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984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施工现场找到视野开阔且稳固的三处场地作为测量基准点;在基坑西侧选择能同时对三个测量基准点进行测量的点位设定观测站;在观测站设置用于放置测量机器人的观测墩;选择若干监测点,在监测点固定金属杆件,在所述金属杆件顶部安装棱镜;测量机器人依次对棱镜进行顺序测量,将测量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图形。该方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通过数据分析,自动形成各类变化曲线和图形,使监测成果形象化。

A method and system of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measur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基坑监测是指在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基坑安全是基坑施工的关键,基坑安全有各种关联因素,基坑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基坑设计、详细周密的地质勘察、精心细致的施工作业,还与外界环境对基坑土体的影响紧密相关。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力土压力状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变形,即使采取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种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单单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参数来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往往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指导正确施工的眼睛,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是一种信息技术。当前,基坑监测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同被列为深基坑工程质量保证的三大基本要素。基坑监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基坑监测工作主要还停留在人工阶段,即通过一定频率的对基坑工程现场采集数据,进行行业处理,然后提供纸质或者电子的数据报告。国内基坑监测技术应用较广泛,目前绝大多数深基坑工程都进行了施工期监测,通过设定监测项目的控制值,监测和保障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通过数据分析,自动形成各类变化曲线和图形,使监测成果形象化。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施工现场找到视野开阔且稳固的三处场地作为测量基准点;在基坑西侧选择能同时对三个测量基准点进行测量的点位设定观测站;在观测站设置用于放置测量机器人的观测墩;选择若干监测点,在监测点固定金属杆件,在所述金属杆件顶部安装棱镜;测量机器人依次对棱镜进行顺序测量,将测量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图形。可选地,观测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选地,观测墩的墩外壁设置用于电缆进出的硬质管道。可选地,监测点的数量为30个。可选地,测量机器人采用TS60测量机器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系统,包括棱镜、测量机器人、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处理中心,所述棱镜用于设置在基坑的不同监测点作为基坑变形监测靶点;所述测量机器人用于采集基坑监测点的变形位移数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测量机器人采集的变形位移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接收测量机器人采集的变形位移数据,对所述变形位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测量图形。可选地,测量机器人采用TS60测量机器人。可选地,棱镜的数量为30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通过数据分析,自动形成各类变化曲线和图形,使监测成果形象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通过数据分析,自动形成各类变化曲线和图形,使监测成果形象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施工现场找到视野开阔且稳固的三处场地作为测量基准点;/n在基坑西侧选择能同时对三个测量基准点进行测量的点位设定观测站;/n在观测站设置用于放置测量机器人的观测墩;/n选择若干监测点,在监测点固定金属杆件,在所述金属杆件顶部安装棱镜;/n测量机器人依次对棱镜进行顺序测量,将测量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n数据处理中心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图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施工现场找到视野开阔且稳固的三处场地作为测量基准点;
在基坑西侧选择能同时对三个测量基准点进行测量的点位设定观测站;
在观测站设置用于放置测量机器人的观测墩;
选择若干监测点,在监测点固定金属杆件,在所述金属杆件顶部安装棱镜;
测量机器人依次对棱镜进行顺序测量,将测量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图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观测墩的墩外壁设置用于电缆进出的硬质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点的数量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浩吴学洋李永闯高祥东石长城付建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国信海天中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