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项朝立专利>正文

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817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坚果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使得生松子壳变软;(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气蒸使得松子壳受热膨胀,同时,配置液中的白醋进一步利于松子壳的软化,棕桐油对松子壳覆膜,在后续的炒制步骤中形成诱人的色泽;(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松子壳受热膨胀后经过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松子壳收缩开裂,形成开口;(4)炒制: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本发明专利技术炒制的松子开口效果更佳,并且炒制而出的松子色泽诱人、香味浓郁。

A method of stir frying pine nu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坚果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生松子一般为闭合状态,炒制时如果方法不当,松子炒熟时很难自行裂开,导致人们食用的时候食用不便,现有技术中,一般将生松子经过水浸泡,使其外壳变软,然后进行炒制,炒制时松子受热,外壳变干,使松子壳裂开。然而在人们购买松子时,依然发现有很多松子未开口,说明现有技术使松子开口的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解决目前的松子炒制方法使松子的开口效果并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使得生松子壳变软;(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气蒸使得松子壳受热膨胀,同时,配置液中的白醋进一步利于松子壳的软化,棕桐油对松子壳覆膜,在后续的炒制步骤中形成诱人的色泽。(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松子壳受热膨胀后经过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松子壳收缩开裂,形成开口;(4)炒制: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作为优选,所述的浸泡步骤中,采用30~45℃的温水浸泡4~6个小时。作为优选,所述的气蒸步骤中,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白醋为0.5~2.5份、棕桐油5~20份、水80~90份。作为优选,所述的气蒸步骤中,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白醋为0.95~1.25份、棕桐油10~15份、水80~90份。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步骤中,先将经气蒸后的松子采用2~5℃的冷风冷却3~8分钟,再采用10~20℃的冷风冷却10~20分钟,先采用极低温度使松子壳激冷,松子壳骤然收缩,利于开口,再采用10~20℃的冷风使开口稳定并定型。作为优选,所述的炒制步骤中,先将沙子炒至50~70℃,然后向沙子中加入粗盐、糖,待沙子炒至90~100℃时,倒入松子。粗盐和糖的加入使松子更加香脆。作为优选,倒入松子后保持沙子温度为100~120℃,炒制30~40分钟。作为优选,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粗盐、糖之间的配比为粗盐70~85份、糖15~30份。作为优选,所述的炒制步骤中,按重量份数计算,加入粗盐、糖时,还加入山核桃仁5~10份、甘草1~5份,提升松子的脂香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炒制的松子开口效果更佳,并且炒制而出的松子色泽诱人、香味浓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水温30℃,浸泡6个小时,使得生松子壳变软;(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白醋为2.5份、棕桐油20份、水80份;气蒸使得松子壳受热膨胀,同时,配置液中的白醋进一步利于松子壳的软化,棕桐油对松子壳覆膜,在后续的炒制步骤中形成诱人的色泽。(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松子壳受热膨胀后经过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松子壳收缩开裂,形成开口;(4)炒制: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实施例2: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水温45℃,浸泡4个小时,使得生松子壳变软;(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白醋为0.5份、棕桐油5份、水90份;气蒸使得松子壳受热膨胀,同时,配置液中的白醋进一步利于松子壳的软化,棕桐油对松子壳覆膜,在后续的炒制步骤中形成诱人的色泽。(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先将经气蒸后的松子采用5℃的冷风冷却3分钟,再采用20℃的冷风冷却10分钟,松子壳受热膨胀后经过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松子壳收缩开裂,形成开口,先采用极低温度使松子壳激冷,松子壳骤然收缩,利于开口,再采用20℃的冷风使开口稳定并定型。(4)炒制:先将沙子炒至70℃,然后向沙子中加入粗盐、糖,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粗盐、糖之间的配比为粗盐70份、糖30份;待沙子炒至100℃时,倒入松子,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实施例3: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水温45℃,浸泡4个小时,使得生松子壳变软;(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白醋为2.5份、棕桐油5份、水90份;气蒸使得松子壳受热膨胀,同时,配置液中的白醋进一步利于松子壳的软化,棕桐油对松子壳覆膜,在后续的炒制步骤中形成诱人的色泽。(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先将经气蒸后的松子采用2℃的冷风冷却8分钟,再采用10℃的冷风冷却20分钟,松子壳受热膨胀后经过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松子壳收缩开裂,形成开口,先采用极低温度使松子壳激冷,松子壳骤然收缩,利于开口,再采用10℃的冷风使开口稳定并定型。(4)炒制:先将沙子炒至50℃,然后向沙子中加入粗盐、糖,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粗盐、糖之间的配比为粗盐85份、糖30份;待沙子炒至90℃时,倒入松子,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实施例4: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水温30℃,浸泡6个小时,使得生松子壳变软;(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醋为0.95份、棕桐油15份、水90份;气蒸使得松子壳受热膨胀,同时,配置液中的白醋进一步利于松子壳的软化,棕桐油对松子壳覆膜,在后续的炒制步骤中形成诱人的色泽。(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先将经气蒸后的松子采用5℃的冷风冷却3分钟,再采用20℃的冷风冷却10分钟,松子壳受热膨胀后经过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松子壳收缩开裂,形成开口,先采用极低温度使松子壳激冷,松子壳骤然收缩,利于开口,再采用20℃的冷风使开口稳定并定型。(4)炒制:先将沙子炒至70℃,然后向沙子中加入粗盐、糖,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粗盐、糖之间的配比为粗盐85份、糖30份;待沙子炒至90℃时,倒入松子,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实施例5: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水温30℃,浸泡5个小时,使得生松子壳变软;(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醋为1.25份、棕桐油10份、水80份;气蒸使得松子壳受热膨胀,同时,配置液中的白醋进一步利于松子壳的软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n(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n(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n(4)炒制: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浸泡:将生松子于水中浸泡;
(2)气蒸:采用配置液对生松子气蒸,所述的配置液成分包括白醋、棕桐油、水;
(3)冷却:将经气蒸后的松子摊晾冷却;
(4)炒制:将松子进行炒制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泡步骤中,采用30~45℃的温水浸泡4~6个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蒸步骤中,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白醋为0.5~2.5份、棕桐油5~20份、水80~9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松子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蒸步骤中,按体积份数计算,所述的白醋为0.95~1.25份、棕桐油10~15份、水80~9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朝立
申请(专利权)人:项朝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