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07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装置,包括池体、主输送杆、固体输送支杆和液体输送支杆;池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容纳空间;主输送杆排列水平插装在池体周壁上并伸入容纳空间底部,主输送杆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固体输送腔和液体输送腔;固体输送支杆与固体输送腔连通;液体输送支杆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伸入容纳空间部分的两侧且与液体输送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固体输送支杆、液体输送支杆则沿主输送杆排列,能够均匀地将肥料施入土壤内;固体输送支杆和液体输送支杆分别与固体输送腔和液体输送腔连通以将肥料送入泥土内以实现将固体和液体肥料分开送入水稻根部位置,实现施肥的准确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减少水稻吸收肥料的延迟。

A rice plan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稻种植培育研究中,常常需要通过设立实验田来对水稻进行种植观测实验,在水稻种植培育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水稻施加各种肥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传统的施肥是直接撒入稻田内,肥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渗透才能到达水稻的根部,且肥料分布过于扩散,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有效时间具有延迟,且实验田常常是小规模试验种植,面积小,不适合传统的机械(无人机)进行施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施肥精准的水稻种植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种植装置,包括池体、主输送杆、固体输送支杆和液体输送支杆;池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容纳空间;主输送杆排列水平插装在池体周壁上并伸入容纳空间底部,主输送杆内部中空,主输送杆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主输送杆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固体输送腔和液体输送腔,所述液体输送腔与输液泵连通以获得液体肥料,所述固体输送腔用于接收固体肥料;固体输送支杆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伸入容纳空间部分的两侧,固体输送支杆内部中空且与固体输送腔连通,固体输送支杆外端设有出料口,固体输送支杆内部设有用于将进入固体输送支杆内的固体肥料送入外部的推料机构;液体输送支杆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伸入容纳空间部分的两侧且与液体输送腔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稻种植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池体内底部填有土壤,主输送杆水平插入池体并位于池体底部埋入土壤内,主输送杆排列设置布满池体,固体输送支杆、液体输送支杆则沿主输送杆排列,能够均匀地将肥料施入土壤内;主输送杆通过分隔板将主输送杆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固体输送腔和液体输送腔,固体输送支杆和液体输送支杆分别与固体输送腔和液体输送腔连通以将肥料送入泥土内以实现将固体和液体肥料分开送入水稻根部位置,实现施肥的准确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减少水稻吸收肥料的延迟;施肥时只需要利用机器或人工将肥料送入主输送杆即可完成施肥,操作简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空间底壁设置有托块以对主输送杆进行承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空间一侧壁设置有供主输送杆嵌入的缺口,所述主输送杆嵌入缺口底部,所述缺口在主输送杆上方安装有填充块以将缺口填充封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缺口侧壁设置有嵌槽,所述填充块两侧对应嵌槽设有嵌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填充块顶部设置有安装固定板,所述安装固定板与池体周壁上端相贴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体输送支杆中部设有一铰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连接有一推动密封板朝主输送杆运动的弹性件,所述推料机构位于密封板与主输送杆之间,所述推料机构能朝出料口运动将密封板顶开以将固体输送至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滑动穿插在固体输送支杆周壁上的顶杆,所述顶杆位于密封板背离主输送杆的一侧,所述顶杆与固体输送支杆周壁之间连接有推力弹簧,所述顶杆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抵在密封板侧面并推动密封板朝推料机构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体输送支杆内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密封板在顶杆的推动下与限位板相抵时处于竖直状态且与固体输送支杆内壁相贴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体输送腔内活动安装有一与其轮廓贴合的推板,所述固体输送腔靠近主输送杆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固体输料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板对应固体输送支杆位置设置有导料锥板,所述导料锥板两侧具有流通孔以将固体导入固体输送支杆内;所述导料锥板延伸入固体输送支杆内且与推料机构上表面相贴。