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956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包括两组以上并列设置的外壳体单元,每个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检测设备的信号连接片组件,每组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外壳体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外壳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机构。采用不同检测单元组装的设计,每个不同的外壳体单元均对应一组接线单元的检测任务,相邻的外壳体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组装,以便令装置适应不同的具体检测配线架上的接线单元的数量,进一步在外壳体单元上设置信号接片组件以及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每组接线检测从结构上相互分隔开,并针对每组接线单元设置独立的检测机构,避免传统检测方式中另行打线的方式。

A parallel signal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配电网络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配线架是用于终端用户线或中继线,并能对它们进行调配连接的设备。配线架是管理子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是实现垂直干线和水平布线两个子系统交叉连接的枢纽。通常配线架安装在机柜或墙上,通过安装附件,配线架可以全线满足UTP(非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音频、视频的需要。在电话信号传输过程中,VDF(音频)配线架承载着电话信号中转站的功能。日常电话故障处理过程中,在VDF(音频)获取电话定向电话信号是判断故障点的重要方法。目前获取信号的方法主要需要靠人工打线,也叫压焊、绑定、键合、丝焊,是指使用金属丝(金线、铝线等),利用热压或超声能源,完成微电子器件中固态电路内部互连接线的连接,即芯片与电路或引线框架之间的连接,该设计本身不带隔离功能,如若需要隔离的时候还需要增加插入隔离器,给电话故障的排除增加了不少繁琐的程序,无法满足进行快速排障功能需求,而且在VDF端子口上最常用的测量电话信号方法是直接打线,存在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进一步,打线后要观察线路中是否有电流信号时,还需要额外打线安装信号灯,安装繁琐且打线成本、耗时进一步提高。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常用的配线架故障检修方式程序繁琐、成本高,且难以快速排出故障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该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常用的配线架故障检修方式程序繁琐、成本高,且难以快速排出故障等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包括两组以上并列设置的外壳体单元,每个所述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检测设备的信号连接片组件,每组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外壳体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外壳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机构。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外壳体单元还设置有前挡板,所述信号连接片组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前挡板上的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前挡板上还设置有信号隔离片。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单元其中一侧的侧滑轨,以及设置于外壳体单元另一侧的侧滑块,二者滑动配合,用于相邻外壳体单元的可拆卸连接。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侧滑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定滑动距离的挡块,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挡块上。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检测凹接点组也设置于所述挡块上,所述检测凹接点组包括第一检测凹接点和第二检测凹接点,所述挡块上还设置有接地结构。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侧滑块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凹轴及第二连接凹轴,所述侧滑轨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轴及第二连接凸轴,通过侧滑轨与相邻外壳体单元的侧滑块的滑动接触,分别将第一连接凹轴与第一连接凸轴,和第二连接凹轴与第二连接凸轴电连接。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控制开关电路接线于第一连接凹轴与第一连接凸轴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凹轴与第二连接凸轴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凹轴及第二连接凹轴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相邻连接凸轴电连接的连接凹点。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还包括中间连接片,所述中间连接片设置有与所述外壳体单元数量一致的中间检测连接点。优选的,上述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中,所述中间连接片上设置有多个铰接轴,将中间连接片的相邻区域铰接,每部分中间连接片均与一组外壳体单元连接固定。本技术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包括两组以上并列设置的外壳体单元,每个所述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检测设备的信号连接片组件,每组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外壳体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外壳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机构。本技术提供的该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采用不同检测单元组装的设计,每个不同的外壳体单元均对应一组接线单元的检测任务,相邻的外壳体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组装,以便令装置适应不同的具体检测配线架上的接线单元的数量,进一步在外壳体单元上设置信号接片组件以及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每组接线检测从结构上相互分隔开,并针对每组接线单元设置独立的检测机构,避免传统检测方式中另行打线的方式,并且可适应并列的外壳体单元结构,通过内部接线的优化实现多组信号的并行检测。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常用的配线架故障检修方式程序繁琐、成本高,且难以快速排出故障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内部接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的中间连接片的接线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外壳体单元1、前挡板2、信号隔离片3、第一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5、侧滑块6、侧滑轨7、挡块8、控制开关9、第一检测凹接点10、第二检测凹接点11、连接凹点12、第一连接凹轴13、第二连接凹轴14、中间连接片15、铰接轴16、中间检测连接点1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以解决目前常用的配线架故障检修方式程序繁琐、成本高,且难以快速排出故障的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内部接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的中间连接片的接线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包括两组以上并列设置的外壳体单元1,每个外壳体单元1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检测设备的信号连接片组件,每组外壳体单元1上均设置有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9;外壳体单元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外壳体单元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机构。本技术提供的该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采用不同检测单元组装的设计,每个不同的外壳体单元均对应一组接线单元的检测任务,相邻的外壳体单元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以上并列设置的外壳体单元,每个所述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检测设备的信号连接片组件,每组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外壳体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外壳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以上并列设置的外壳体单元,每个所述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检测设备的信号连接片组件,每组外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检测凹接点组以及控制开关;外壳体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外壳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单元还设置有前挡板,所述信号连接片组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前挡板上的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前挡板上还设置有信号隔离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单元其中一侧的侧滑轨,以及设置于外壳体单元另一侧的侧滑块,二者滑动配合,用于相邻外壳体单元的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定滑动距离的挡块,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挡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列式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凹接点组也设置于所述挡块上,所述检测凹接点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琪张筱骞林楚斌章海温郁滨陈少强李尧刘楚群蓝映彬于晓翠蔡洵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