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9344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第一在线pH计、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化学再生系统、第二在线pH计、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脱硫系统、除渣系统补水池、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捞渣机、锅炉、渣溢流水池、浓缩池、清水池及第三在线pH计,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预防湿除渣系统管道及设备结垢问题,同时解决全厂再生废水的处置问题,且成本较低。

A scale prev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wet slag removal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锅炉除渣
,涉及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炉渣是锅炉高温燃烧后产生的熔融物,炉渣内含有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物质,炉渣进入湿除渣系统后,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在水中溶出。渣水的pH逐渐升高,Ca2+浓度逐渐增大,在渣水的不断循环利用过程中势必造成HCO3-向CO32-的转化,从而导致湿除渣系统产生CaCO3结垢问题。随着国家环保要求日益严峻以及2015年颁布“水十条”等政策,电厂废水零排放已成为主流趋势。目前,国内采用湿式除渣的火电厂仍占多数,该部分电厂目前正在通过全厂节水及废水治理改造实现渣水的不外排,并使渣水在本系统内循环利用。但采用湿式除渣的电厂为确保炉底密封水的水温低于60℃,多采用过量补水的方式,造成大量渣水溢流外排,为此电厂通过增设渣水冷却器、优化系统补水的方式实现渣水零溢流。随着电厂渣水零溢流改造的逐步实现,CaCO3结垢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在增设渣水冷却器的电厂,渣水长时间循环利用,在渣水冷却器表面形成CaCO3垢,降低换热效率,为维持炉底密封水水温控制在60℃以内,加大补水量,补水量高于消耗量,渣水又有溢流。此外,湿除渣系统管路内生成大量CaCO3垢,会造成输送渣水的管路变细,水压增大,易造成输送泵故障和造价能耗。捞渣机链条因管道结垢,无法进行冲洗而影响捞渣机正常运转,严重时会造成停机。综上,渣水系统的防垢成为湿除渣电厂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保证除盐水水质和水汽品质,需定期对化学车间二级除盐阳阴混床及精处理系统的树脂进行再生。阳树脂大部分采用强酸(盐酸)再生、阴树脂采用强碱(氢氧化钠)进行再生,再生废水处理方法往往采用传统的高低盐分离技术,将酸碱再生废水根据电导高低盐分离,低盐废水回用,高盐废水中和处理后补入脱硫系统。再生废水中的氨氮、氯离子等污染物最终全部进入脱硫系统,导致脱硫废水水量变大,氨氮浓度升高。因此,目前的再生废水处理方法不合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预防湿除渣系统管道及设备结垢问题,同时解决全厂再生废水的处置问题,且成本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第一在线pH计、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化学再生系统、第二在线pH计、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脱硫系统、除渣系统补水池、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捞渣机、锅炉、渣溢流水池、浓缩池、清水池及第三在线pH计;精处理再生系统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与除渣系统补水池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与脱硫系统的入口相连通,化学再生系统的出口经第二在线pH计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与除渣系统补水池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与脱硫系统相连通,除渣系统补水池的出口经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与捞渣机的入口相连通,锅炉的排渣口与捞渣机的入口相连通,捞渣机的出口与渣溢流水池的入口相连通,渣溢流水池的溢流口经浓缩池与清水池的入口相连通,清水池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在线pH计;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在线pH计的输出端、第二在线pH计的输出端及第三在线pH计的输出端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的控制端及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的控制端、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的控制端及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的控制端、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的控制端相连接。精处理再生系统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及精处理再生废水输送泵后分为两路。化学再生系统的出口经第二在线pH计及化学再生废水输送泵后分为两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在线pH计监测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的pH值,通过第二在线pH计监测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的pH值;当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酸性时,则打开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关闭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使得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除渣系统补水池中,当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酸性时,则打开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关闭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使得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除渣系统补水池中;当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碱性时,则关闭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打开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使得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脱硫系统中,当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碱性时,则关闭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打开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使得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脱硫系统中;锅炉排出的高温炉渣掉入捞渣机中,捞渣机中的渣水因吸收高温炉渣的热量而蒸发损耗,将除渣系统补水池内的酸性废水经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输送至捞渣机内,捞渣机内的渣水依次经过渣溢流水池及浓缩池进入清水池中,通过第三在线pH计与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连锁控制,以控制渣水池内再生酸性废水的补入量,当清水池的出水pH>7.0时,则增大