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927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一种重质芳烃硬炭材料的制备及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一种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富芳烃前体按芳核基元大小分级;将分级所得具有不同芳核基元大小的分级产物各自独立地进行化学或氧化交联;将交联产物经过炭化、破碎筛分,得到类石墨微晶尺寸Lc、La和层间距d002可控的硬炭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硬炭材料结构调控的问题,提出了按芳核尺寸分级~交联~炭化的技术路线,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对硬炭材料微观结构的具体要求灵活调整技术路线。

Selective control method of graphite like microcrystalline size and layer spacing based on heavy aromatics in hard carbon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炭材料制备
,特别是提供一种重质芳烃硬炭材料的制备及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硬炭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另外,作为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硬炭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层间距能够提供更大的离子移动空间,在未来钠、钾离子电池商业化中有望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沥青等煤及石油重质分制备硬碳负极材料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专利CN201210522714.X中提出了以煤焦油沥青和石油沥青为前体,空气预氧化交联制备沥青基锂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专利CN201610459292.4中提出以中温沥青为前体,经过化学交联制备硬炭材料,可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专利CN201610016758.3中提出以薄膜蒸馏得到的沥青类物质为前体,经过固化~粉碎~炭化等步骤制备锂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硬炭是一种高温难石墨化的无定形炭材料,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其类石墨微晶呈乱层排列,与石墨或软炭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类石墨微晶层间距和较小的石墨微晶单元。由于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离子半径,离子氧化还原电位和离子迁移率,因此不同二次电池对硬炭材料的微观结构的要求不同。研究表明,硬炭的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关于重质资源制备硬炭材料的方法已有报道,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硬炭材料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富芳烃前体按芳核基元大小分级;其次,将分级所得具有不同芳核基元大小的产物经过化学或氧化交联;最后,交联产物经过高温炭化/破碎筛分,得到类石墨微晶尺寸Lc、La和层间距d002可控的硬炭材料。一种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富芳烃前体按芳核基元大小,依次利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进行至少两次独立的抽提分级操作,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正己烷、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抽提顺序依次为正己烷、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②将步骤①所得具有不同芳核基元大小的分级产物各自独立地进行化学或氧化交联;③将步骤②所得交联产物经过炭化、破碎筛分,得到类石墨微晶尺寸Lc、La和层间距d002可控的硬炭材料,其中,所述富芳烃前体为焦油、重质油、石油沥青、煤沥青、煤液化残渣萃取物。进一步地,所述焦油为煤焦油和/或乙烯焦油;所述重质油为常压和/或减压渣油。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①依次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抽提操作,以有机溶剂依次选用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为例,首先利用甲苯进行抽提,获得甲苯可溶物和甲苯不溶物,将甲苯不溶物利用四氢呋喃抽提,得甲苯不溶物四氢呋喃可溶物和四氢呋喃不溶物;利用吡啶(或喹啉)抽提,得四氢呋喃不溶吡啶(或喹啉)可溶物和吡啶(或喹啉)不溶物,最终可得如下产物:甲苯可溶物、甲苯不溶四氢呋喃可溶物、四氢呋喃不溶吡啶(或喹啉)可溶物、吡啶(或喹啉)不溶物。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①中所述独立的抽提操作具体为:将富芳烃前体或滤饼加热至40~150℃,加入一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与富芳烃前体质量比为1~3:1,搅拌0.5~1小时,过滤,将滤饼再继续以有机溶剂与富芳烃前体质量比为1~3:1比例连续抽提2~3次,合并滤液,蒸馏除去溶剂,得到该溶剂可溶组分,滤饼为该溶剂不溶组分,完成一次独立的抽提操作。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①中抽提顺序依次为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或抽提顺序依次为正己烷、甲苯、四氢呋喃。