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包括前脚组装置、后脚组装置、座椅装置、把手、圆柱形支撑杆、座椅架、Z形支撑杆、长方形支撑板、Z形支撑板、L形支撑板和连接杆;所述前脚组装置包括前腿、万向轮和前横杆,所述后脚组装置包括后腿、后轮和后横杆;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座板、侧支撑杆、L形支撑杆、前档杆、后档杆和调节杆,所述前腿的一端和后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腿与前腿连接的一端和圆柱形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和圆柱形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座椅架和座椅装置配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Z形支撑杆,其延伸端穿过座椅架。
A baby carri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用车
,具体是指一种婴儿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以或缺的产品;目前的婴儿车一般都能够折叠,以便于携带;但是有些婴儿车前扶手一般都不能跟随车架一起折叠,婴儿车折叠时需要拆卸前扶手,操作不方便;有一些婴儿车的推手管无法折叠、有一些婴儿车的前轮无法折叠,这样就造成婴儿车的折叠后的体积非常大,不便于运输和使用,而且整个婴儿车折叠操作不方便,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针对此类情况设计一种新型婴儿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婴儿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婴儿车:包括前脚组装置、后脚组装置、座椅装置、把手、圆柱形支撑杆、座椅架、Z形支撑杆、长方形支撑板、Z形支撑板、L形支撑板和连接杆;所述前脚组装置包括前腿、万向轮和前横杆,所述前腿的一端和万向轮转动连接,所述前横杆和前腿靠近万向轮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脚组装置包括后腿、后轮和后横杆,所述后腿的一端和后横杆连接,所述后横杆和后轮连接;所述前腿的一端和后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腿与前腿连接的一端和圆柱形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和圆柱形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的一端和把手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后腿中间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的一端和Z形支撑杆侧面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的一端和长方形支撑板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方形支撑板的另一端和前腿中间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的一端和后腿中上部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的另一端和座椅架转动连接,所述座椅架和座椅装置配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Z形支撑杆,其延伸端穿过座椅架。作为改进,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座板、侧支撑杆、L形支撑杆、前档杆、后档杆和调节杆,所述座板下端中间和座椅架配合,所述侧支撑杆的一端和座板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侧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后档杆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杆的一端和后档杆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座板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前档杆和L形支撑杆的中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和侧支撑杆与L形支撑杆连接的一端转动连接。作为改进,所述侧支撑杆中间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和前档杆配合。作为改进,所述前横杆上设有脚踏板。作为改进,所述后横杆上设有脚刹装置。作为改进,所述把手中间设有收车装置。作为改进,所述后腿、前腿和圆柱形支撑杆三者同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有座椅,座椅可以折叠、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婴儿车的前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婴儿车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婴儿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婴儿车的后脚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婴儿车的前脚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婴儿车的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把手,2、圆柱形支撑杆,3、座椅架,4、Z形支撑杆,5、长方形支撑板,6、Z形支撑板,7、L形支撑板,8、前腿,9、万向轮,10、前横杆,11、后腿,12、后轮,13、后横杆,14、座板,15、侧支撑杆,16、L形支撑杆,17、前档杆,18、后档杆,19、调节杆,20、卡扣,21、脚踏板,22、脚刹装置,23、收车装置,24、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婴儿车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7,一种婴儿车,包括前脚组装置、后脚组装置、座椅装置、把手1、圆柱形支撑杆2、座椅架3、Z形支撑杆4、长方形支撑板5、Z形支撑板6、L形支撑板7和连接杆24;所述前脚组装置包括前腿8、万向轮9和前横杆10,所述前腿8的一端和万向轮9转动连接,所述前横杆10和前腿8靠近万向轮9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脚组装置包括后腿11、后轮12和后横杆13,所述后腿11的一端和后横杆13连接,所述后横杆13和后轮12连接;所述前腿8的一端和后腿1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腿11与前腿8连接的一端和圆柱形支撑杆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1和圆柱形支撑杆2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4的一端和把手1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4的另一端和后腿11中间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7的一端和Z形支撑杆4侧面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7的一端和长方形支撑板5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方形支撑板5的另一端和前腿8中间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6的一端和后腿11中上部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6的另一端和座椅架3转动连接,所述座椅架3和座椅装置配合,所述连接杆24的一端穿过Z形支撑杆4,其延伸端穿过座椅架3。