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41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干冰机生产出的废气包括从液压站输出的连续废气,以及从预结晶罐和结晶缸筒输出且汇为一股的间歇废气,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通入连续废气的第一缓冲罐,以及用于通入间歇废气的第二缓冲罐,第一缓冲罐与第二缓冲罐连通;第一缓冲罐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吸附床的输入端连接、吸附床的输出端与液化器的输入端连接、液化器的输出端与闪蒸器的输入端连接;闪蒸器的输出端与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连续废气和间歇废气汇为一股并通过压缩机输出压强稳定的气体,并通过后续装置回收为液态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waste gas treatment device of dry ice machine with high and low pressur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冰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如图1所示,干冰生产过程中,往往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1直接连接于结晶缸筒4(虽然图中并非这样直接连接),令液态二氧化碳在结晶缸筒4中结晶并挤成型。但随着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1内的液态二氧化碳存储量逐渐减少,其内压强会降低,从而供给结晶缸筒4液态二氧化碳的速度就会变慢,结晶缸筒4中的活塞51运动频率就要进行相应调整,操作麻烦且效率降低;而且因为结晶缸筒4中的压强会随液态二氧化碳的供给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令生产变得不稳定,使得最后生产出来的干冰良莠不齐。2、如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结晶缸筒4的中部连接第二废气输出管道44,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排气口45和第二排气口46;第二废气输出管道44用于输出结晶时形成的气态二氧化碳;第一排气口45和第二排气口46均与外界空气连通,用于平衡结晶缸筒4两端缸室的压力;但存在一个问题,当活塞51进行抽拉运动的时候,空气就会通过两个排气口进入结晶缸筒4,空气中带有的水分会在结晶缸筒4内壁结冰,结出的冰会大大阻碍活塞51的运动,甚至损害活塞51拉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如图1所示,从干冰机内会出来两种废气,一种是从液压站6输出的连续废气71,另一种是从预结晶罐3以及结晶缸筒4输出且汇为一股的间歇废气72(从预结晶罐3的废气通过安全阀导出,而安全阀并非经常打开,所以输出为间歇;结晶缸筒4中的活塞51运动是有频率的,因此输出也是间歇)。连续废气71与间歇废气72为不同的废气,若分开处理,则需要两套装置,成本过大;若同时处理,则可能因为压强不稳定从而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第三个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干冰机生产出的废气包括从液压站输出的连续废气,以及从预结晶罐和结晶缸筒输出且汇为一股的间歇废气,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通入连续废气的第一缓冲罐,以及用于通入间歇废气的第二缓冲罐,第一缓冲罐与第二缓冲罐连通;第一缓冲罐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吸附床的输入端连接、吸附床的输出端与液化器的输入端连接、液化器的输出端与闪蒸器的输入端连接;闪蒸器的输出端与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连接;第一缓冲罐的内部分为通过阀门连接的第一高压层和第一低压层;第一高压层与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阀门连通;第一低压层与连续废气、第二缓冲罐以及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第一高压层内的压强为1.2-2.5MPa;第一低压层内的压强为0.1-0.8MPa;压缩机输出废气的压强为2.0-3.0MPa。第二缓冲罐的内部分为通过阀门连接的第二高压层和第二低压层;第二高压层与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阀门连通;第二低压层与间歇废气以及第一缓冲罐连通;第二高压层内的压强为1.2-2.5MPa;第二低压层内的压强为0.1-0.8MPa;压缩机输出废气的压强为2.0-3.0MPa。优选的,液化器内设置有制冷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缓冲罐和第二缓冲罐,可将连续废气和间歇废气汇为一股,并同时输送到压缩机,压缩机压缩出来的气体便为压强稳定的气体;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在缓冲罐内设置高压层和低压层,能够有效地控制低压层内的气体压力从而稳定压强,而低压层可作为装置间连通的主体;通过吸附床、液化器、闪蒸器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干燥、液化和精馏废气从而输出回收得到的液态二氧化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干冰机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结晶缸筒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晶缸筒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处理的流程图。图中,11、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2、气态二氧化碳存储罐,2、第一换热器,3、预结晶罐,31、第一废气输出管道,4、结晶缸筒,44、第二废气输出管道,45、第一排气口,46、第二排气口,47、第一外接管道,48、第二外接管道,5、液压油缸,51、活塞,6、液压站,71、连续废气,72、间歇废气,81、第一缓冲罐,82、第二缓冲罐,83、压缩机,84、第二换热器,85、吸附床,86、液化器,87、制冷机,88、闪蒸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干冰机的示意图,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1存储有液态二氧化碳,可设置两个,其中一个专门用于存储液态二氧化碳原料,另一个专门用于存储经尾气回收后的液态二氧化碳;当然,原则上将其二者设为一个也是可行的。