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38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且两组所述第一底座和两组所述第二底座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部均设有圆筒,所述第一底座上的圆筒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底架,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圆筒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底架,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分别远离圆筒一侧均通过两组第一液压阻尼器分别连接有第三底架和第四底架,所述第三底架对称固定在第四底架两侧,所述圆筒内开设有筒槽,且筒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所述第二液压阻尼器一端露出圆筒连接有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各底座之间提供相应的抗震支护作用,整体的结构能够提供一定的竖向减震作用,为起重设备的安装提供了保障。

A shock absorption support device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lif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
,具体为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设备是在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或搬运。在现有的塔吊等起重设备使用时,在设备底部的支护底座位置,相邻的底座之间没有减震支护的作用,同时配重结构的安装时也缺少抗震结构,在受到外界震动影响,设备的减震抗震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为各底座之间提供相应的抗震支护作用,同时圆筒内部的筒槽内也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在支撑时,底座部分的配重结构可以支护在顶板上,整体的结构能够提供一定的竖向减震作用,为起重设备的安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底座和两组所述第二底座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部均设有圆筒,所述第一底座上的圆筒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底架,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圆筒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底架,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分别远离圆筒一侧均通过两组第一液压阻尼器分别连接有第三底架和第四底架,所述第三底架对称固定在第四底架两侧,所述圆筒内开设有筒槽,且筒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所述第二液压阻尼器一端露出圆筒连接有顶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架、第二底架、第三底架和第四底架上分别对应第一液压阻尼器位置均通过第一套环套接于第一液压阻尼器的阻尼环上。优选的,所述第三底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四底架上位于凹槽位置设有凸块,所述凹槽一侧设有贯穿于凹槽侧壁和凸块的锁紧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阻尼器的阻尼环和圆筒的筒槽底部焊接的第二套环套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平面为圆形,所述顶板的顶部平面大小和圆筒的截面大小一致。优选的,所述圆筒上位于第二液压阻尼器贯穿位置开设有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两组第一底座和两组第二底座交叉设置,并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相应的圆筒连接的底架结构之间还设置有两组第一液压阻尼器结构,为各底座之间提供相应的抗震支护作用,同时圆筒内部的筒槽内也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在支撑时,底座部分的配重结构可以支护在顶板上,整体的结构能够提供一定的竖向减震作用,为起重设备的安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个圆筒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圆筒;4、第一底架;5、第三底架;6、第二底架;7、第四底架;8、第一液压阻尼器;9、锁紧螺栓;10、凸块;11、第一套环;12、凹槽;13、第二液压阻尼器;14、第二套环;15、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底座1和两组第二底座2交叉设置,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上部均设有圆筒3,圆筒3和两底座为一体结构;第一底座1上的圆筒3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底架4,第二底座2上的圆筒3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底架6,第一底架4和第二底架6分别远离圆筒3一侧均通过两组第一液压阻尼器8分别连接有第三底架5和第四底架7,底架结构采用铝合金结构,强度高,支撑稳定;第三底架5对称固定在第四底架7两侧,圆筒3内开设有筒槽,且筒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13,筒槽结构用于对第二液压阻尼器13的安装和移动提供空间;第二液压阻尼器13一端露出圆筒3连接有顶板15。具体的,第一底架4、第二底架6、第三底架5和第四底架7上分别对应第一液压阻尼器8位置均通过第一套环11套接于第一液压阻尼器8的阻尼环上;第一套环11和阻尼环之间套接固定。具体的,第三底架5上开设有凹槽12,第四底架7上位于凹槽12位置设有凸块10,凹槽12一侧设有贯穿于凹槽12侧壁和凸块10的锁紧螺栓9;利用凹槽12和凸块10相配合,同时采用锁紧螺栓9结构对配合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结构间拆装方便。具体的,第二液压阻尼器13的阻尼环和圆筒3的筒槽底部焊接的第二套环14套接在一起。具体的,顶板15的顶部平面为圆形,顶板15的顶部平面大小和圆筒3的截面大小一致。具体的,圆筒3上位于第二液压阻尼器13贯穿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液压阻尼器13贯穿位置的直径,不会对第二液压阻尼器13的移动造成阻碍。结构原理:两组第一底座1和两组第二底座2交叉设置,并且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上相应的圆筒3连接的底架结构之间还设置有两组第一液压阻尼器8结构,为各底座之间提供相应的抗震支护作用,同时圆筒3内部的筒槽内也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13,在支撑时,底座部分的配重结构可以支护在顶板15上,整体的结构能够提供一定的竖向减震作用,为起重设备的安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底座(1)和两组所述第二底座(2)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上部均设有圆筒(3),所述第一底座(1)上的圆筒(3)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底架(4),所述第二底座(2)上的圆筒(3)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底架(6),所述第一底架(4)和第二底架(6)分别远离圆筒(3)一侧均通过两组第一液压阻尼器(8)分别连接有第三底架(5)和第四底架(7),所述第三底架(5)对称固定在第四底架(7)两侧,所述圆筒(3)内开设有筒槽,且筒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13),所述第二液压阻尼器(13)一端露出圆筒(3)连接有顶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底座(1)和两组所述第二底座(2)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上部均设有圆筒(3),所述第一底座(1)上的圆筒(3)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底架(4),所述第二底座(2)上的圆筒(3)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底架(6),所述第一底架(4)和第二底架(6)分别远离圆筒(3)一侧均通过两组第一液压阻尼器(8)分别连接有第三底架(5)和第四底架(7),所述第三底架(5)对称固定在第四底架(7)两侧,所述圆筒(3)内开设有筒槽,且筒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液压阻尼器(13),所述第二液压阻尼器(13)一端露出圆筒(3)连接有顶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安装用减震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4)、第二底架(6)、第三底架(5)和第四底架(7)上分别对应第一液压阻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支虎吴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中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