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②中所述的化学交联中分级产物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1~7,反应温度为60~170℃,催化剂用量为分级产物的1~10%,反应2~12小时,其中,所述的交联剂为1,4~二氯甲基苯、对苯二甲醇、苯甲醛、多聚甲醛中的一种;所述催化剂为10~70%硫酸溶液、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②中所述的氧化交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0~400℃,升温速率为0.5~10℃·min~1,恒温3~16小时;所述的氧化性气氛为氧气、空气、臭氧和二氧化氮中的一种或者其混合气,气体流量为10~1000mL·min-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③中所述炭化条件为:炭化温度为700~1400℃,升温速率为0.5~10℃·min-1,恒温1~10小时;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氩气、氦气等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气体流量为10~300mL·min~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③中,所述破碎为机械粉碎、球磨或气流粉碎。利用上述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制得的硬炭材料,其粒径小于10μm,d002值介于0.35~0.49nm之间,Lc值介于1.1~4.5nm,La值介于3.0~5.4nm;且随着芳香核基元尺寸的增大,所得硬炭材料的Lc增大,La变小。上述硬炭材料由含有较小芳核基元组分(甲苯可溶物、甲苯不溶四氢呋喃可溶物)制备的硬炭材料具有较小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较大的层间距;由含有较大芳核基元组分(四氢呋喃不溶吡啶(或喹啉)可溶物、吡啶(或喹啉)不溶物)制备的硬碳具有较大的石墨微晶尺寸和较小的层间距;炭化温度升高,类石墨微晶尺寸增大和层间距减小。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提供上述硬炭材料作为锂离子、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的煤和石油系重质资源制备硬炭材料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针对硬炭材料结构调控的问题,提出了按芳核尺寸分级~交联~炭化的技术路线,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对硬炭材料微观结构的具体要求灵活调整技术路线。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可控的硬炭材料的选控制备,所得的硬炭材料能够作为优秀的锂、钠和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得硬炭材料的XRD谱图;图2(a)和(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得硬炭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和倍率性能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将煤焦油加热至40℃,加入甲苯,甲苯与煤焦油质量比为3:1,搅拌0.5小时,过滤,将滤饼再继续以3:1比例连续抽提3次,合并滤液,蒸馏除去甲苯,得到煤焦油甲苯可溶物。滤饼(煤焦油甲苯不溶物)加热到60℃,加入四氢呋喃,四氢呋喃与煤焦油质量比为2.5:1,搅拌1小时,过滤,将滤饼再继续以2.5:1比例连续抽提3次,合并滤液,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到煤焦油甲苯不溶四氢呋喃可溶物。滤饼(煤焦油四氢呋喃不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①将富芳烃前体按芳核基元大小,依次利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进行至少两次独立的抽提分级操作,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正己烷、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抽提顺序依次为正己烷、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n②将步骤①所得具有不同芳核基元大小的分级产物各自独立地进行化学或氧化交联;/n③将步骤②所得交联产物经过炭化、破碎筛分,得到类石墨微晶尺寸Lc、La和层间距d002可控的硬炭材料,/n其中,所述富芳烃前体为焦油、重质油、石油沥青、煤沥青、煤液化残渣萃取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重质芳烃分的硬炭材料的类石墨微晶尺寸和层间距的选择性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富芳烃前体按芳核基元大小,依次利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进行至少两次独立的抽提分级操作,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正己烷、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抽提顺序依次为正己烷、甲苯、四氢呋喃、吡啶(或喹啉);
②将步骤①所得具有不同芳核基元大小的分级产物各自独立地进行化学或氧化交联;
③将步骤②所得交联产物经过炭化、破碎筛分,得到类石墨微晶尺寸Lc、La和层间距d002可控的硬炭材料,
其中,所述富芳烃前体为焦油、重质油、石油沥青、煤沥青、煤液化残渣萃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焦油为煤焦油和/或乙烯焦油;所述重质油为常压和/或减压渣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述独立的抽提操作具体为:将富芳烃前体或滤饼加热至40~150℃,加入一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与富芳烃前体质量比为1~3:1,搅拌0.5~1小时,过滤,将滤饼再继续以有机溶剂与富芳烃前体质量比为1~3:1比例连续抽提2~3次,合并滤液,蒸馏除去溶剂,得到该溶剂可溶组分,滤饼为该溶剂不溶组分,完成一次独立的抽提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的化学交联中分级产物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1~7,反应温度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颖李姚谕王春雷刘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