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843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36
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属于低压电气技术领域。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模块壳体、触头组件、灭弧装置和转子;在该模块壳体内设置有灭弧室腔和转子容纳腔,该转子容纳腔与灭弧室腔之间构成有分隔板;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灭弧装置和静触头设置在灭弧室腔内,转子转动设置在转子容纳腔内,动触头设置在转子上,分隔板上开设有开槽,动触头从开槽中探入到灭弧室腔中与静触头配合;在分隔板上且对应于动触头处于打开位置的部位且面向灭弧室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增强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绝缘强度的凹坑。增加动、静触头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强动、静触头之间的电气绝缘强度并能避免出现电弧重燃的现象出现。

A single pole module of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气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分断指标也称塑壳断路器分断能力或分断性能,分断能力分为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随着塑壳断路器分断指标的不断提高,为了保证足够的分断能力,要求在动触头的动触点处于与静触头的静触头点相互斥开的状态时,动、静触点之间应当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以形成足够的绝缘强度,阻止电弧过零熄弧后再出现重燃击穿,因此在有限的灭弧室空间内如何尽量提高动、静触点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以形成足够的绝缘强度,避免电弧过零熄弧后再次出现重燃并引起击穿。图1是已有技术中的断路器的模块壳体1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专业常识,就一个极的断路器单极模块而言,由彼此面对面设置并且相互配合的一对模块壳体1,三极或四极的断路器模块,则分别有三对或四对模块壳体1构成。从图1的示意可知,模块壳体1的两端即左端和右端各构成有一灭弧室腔11,而中部构成有一转子容纳腔12,灭弧室腔11与转子容纳腔12之间由分隔板13分隔。由于模块壳体1的灭弧室腔11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在不增大模块壳体1的体积的前提下,如果要提高动、静触点之间的爬电距离通常认为是难以实现的,客观上也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正是基于前述因素,如何在极其有限的灭弧室腔11内提高动、静触头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增强它们之间的电气绝缘强度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但迄今为止未见有获得成功突破的报道,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灭弧室腔结构合理改进而得以有效地增加动、静触点之间的电气绝缘强度并且能可靠地避免出现电弧重燃的断路器单极模块。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包括一对彼此对面对设置的并且相互配合的模块壳体、触头组件、灭弧装置和转子;在该模块壳体内设置有灭弧室腔和转子容纳腔,该转子容纳腔与所述灭弧室腔之间构成有分隔板;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灭弧装置和静触头设置在灭弧室腔内,转子转动设置在转子容纳腔内,动触头设置在转子上,分隔板上开设有开槽,动触头从开槽中探入到灭弧室腔中与静触头配合;在所述分隔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处于打开位置的部位且面向灭弧室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增强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绝缘强度的凹坑。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凹坑内构成有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台阶。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台阶有复数个并且沿着所述隔板的高度方向呈阶梯状设置。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触头包括动导杆以及动触点,所述动触点有两个,该两个动触点是以所述转子的转子旋转中心为对称点设置于所述动导杆的两端的;所述的静触头包括静导杆以及静触点,所述的静触点有两个,该两个静触点同样是以所述转子的转子旋转中心为对称点设置于所述灭弧室腔内的。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凹坑有两个,该两个凹坑以所述转子的转子旋转中心为中心点对称设置于所述的分隔板上。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一对模块壳体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单极模块壳体上以间隔状态埋设有壳体螺母,而在后方的一个单极模块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壳体螺母的位置设置有壳体固定螺钉,该壳体固定螺钉与壳体螺母固定。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一对模块壳体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单极模块壳体的所述灭弧室腔内构成有引弧片;所述的灭弧装置包括灭弧栅片组,在所述灭弧栅片组上设置有栅片腿绝缘套。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模块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转子容纳腔的腔底壁的中央位置各开设有一转子枢转轴头支承孔,在所述转子的前后侧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转子枢转支承轴头,转子枢转支承轴头转动地支承在转子枢转轴头支承孔内。