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的流量;当清水池的出水pH<6.5时,则降低或停止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的流量,确保渣水的pH值在6.5~7.0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及方法在具体操作时,当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酸性时,则将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除渣系统补水池中,当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酸性时,则将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除渣系统补水池中;当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碱性时,则将精处理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脱硫系统中,当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呈碱性时,则将化学再生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到脱硫系统中;通过除渣系统补水池内的酸性废水作为捞渣机的补充水,避免渣水在碱性环境下形成CaCO3垢,有效解决因设备管道结垢堵塞、渣水冷却器表面结垢降低换热效率等问题,实现除渣系统长期防垢。同时进入到脱硫系统中的废水为碱性,废水的强碱性可降低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石灰加药量,节约脱硫废水处理的药剂成本。此外,减少高盐再生废水进入脱硫系统的水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末端废水产生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精处理再生系统、2为化学再生系统、3为第一在线pH计、4为第二在线pH计、5为除渣系统补水池、6为锅炉、7为捞渣机、8为渣溢流水池、9为浓缩池、10为清水池、11为第三在线pH计、12为脱硫系统、13为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为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5为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为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M1为精处理再生废水输送泵、M2为化学再生废水输送泵、M3为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1、第一在线pH计3、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化学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1)、第一在线pH计(3)、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化学再生系统(2)、第二在线pH计(4)、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脱硫系统(12)、除渣系统补水池(5)、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捞渣机(7)、锅炉(6)、渣溢流水池(8)、浓缩池(9)、清水池(10)及第三在线pH计(11);/n精处理再生系统(1)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3)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与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与脱硫系统(12)的入口相连通,化学再生系统(2)的出口经第二在线pH计(4)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与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与脱硫系统(12)相连通,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出口经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与捞渣机(7)的入口相连通,锅炉(6)的排渣口与捞渣机(7)的入口相连通,捞渣机(7)的出口与渣溢流水池(8)的入口相连通,渣溢流水池(8)的溢流口经浓缩池(9)与清水池(10)的入口相连通,清水池(10)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在线pH计(11);/n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在线pH计(3)的输出端、第二在线pH计(4)的输出端及第三在线pH计(11)的输出端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的控制端及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的控制端、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的控制端及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的控制端、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的控制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精处理再生系统(1)、第一在线pH计(3)、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化学再生系统(2)、第二在线pH计(4)、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脱硫系统(12)、除渣系统补水池(5)、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捞渣机(7)、锅炉(6)、渣溢流水池(8)、浓缩池(9)、清水池(10)及第三在线pH计(11);
精处理再生系统(1)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3)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与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与脱硫系统(12)的入口相连通,化学再生系统(2)的出口经第二在线pH计(4)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与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与脱硫系统(12)相连通,除渣系统补水池(5)的出口经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与捞渣机(7)的入口相连通,锅炉(6)的排渣口与捞渣机(7)的入口相连通,捞渣机(7)的出口与渣溢流水池(8)的入口相连通,渣溢流水池(8)的溢流口经浓缩池(9)与清水池(10)的入口相连通,清水池(10)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在线pH计(11);
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在线pH计(3)的输出端、第二在线pH计(4)的输出端及第三在线pH计(11)的输出端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精处理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5)的控制端及精处理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3)的控制端、化学再生酸性废水输送阀(16)的控制端及化学再生碱性废水输送阀(14)的控制端、除渣系统补水池输送泵(M3)的控制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湿除渣系统防垢系统,其特征在于,精处理再生系统(1)的出口经第一在线pH计(3)及精处理再生废水输送泵(M1)后分为两路。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黄琼胡大龙许臻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