除此之外还设置有气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2,用于存储气态二氧化碳,且其内的气态二氧化碳压强都较高。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1通过液态二氧化碳输入管道连接于预结晶罐3的顶部,预结晶罐3的底部连接有液态二氧化碳输出管道,液态二氧化碳输出管道与结晶缸筒4的液态二氧化碳输入端连接;如此一来,便可将液态二氧化碳依次从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1输送至预结晶罐3和结晶缸筒4。本专利技术干冰机通过控制预结晶罐3内的压强稳定,就能给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第一个问题。而且预结晶罐3能够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预冷却处理,使得最后输送给结晶缸筒4的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干冰的效率得到提升。更具体地说,为控制预结晶罐3内的压强稳定,可采取这样的设置:在预结晶罐3的顶部连接气态二氧化碳输入管道和气态二氧化碳输出管道,气态二氧化碳输入管道连接于气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2,在预结晶罐3内压强过低时,可打开气态二氧化碳输入管道上的电磁阀进行补气增压;在液态二氧化碳输入管道上设置有减压阀,减压阀的输出端朝向预结晶罐3;气态二氧化碳输出管道上设置有背压阀,背压阀的输入端朝向预结晶罐3;由于减压阀稳定输出端压强,背压阀稳定输入端压强,就可以很好地稳定住预结晶罐3内的压强。为进一步保证安全,还在预结晶罐3的顶部设置第一废气输出管道31,第一废气输出管道31上设置有安全阀;当压力过高时安全阀会打开放出多余气体。可控制预结晶罐3内的压强处于5-10bar中的某一恒定压强。预结晶罐3在保证压强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液态二氧化碳的液位稳定。一般设定液位为20%到80%,这可通过对液态二氧化碳输入管道上的减压阀以及液态二氧化碳输出管道上的电磁阀进行控制做到。为监控液位,可在预结晶罐3内设置液位传感器。在液态二氧化碳进入结晶缸筒4前,会先通过液态二氧化碳输入管道进入预结晶罐3,并在预结晶罐3中部分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并通过气态二氧化碳输出管道排出。由于气态二氧化碳的产生会吸热,就会使得剩余部分的液态二氧化碳温度更低,这部分液态二氧化碳在传输至结晶缸筒4后转化为干冰的转化效率会得到大大提升。这是设置预结晶罐3的另外一大好处。经试验,本专利技术干冰机的转化效率最高48%,最低40%以上。连接于预结晶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干冰机生产出的废气包括从液压站(6)输出的连续废气(71),以及从预结晶罐(3)和结晶缸筒(4)输出且汇为一股的间歇废气(72),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通入所述连续废气(71)的第一缓冲罐(81),以及用于通入所述间歇废气(72)的第二缓冲罐(82),所述第一缓冲罐(81)与所述第二缓冲罐(82)连通;/n所述第一缓冲罐(81)与压缩机(8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缩机(83)的输出端与吸附床(8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吸附床(85)的输出端与液化器(8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液化器(86)的输出端与闪蒸器(8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闪蒸器(88)的输出端与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1)连接;/n所述第一缓冲罐(81)的内部分为通过阀门连接的第一高压层和第一低压层;所述第一高压层与所述压缩机(83)的输出端通过阀门连通;所述第一低压层与所述连续废气(71)、所述第二缓冲罐(82)以及所述压缩机(83)的输入端连通;/n所述第二缓冲罐(82)的内部分为通过阀门连接的第二高压层和第二低压层;所述第二高压层与所述压缩机(83)的输出端通过阀门连通;所述第二低压层与所述间歇废气(72)以及所述第一缓冲罐(8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高低压层的干冰机二氧化碳废气处理装置,干冰机生产出的废气包括从液压站(6)输出的连续废气(71),以及从预结晶罐(3)和结晶缸筒(4)输出且汇为一股的间歇废气(72),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通入所述连续废气(71)的第一缓冲罐(81),以及用于通入所述间歇废气(72)的第二缓冲罐(82),所述第一缓冲罐(81)与所述第二缓冲罐(82)连通;
所述第一缓冲罐(81)与压缩机(8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缩机(83)的输出端与吸附床(8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吸附床(85)的输出端与液化器(8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液化器(86)的输出端与闪蒸器(8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闪蒸器(88)的输出端与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11)连接;
所述第一缓冲罐(81)的内部分为通过阀门连接的第一高压层和第一低压层;所述第一高压层与所述压缩机(83)的输出端通过阀门连通;所述第一低压层与所述连续废气(71)、所述第二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云袁野张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伊立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