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座板14、侧支撑杆15、L形支撑杆16、前档杆17、后档杆18和调节杆19,所述座板14下端中间和座椅架3配合,所述侧支撑杆15的一端和座板14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侧支撑杆15的另一端和后档杆18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杆16的一端和后档杆18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杆16的另一端和座板14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前档杆17和L形支撑杆16的中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19和侧支撑杆15与L形支撑杆16连接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侧支撑杆15中间设有卡扣20,所述卡扣20和前档杆17配合。所述前横杆10上设有脚踏板21。所述后横杆13上设有脚刹装置22。所述把手1中间设有收车装置23,折叠车的时候使用。所述后腿11、前腿8和圆柱形支撑杆2三者同轴。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折叠的时候,先收座椅装置,以侧支撑杆15和后档杆18的连接点为轴,把后档杆18向前脚组装置的方向转动,以侧支撑杆15和座板14的连接点为轴,把侧支撑杆15向后脚组装置的方向转动,座椅装置就会折叠在一起;按下收车装置23,以把手1和圆柱形支撑杆2的连接点为中心轴,把把手1向前脚组装置的方向转动,然后以后腿11、前腿8和圆柱形支撑杆2的连接点为中心轴,把圆柱形支撑杆2向后脚组装置的方向转动,把前脚组装置向后脚组装置的方向转动,此时Z形支撑杆4、长方形支撑板5、Z形支撑板6、L形支撑板7也会随之转动,同时座椅架3会在Z形支撑杆4和Z形支撑板6的作用下,座椅架3前端以座椅架3和Z形支撑板6的连接点为轴向上转动,座椅架3后端以连接杆24为轴向下转动,整个婴儿车就会折叠在一起;打开的时候,先把前脚组装置和后脚组装置以后腿11、前腿8和圆柱形支撑杆2的连接点为中心轴,转动分开,然后把圆柱形支撑杆2以后腿11、前腿8和圆柱形支撑杆2的连接点为中心轴向远离后脚组装置的方向转动,把把手1以把手1和圆柱形支撑杆2的连接点为中心轴向远离前脚组装置的方向转动,这时车架就会打开,此时Z形支撑杆4、长方形支撑板5、Z形支撑板6、L形支撑板7也会随之转动,同时座椅架3会在Z形支撑杆4和Z形支撑板6的作用下,座椅架3前端以座椅架3和Z形支撑板6的连接点为轴向下转动,座椅架3后端以连接杆24为轴向上转动,座椅装置会处于水平,以侧支撑杆15和座板14的连接点为轴,把侧支撑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组装置、后脚组装置、座椅装置、把手(1)、圆柱形支撑杆(2)、座椅架(3)、Z形支撑杆(4)、长方形支撑板(5)、Z形支撑板(6)、L形支撑板(7)和连接杆(24);所述前脚组装置包括前腿(8)、万向轮(9)和前横杆(10),所述前腿(8)的一端和万向轮(9)转动连接,所述前横杆(10)和前腿(8)靠近万向轮(9)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脚组装置包括后腿(11)、后轮(12)和后横杆(13),所述后腿(11)的一端和后横杆(13)连接,所述后横杆(13)和后轮(12)连接;/n所述前腿(8)的一端和后腿(1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腿(11)与前腿(8)连接的一端和圆柱形支撑杆(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1)和圆柱形支撑杆(2)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4)的一端和把手(1)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4)的另一端和后腿(11)中间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7)的一端和Z形支撑杆(4)侧面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7)的一端和长方形支撑板(5)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方形支撑板(5)的另一端和前腿(8)中间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6)的一端和后腿(11)中上部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6)的另一端和座椅架(3)转动连接,所述座椅架(3)和座椅装置配合,所述连接杆(24)的一端穿过Z形支撑杆(4),其延伸端穿过座椅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组装置、后脚组装置、座椅装置、把手(1)、圆柱形支撑杆(2)、座椅架(3)、Z形支撑杆(4)、长方形支撑板(5)、Z形支撑板(6)、L形支撑板(7)和连接杆(24);所述前脚组装置包括前腿(8)、万向轮(9)和前横杆(10),所述前腿(8)的一端和万向轮(9)转动连接,所述前横杆(10)和前腿(8)靠近万向轮(9)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脚组装置包括后腿(11)、后轮(12)和后横杆(13),所述后腿(11)的一端和后横杆(13)连接,所述后横杆(13)和后轮(12)连接;
所述前腿(8)的一端和后腿(1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腿(11)与前腿(8)连接的一端和圆柱形支撑杆(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1)和圆柱形支撑杆(2)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4)的一端和把手(1)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杆(4)的另一端和后腿(11)中间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7)的一端和Z形支撑杆(4)侧面连接,所述L形支撑板(7)的一端和长方形支撑板(5)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方形支撑板(5)的另一端和前腿(8)中间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6)的一端和后腿(11)中上部转动连接,所述Z形支撑板(6)的另一端和座椅架(3)转动连接,所述座椅架(3)和座椅装置配合,所述连接杆(24)的一端穿过Z形支撑杆(4),其延伸端穿过座椅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清哲,
申请(专利权)人:卢清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