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状态轴测图;图3是图1的A-A处缺少池体的剖视图;图4是主输送杆、固体输送支杆在图1的B-B视角下的剖视图;图5是主输送杆的内部局部示意图;图6是池体与填充块的连接分解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种植装置,包括主输送杆100、固体输送支杆200、液体输送支杆300和池体500。池体500,具有上部开口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填入一层土壤和水分以种植水稻。主输送杆100从外部水平插入池体500周壁上并延伸进入容纳空间底部以埋入土壤内,主输送杆100垂直与池体500一侧壁,且沿该侧壁排列设置以实现均匀施肥。主输送杆100内部中空,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开口端延伸出池体以便从外部送入肥料。主输送杆100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110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固体输送腔120和液体输送腔130,固体输送腔120与液体输送腔130高度上下分隔设置,固体输送腔120位于液体输送腔130上方。所述液体输送腔130与输液泵132连通以获得液体肥料,所述固体输送腔120用于接收固体肥料;具体的,输液泵132通过插入液体输送腔130的连通管131与液体输送腔130连通,输液泵132的进液端连接有进液管133,进液管133与外部的液体肥料存储设备连通,这样输液泵132开启即可往液体输送腔130输送液体肥料。固体输送支杆200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两侧,由于固体输送支杆200是用于施加固体肥料,故固体输送支杆20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体输送支杆200也就相应地连接在主输送杆100伸入容纳空间的部分上。固体输送支杆200垂直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两侧且水平延伸,固体输送支杆200内部中空且与固体输送腔120连通,固体肥料从固体输送腔120进入到各个固体输送支杆200以将固体肥料分散开来,避免肥料聚集,提高施肥的均匀性。固体输送支杆200外端设有出料口201,固体输送支杆200内部设有用于将进入固体输送支杆200内的固体肥料送入外部的推料机构210,出料口201位于固体输送支杆200外端下方位置,推料机构210与出料口201位置相对。液体输送支杆300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两侧,同样的,液体输送支杆300连接在主输送杆100伸入容纳空间的部分上,液体输送支杆300垂直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两侧,液体输送支杆300内部中空与液体输送腔130连通,且外端设置有出液口以将液体肥料送入外部土壤被植物根系吸收。本专利技术主输送杆100水平插入池体500并位于池体500底部埋入土壤内,主输送杆100排列设置布满池体,固体输送支杆200、液体输送支杆300则沿主输送杆100排列,能够均匀地将肥料施入土壤内;主输送杆通过分隔板将主输送杆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固体输送腔和液体输送腔,以实现将固体和液体肥料分开送入水稻根部位置,实现施肥的准确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减少水稻吸收肥料的延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底壁设置有托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池体(500),具有上部开口的容纳空间;/n主输送杆(100),排列水平插装在池体(500)周壁上并伸入容纳空间底部,内部中空,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110)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固体输送腔(120)和液体输送腔(130),所述液体输送腔(130)与输液泵(132)连通以获得液体肥料,所述固体输送腔(120)用于接收固体肥料;/n固体输送支杆(200),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伸入容纳空间部分的两侧,内部中空且与固体输送腔(120)连通,外端设有出料口(201),内部设有用于将进入固体输送支杆(200)内的固体肥料送入外部的推料机构(210);/n液体输送支杆(300),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伸入容纳空间部分的两侧且与液体输送腔(13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500),具有上部开口的容纳空间;
主输送杆(100),排列水平插装在池体(500)周壁上并伸入容纳空间底部,内部中空,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110)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固体输送腔(120)和液体输送腔(130),所述液体输送腔(130)与输液泵(132)连通以获得液体肥料,所述固体输送腔(120)用于接收固体肥料;
固体输送支杆(200),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伸入容纳空间部分的两侧,内部中空且与固体输送腔(120)连通,外端设有出料口(201),内部设有用于将进入固体输送支杆(200)内的固体肥料送入外部的推料机构(210);
液体输送支杆(300),对称排列在主输送杆(100)伸入容纳空间部分的两侧且与液体输送腔(13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底壁设置有托块(510)以对主输送杆(100)进行承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一侧壁设置有供主输送杆(100)嵌入的缺口(520),所述主输送杆(100)嵌入缺口(520)底部,所述缺口(520)在主输送杆(100)上方安装有填充块(600)以将缺口(520)填充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520)侧壁设置有嵌槽(521),所述填充块(600)两侧对应嵌槽(521)设有嵌板(6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600)顶部设置有安装固定板(620),所述安装固定板(620)与池体(500)周壁上端相贴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玉林张兆冬杨璐钱荣王莉莉王永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