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子容纳腔内开设有供操作机构通过转轴驱动所述转子转动的转轴驱动旋转槽。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子枢转支承轴头上套置有滑片,该滑片与所述转子接触并且由转子连同滑片设置在所述转子容纳腔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灭弧室腔与转子容纳腔之间的分隔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动导杆处于打开位置的部位且面向灭弧室腔的侧壁上设置了凹坑,因而该凹坑的设置有助于体现单极模块结构的合理性,有效地增加动、静触头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增强了动、静触头之间的电气绝缘强度并且能可靠地避免出现电弧重燃的现象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断路器单极模块的模块壳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断路器单极模块的组装结构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一对模块壳体中的其中一个单极模块壳体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分隔板的详细结构图。图5为将由图2示意的灭弧装置以及转子分别安装于灭弧室腔以及转子容纳腔内的示意图。图6为三个图2所示结构进行组合并且配有一操作机构后的三极断路器模块的示意图。图7为图6组装后形成三极断路器模块的示意图。图8为一对模块壳体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有可能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见图2至图5,示出了一对彼此对面对设置的并且相互配合的模块壳体1(也可称“单极模块壳体”,以下同),在该对模块壳体1的左端的相向一侧(即面对面的一侧,以下同)以及右端的相向一侧各构成有灭弧室腔11,而在中部的相向一侧各构成有一转子容纳腔12,该转子容纳腔12与前述灭弧室腔11之间构成有分隔板13,也就是说灭弧室腔11与转子容纳腔12之间由分隔板13分隔;示出了触头组件2、灭弧装置3和转子4,触头组件2包括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动触头21包括动导杆211以及设置在动导杆211上的动触点212,动导杆211设置在即安装在转子4上,而该转子4转动地设置在前述转子容纳腔12内,静触头22设置在灭弧室腔11内,该静触头22包括静导杆221以及设置在静导杆221上的静触点222,灭弧装置3包括用于熄灭动触点212与静触点222彼此斥开过程中产生的电弧的自上而下间隔插置在前述灭弧室腔11内的灭弧栅片组31,灭弧栅片组31上套设有栅片腿绝缘套311其中:在前述的分隔板13上开设有供前述动导杆211的端部探入前述灭弧室腔11内的开槽131。前述动导杆211的端部是指具有动触点212的一端。通过上面的说明并且结合图2至图5以及结合专业常识可知:由于灭弧室腔11有两个,相应的灭弧装置3也有两个,又由于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包括一对彼此对面对设置的并且相互配合的模块壳体(1)、触头组件(2)、灭弧装置(3)和转子(4);在该模块壳体(1)内设置有灭弧室腔(11)和转子容纳腔(12),该转子容纳腔(12)与所述灭弧室腔(11)之间构成有分隔板(13);触头组件(2)包括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灭弧装置(3)和静触头(22)设置在灭弧室腔(11)内,转子(4)转动设置在转子容纳腔(12)内,动触头(21)设置在转子(4)上,分隔板(13)上开设有开槽(131),动触头(21)从开槽(131)中探入到灭弧室腔(11)中与静触头(22)配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1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21)处于打开位置的部位且面向灭弧室腔(1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增强所述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之间的绝缘强度的凹坑(1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包括一对彼此对面对设置的并且相互配合的模块壳体(1)、触头组件(2)、灭弧装置(3)和转子(4);在该模块壳体(1)内设置有灭弧室腔(11)和转子容纳腔(12),该转子容纳腔(12)与所述灭弧室腔(11)之间构成有分隔板(13);触头组件(2)包括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灭弧装置(3)和静触头(22)设置在灭弧室腔(11)内,转子(4)转动设置在转子容纳腔(12)内,动触头(21)设置在转子(4)上,分隔板(13)上开设有开槽(131),动触头(21)从开槽(131)中探入到灭弧室腔(11)中与静触头(22)配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1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21)处于打开位置的部位且面向灭弧室腔(1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增强所述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之间的绝缘强度的凹坑(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坑(132)内构成有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台阶(1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1321)有复数个并且沿着所述隔板(13)的高度方向呈阶梯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触头(21)包括动导杆(211)以及动触点(212),所述动触点(212)有两个,该两个动触点(212)是以所述转子(4)的转子旋转中心为对称点设置于所述动导杆(211)的两端的;所述的静触头(22)包括静导杆(221)以及静触点(222),所述的静触点(222)有两个,该两个静触点(222)同样是以所述转子(4)的转子旋转中心为对称点设置于所述灭弧室腔(11)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青孙建波严晓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