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其包括固定设置于背靠架端部的背靠架连动座、固定设置于下支架端部的下支架连动座、以及设置于背靠架连动座和下支架连动座之间的连动单元,背靠架连动座和下支架连动座同轴枢接,下支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一齿部,背靠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二齿部,连动单元同时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以实现背靠架和下支架同步枢转展开或收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通过于背靠架连动座内设置第一齿部、于下支架连动座内设置第二齿部,并经由同时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的连动单元实现背靠架和下支架的同步枢转展开或收折。
Synchronous opening and closing linkage of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收折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可收折婴儿车的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可收折婴儿车。可收折婴儿车通常主要包括下支架、背靠架及后车架等组件,通过下支架、背靠架及后车架的相对枢转以实现可收折婴儿车的展开或收折。可以理解的,下支架、背靠架及后车架虽然可以相对枢转以收折或展开可收折婴儿车,但下支架、背靠架及后车架各自枢转的角度和位置却并无关系,如此导致在收折或展开可收折婴儿车的过程中不易操控。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以使得可收折婴儿车的动作更为规律方便操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以使得可收折婴儿车的动作更为规律方便操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设置于可收折婴儿车的背靠架和下支架的枢接处,所述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靠架端部的背靠架连动座、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支架端部的下支架连动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之间的连动单元,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同轴枢接,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二齿部,所述连动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以实现所述背靠架和所述下支架同步枢转展开或收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通过于背靠架连动座内设置第一齿部、于下支架连动座内设置第二齿部,并经由同时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的连动单元实现背靠架和下支架的同步枢转展开或收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在展开或收折可收折婴儿车的过程中,背靠架和下支架保持同步枢转,从而使得可收折婴儿车的展开或收折动作规律、方便操控。较佳的,所述连动单元包括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同轴枢接的连接件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齿轮,所述齿轮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相啮合。具体地,所述第一齿部为设置于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内壁的内齿,所述第二齿部为凸设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的枢转轴线外侧的外齿,所述齿轮卡设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相啮合。具体地,所述下支架连动座的外缘侧向所述背靠架连动座的方向凸伸形成环形侧壁,所述第一齿部形成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具体地,所述环形侧壁的另一侧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相贴,以形成封闭所述连动单元的腔体。较佳的,所述背靠架连动座的枢转轴线处向所述下支架连动座的方向凸伸形成外轮廓呈圆形的凸台,所述第二齿部形成于所述凸台的外壁。较佳的,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齿轮的定位轴,两所述齿轮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定位轴。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向所述下支架连动座的方向凸伸形成所述定位轴,所述齿轮背离所述枢转轴线的一侧凸出于所述连接件。较佳的,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之间还设置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呈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之间,以使得所述齿轮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之间啮合移动直至被所述卡合件所限,从而使得可收折婴儿车保持展开状态。具体地,所述下支架连动座的内壁设置有异型卡齿,所述卡合件包括连接至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的枢接轴处的连接部,所述卡合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异型卡齿相卡合。附图说明图1为可收折婴儿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收折婴儿车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可收折婴儿车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座椅角度调整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调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下支架连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背靠架连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背靠架连动座、卡合件及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可收折婴儿车架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12为可收折婴儿车架的收折状态示意图。图13为可收折婴儿车架的剖面图。图14为背靠架打开至斜躺位置的内部状态示意图。图15为背靠架打开至直立位置的内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可收折婴儿车的座椅,包括下支架100、背靠架200、扶手架300及车篷架400,而可收折婴儿车的车架、车轮、刹车机构、及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乘坐部、背靠部、车篷等,非本案至重点,故在图中没有加以展示。如图1和图2所示,下支架100、背靠架200、扶手架300及车篷架400分别呈U型,如图7所示下支架100的两端处分别固定设置有下支架连动座110,背靠架200的两端处分别固定设置有背靠架连动座210,且如图13所示扶手架300的两端处分别固定设置有扶手连动座310,下支架100、背靠架200及扶手架300经由下支架连动座110、背靠架连动座210及扶手连动座310同轴枢接至如图1和图2所示,并经由下支架100、背靠架200、及扶手架300相对展开或收折以实现可收折婴儿车的展开或收折。可以理解的,虽然图1和图2中未示,但是座椅1可藉由座椅连接件320与可收折婴儿车的车架可拆卸地连接。为能够实现可收折婴儿车能够被方便的收折或展开,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扶手架连动展开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扶手架连动展开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背靠架200端部的固定件220和固定设置于扶手架300端部的扶手连动座310,下支架100的端部、固定件220、及扶手连动座310同轴枢接,且扶手连动座310和固定件220之间设置有推顶展开结构;扶手连动座310可相对固定件220枢转以使扶手架300展开,且扶手连动座310可经由推顶展开结构推顶固定件220相对下支架100的端部枢转以使背靠架200展开;扶手架连动展开机构还包括可相对固定件220和扶手连动座310移动的定位件700,当扶手连动座310相对固定件220枢转至扶手架300处于展开位置时,定位件700可伸入固定件220和扶手连动座310之间以限制固定件220和扶手连动座310之间的相对枢转。结合图3-图15所示,更具体的:结合图2-图4所示,扶手架连动展开机构包括设置于扶手连动座310和固定件220之间的推顶展开结构、定位件700、及释锁驱动件1200。其中,推顶展开结构是为实现扶手连动座310的枢转带动固定件220使得背靠架200相对下支架100枢转展开;定位件700的设置为限制固定件220和扶手连动座310的相对位置、使得扶手架300相对背靠架200保持在展开位置;释锁驱动件1200可驱动定位件700以释放对固定件220和扶手连动座310相对位置的限制。以下对扶手架连动展开机构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2-图4所示,固定件220和扶手连动座310的其中一者沿枢转方向开设有弧形限位槽224,固定件220和扶手连动座310的其中另一者沿枢转方向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设置于可收折婴儿车的背靠架和下支架的枢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靠架端部的背靠架连动座、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支架端部的下支架连动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之间的连动单元,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同轴枢接,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二齿部,所述连动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以实现所述背靠架和所述下支架同步枢转展开或收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设置于可收折婴儿车的背靠架和下支架的枢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靠架端部的背靠架连动座、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支架端部的下支架连动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之间的连动单元,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同轴枢接,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内设置有第二齿部,所述连动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以实现所述背靠架和所述下支架同步枢转展开或收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单元包括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和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同轴枢接的连接件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齿轮,所述齿轮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相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为设置于所述下支架连动座内壁的内齿,所述第二齿部为凸设于所述背靠架连动座的枢转轴线外侧的外齿,所述齿轮卡设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同步开合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连动座的外缘侧向所述背靠架连动座的方向凸伸形成环形侧壁,所述第一齿部形成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家良,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