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9344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第一在线pH计、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化学再生系统、第二在线pH计、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脱硫系统、除渣系统补水池、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捞渣机、锅炉、渣溢流水池、浓缩池、清水池及第三在线pH计,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预防湿除渣系统管道及设备结垢问题,同时解决全厂再生废水的处置问题,且成本较低。

A scale prev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wet slag removal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锅炉除渣
,涉及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炉渣是锅炉高温燃烧后产生的熔融物,炉渣内含有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物质,炉渣进入湿除渣系统后,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在水中溶出。渣水的pH逐渐升高,Ca2+浓度逐渐增大,在渣水的不断循环利用过程中势必造成HCO3-向CO32-的转化,从而导致湿除渣系统产生CaCO3结垢问题。随着国家环保要求日益严峻以及2015年颁布“水十条”等政策,电厂废水零排放已成为主流趋势。目前,国内采用湿式除渣的火电厂仍占多数,该部分电厂目前正在通过全厂节水及废水治理改造实现渣水的不外排,并使渣水在本系统内循环利用。但采用湿式除渣的电厂为确保炉底密封水的水温低于60℃,多采用过量补水的方式,造成大量渣水溢流外排,为此电厂通过增设渣水冷却器、优化系统补水的方式实现渣水零溢流。随着电厂渣水零溢流改造的逐步实现,CaCO3结垢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在增设渣水冷却器的电厂,渣水长时间循环利用,在渣水冷却器表面形成CaCO3垢,降低换热效率,为维持炉底密封水水温控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1)、第一在线pH计(3)、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化学再生系统(2)、第二在线pH计(4)、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脱硫系统(12)、除渣系统补水池(5)、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捞渣机(7)、锅炉(6)、渣溢流水池(8)、浓缩池(9)、清水池(10)及第三在线pH计(11);/n精处理再生系统(1)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3)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与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精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1)、第一在线pH计(3)、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化学再生系统(2)、第二在线pH计(4)、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脱硫系统(12)、除渣系统补水池(5)、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捞渣机(7)、锅炉(6)、渣溢流水池(8)、浓缩池(9)、清水池(10)及第三在线pH计(11);
精处理再生系统(1)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3)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与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与脱硫系统(12)的入口相连通,化学再生系统(2)的出口经第二在线pH计(4)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与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与脱硫系统(12)相连通,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出口经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与捞渣机(7)的入口相连通,锅炉(6)的排渣口与捞渣机(7)的入口相连通,捞渣机(7)的出口与渣溢流水池(8)的入口相连通,渣溢流水池(8)的溢流口经浓缩池(9)与清水池(10)的入口相连通,清水池(10)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在线pH计(11);
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在线pH计(3)的输出端、第二在线pH计(4)的输出端及第三在线pH计(11)的输出端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的控制端及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的控制端、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的控制端及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的控制端、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的控制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其特征在于,精处理再生系统(1)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3)及精处理再生废水输送泵(M1)后分为两路。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黄琼胡大龙许臻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