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70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通过栓紧螺栓来控制钢抱箍和原竹之间的挤压力从而提供不同的摩擦力,可以适用于各种受力条件,使得原竹横梁与原竹立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可靠,有效的增加各个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适用于非刚接连接的情况。通过这种连接形式将原竹构件进行连接,也可形成原竹复合墙体的骨架,提高了骨架的整体性能。这种连接方式对梁柱相交处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且不会对原竹构件造成侵入破坏,施工安装较为简便,有利于以原竹为主体建筑的进一步推广。

A connection node between the original bamboo beam and th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原竹为主体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方式,具体涉及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原竹材料中空成筒状,自重较轻,结构由纵向纤维构成,组织整齐致密,因此具有极好的韧性,刚度大且变形小。但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大多采用竹-金属组合节点,需要对原竹进行开孔、切割等方式,由于原竹本身力学性能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将会对原竹的强度削弱,因此需要进行灌浆、外套环箍等方式加固,这样既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增加了成本。并且常见的连接方式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也较为麻烦,拆卸后也无法再次组装,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以原竹为主体建筑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竹横梁、原竹立柱、两个抱箍组件I、两个抱箍组件II。所述抱箍组件I包括一个半圆箍板I和半圆箍板I两端的翼板I。所述抱箍组件II包括下抱箍组件、钢条和上抱箍组件。所述下抱箍组件包括一个半圆箍板II和半圆箍板II两端的翼板II。所述上抱箍组件包括半圆箍板II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竹横梁(1)、原竹立柱(2)、两个抱箍组件I(3)、两个抱箍组件II(5);/n所述抱箍组件I(3)包括一个半圆箍板I(301)和半圆箍板I两端的翼板I(302);/n所述抱箍组件II(5)包括下抱箍组件(501)、钢条(502)和上抱箍组件(503);/n所述下抱箍组件(501)包括一个半圆箍板II(5011)和半圆箍板II(5011)两端的翼板II(5012);所述上抱箍组件(503)包括半圆箍板III(5031)和半圆箍板III(5031)两端的翼板III(5032);/n所述钢条(502)连接半圆箍板II(5011)和半圆箍板II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竹横梁(1)、原竹立柱(2)、两个抱箍组件I(3)、两个抱箍组件II(5);
所述抱箍组件I(3)包括一个半圆箍板I(301)和半圆箍板I两端的翼板I(302);
所述抱箍组件II(5)包括下抱箍组件(501)、钢条(502)和上抱箍组件(503);
所述下抱箍组件(501)包括一个半圆箍板II(5011)和半圆箍板II(5011)两端的翼板II(5012);所述上抱箍组件(503)包括半圆箍板III(5031)和半圆箍板III(5031)两端的翼板III(5032);
所述钢条(502)连接半圆箍板II(5011)和半圆箍板III(5031);所述半圆箍板II(5011)位于半圆箍板III(5031)上方;
两个抱箍组件II(5)的下抱箍组件(501)与原竹立柱(2)连接,使得两个抱箍组件II(5)锁紧原竹立柱(2);
原竹横梁(1)搁置在两个下抱箍组件(501)的上抱箍组件(503)上;每个上抱箍组件(503)连接一个抱箍组件I(3),使得抱箍组件I(3)和抱箍组件II(5)共同锁紧原竹横梁(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箍板I(301)、半圆箍板II(5011)和半圆箍板III(5031)与原竹杆接触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睿周绪红胡超崔佳刘子豪石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