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发展,科研、医疗、电子、化工等行业对低温试验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低的温度、更快的升降温速率。促进了制冷技术的发展,使得-86℃、-150℃深低温发展迅速,由于复叠制冷(双级复叠、三级复叠)成本较高,制冷行业正在发展成本更低的产品——自复叠制冷。如专利文献CN206146026U公开的一种单机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复叠式制冷器,所述压缩机连接冷凝器,冷凝器连接复叠式制冷器,所述复叠式制冷器连接蒸发器,所述复叠式制冷器还连接压缩机,所述复叠式制冷器包括若干级板式换热器,所述相邻板式换热器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但是单机自复叠系统在高温工况运行时存在排气压力高,排气温度高的问题,在低温工况存在制冷效率低的问题。并且现有技术主要采用电加热对箱内温度进行升温,存在耗电量大的缺点。因此,提供一种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换热器组、单向阀组、节流装置组、气液分离器(7)、回热器(8)、电磁阀组以及储气罐(16);/n所述四通换向阀(2)包括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01)、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02)、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03)以及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04);/n所述气液分离器(7)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接口(701)、气液分离器第二接口(702)、气液分离器第三接口(703)以及气液分离器第四接口(704);/n所述回热器(8)包括回热器第一接口(801)、回热器第二接口(802)、回热器第三接口(8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换热器组、单向阀组、节流装置组、气液分离器(7)、回热器(8)、电磁阀组以及储气罐(16);
所述四通换向阀(2)包括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01)、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02)、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03)以及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04);
所述气液分离器(7)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接口(701)、气液分离器第二接口(702)、气液分离器第三接口(703)以及气液分离器第四接口(704);
所述回热器(8)包括回热器第一接口(801)、回热器第二接口(802)、回热器第三接口(803)、回热器第四接口(804)以及回热器第五接口(805);
所述换热器组包括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14)
所述单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4)、第二单向阀(5)、第三单向阀(11)以及第四单向阀(12);
所述节流装置组包括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9)以及第三节流装置(13);
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5)以及第三电磁阀(17);
所述压缩机(1)出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02)相连;
所述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01)与第一换热器(3)进口相连;所述的第一换热器(3)出口连有两根管路,一根管路经过第一单向阀(4)与气液分离器第一接口(701)相连,另一根管路依次经过第二单向阀(5)、第一节流装置(6)与气液分离器第三接口(703)相连;
所述气液分离器第二接口(702)连有两根管路,一根管路经过第二电磁阀(15)与储气罐(16)进口相连,另一根管路与回热器第一接口(801)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第四接口(704)经过第二节流装置(9)、第一电磁阀(10)与回热器第四接口(804)相连;
所述回热器第二接口(802)连有两根管路,一根管路依次经过第四单向阀(12)、节流装置(13)与第二换热器(14)进口相连,另一根管路经过第三单向阀(11)与第二换热器(14)进口相连;
所述第二换热器(14)出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03)相连,所述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04)与回热器第三接口(803)相连,所述回热器第五接口(805)与压缩机(1)的进口相连,所述的储气罐(16)出口经过第三电磁阀(17)与压缩机进口相连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01)与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02)连通,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03)与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0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03)与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02)连通,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04)与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的工作介质记为耦合系统介质,则耦合系统介质能够沿制冷循环路线工作;
所述制冷循环路线是指耦合系统介质被压缩机(1)压缩后依次经经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02)、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01)、第一换热器(3)、第一单向阀(4)、气液分离器第一接口(701)进入气液分离器(7),随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气液分离器第二接口(702)经回热器第一接口(801)进入回热器(8)和/或经第二电磁阀(15)进入储气罐(16),另一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装置(9)、第一电磁阀(10)、回热器第四接口(804)进入回热器(8),随后回热器(8)中的耦合系统介质依次经过回热器第二接口(802)、第四单向阀(12)、第三节流装置(13)、第二换热器(14)、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03)、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04)、回热器第三接口(803)返回回热器(8),并通过回热器第五接口(805)返回压缩机(1),储气罐(16)中的耦合系统介质经第三电磁阀(17)返回压缩机(1),并且回热器第五接口(805)中的耦合系统介质和储气罐(16)中的耦合系统介质混合后返回压缩机(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5)以及第三电磁阀(17)中的任一者或任多者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所述第一状态是指阀体开启,耦合系统介质能够通过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阀体关闭,耦合系统介质不能够通过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的工作介质记为耦合系统介质,则耦合系统介质能够沿热泵循环路线工作;
所述热泵循环路线是指耦合系统介质被压缩机(1)压缩后依次经经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02)、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03)、第二换热器(14)、回热器第二接口(802)进入回热器(8),随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经回热器第一接口(801)、第二电磁阀(15)进入储气罐(16),另一路以及经回热器第一接口(801)、气液分离器第二接口(702)、气液分离器第三接口(703)、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单向阀(5)、第一换热器(3)、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01)、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04)、回热器第三接口(803)返回回热器(8),随后通过回热器第五接口(805)返回压缩机(1),储气罐(16)中的耦合系统介质经第三电磁阀(17)返回压缩机(1),并且回热器第五接口(805)中的耦合系统介质和储气罐(16)中的耦合系统介质混合后返回压缩机(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阀(15)和/或第三电磁阀(17)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所述第一状态是指阀体开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胜,乐生健,韩小晨,杨定宇,王勤,陈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