元(100)包括单元壳体(1)和设置在单元壳体(1)内的动触头模块(2)、一对静触头(3),操作机构(300)通过驱动轴(4)驱动多个分断单元(100)的动触头模块(2)动作与静触头(3)接触或分离,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的单元壳体左侧面和右侧面上都具有供驱动轴(4)贯穿的圆弧形孔槽,而位于两侧的边相分断单元(100b)的单元壳体(1)靠近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一侧侧面上具有供驱动轴(4)贯穿的圆弧形孔槽,而远离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基座(200)和设置在基座(200)内的操作机构(300)和多个分断单元(100),所述的分断单元(100)包括单元壳体(1)和设置在单元壳体(1)内的动触头模块(2)、一对静触头(3),操作机构(300)通过驱动轴(4)驱动多个分断单元(100)的动触头模块(2)动作与静触头(3)接触或分离,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的单元壳体左侧面和右侧面上都具有供驱动轴(4)贯穿的圆弧形孔槽,而位于两侧的边相分断单元(100b)的单元壳体(1)靠近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一侧侧面上具有供驱动轴(4)贯穿的圆弧形孔槽,而远离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另一侧侧面是封闭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壳体(1)由第一分断单元壳体和内部与第一分断单元壳体内部对称的第二分断单元壳体构成,所述的第一分断单元壳体和第二分断单元壳体彼此面对面设置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一起而构成单元壳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的单元壳体(1)的第一分断单元壳体和第二分断单元壳体分别是中间相第一分断单元壳体(11a)和中间相第二分断单元壳体(12a);所述的边相分断单元(100b)的单元壳体(1)的第一分断单元壳体和第二分断单元壳体分别是边相第一分断单元壳体(11b)和边相第二分断单元壳体(12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中间相分断单元(100a)的中间相第一分断单元壳体(11a)和中间相第二分断单元壳体(12a)的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青孙建波张洵初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