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多级除氧器的回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7998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多级混合式加热器的回热系统,具体地,该回热系统包括一个BEST机、5台高加、5台低加、2~5台混合式加热器,升压泵和凝结水泵;每台混合式加热器配置升压泵;凝结水泵位于低加与凝汽器之间;1号高加抽汽来自于主汽轮机,2号~5号高加抽汽来自于BEST机;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均来自于BEST机,其中,最末级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来自于BEST机的排汽;5台低加抽汽均来自于主汽轮机;以及最末级混合式加热器与低加相连接,且最末级混合式加热器的给水来自于低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循环效率,充分利用蒸汽的过热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蒸汽的冷端损失,特别适用于多个加热器的抽汽压力临近蒸汽的饱和压力以及给水流量较大的情况。

Regenerative system with multi-stage dea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有多级除氧器的回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有多级除氧器的回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代发电厂中,通常采用回热系统来提高循环的吸热平均温度和进入锅炉的给水温度,以提高热力系统的循环效率。现有技术中二次再热机组典型的回热系统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系统中汽轮机共有10级抽汽,分别提供给10台加热器,分别是一级抽气30提供给1号高加0、二级抽汽31提供给2号高加1、三级抽气32提供给3号高加2、四级抽气33提供给4号高加3、五级抽气34提供给除氧器4、六级抽气35提供给6号低加5、七级抽气36提供给7号低加6、八级抽气37提供给8号低加7、九级抽气38提供给9号低加8、十级抽气39提供给10号低加9。汽轮机排汽45进入凝汽器44,凝汽器44中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43升压,经过5级表面式低压加热器,通过凝结水管道42进入除氧器4,除氧后的给水经给水泵41升压,经过4级表面式高压加热器,通过高压给水管道40最终送入锅炉。其中,除氧器4为混合式加热器,其余的加热器通常均为表面式加热器,一般凝结水泵之后的表面式加热器被称为低压加热器,简称低加,给水泵之后的表面式加热器被称为高压加热器,简称高加。如图1和图2所示,表面式高压加热器的疏水通常逐级疏向压力较低的下一级:1号高加的疏水20接入2号高加1、2号高加的疏水21接入3号高加2、3号高加的疏水22接入4号高加3、4号高加的疏水23接入混合式加热器——除氧器4。表面式低压加热器的疏水通常有下列两种型式:(1)逐级自流型式:与高加的疏水系统类似,各级低加的疏水由较高压力向较低压力逐级自流,疏水最终接入凝汽器。如图1所示,6号低加的疏水25逐级自流至7号低加6、7号低加的疏水26逐级自流至8号低加7、8号低加的疏水27逐级自流至9号低加8、9号低加的疏水28逐级自流至10号低加9、10号低加的疏水29最终逐级自流至凝汽器44。(2)设置疏水泵型式:由于低加的水侧压力较低,所以有条件设置加热器疏水泵,即加热器的疏水通过加热器疏水泵的升压接入加热器的水侧系统,典型的低加疏水泵系统见图2。如图2所示的典型设置疏水泵系统中,6号低加疏水25逐级自流至7号低加6、7号低加疏水26逐级自流至8号低加7、8号低加的疏水为设置疏水泵型式,8号低加的疏水27通过疏水泵46的升压被排入7号低加6和8号低加7之间的凝结水管道、9号低加疏水28逐级自流至10号低加9、10号低加的疏水29最终逐级自流至凝汽器44。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次再热机组的参数逐渐升高,上述现有技术中回热系统已不能满足要求,主蒸汽参数逐渐升高,汽轮机各级抽汽的参数也随之提高,使得高压加热器的设计参数也逐渐增大,大大增加了加热器设备的初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多级除氧器的回热系统。该回热系统充分利用了蒸汽的过热度,有效地降低了加热器的设计参数,大幅降低加热器的造价,BEST机排汽至除氧器,减少了BEST机蒸汽的冷端损失,提高系统的循环效率,降低整个机组的热耗率,节约发电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电厂实际运行收益,且特别适用于多个加热器的抽汽压力临近蒸汽的饱和压力的情况以及给水流量较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有多级混合式加热器的回热系统,具体地,该回热系统包括一个BEST机、5台高压加热器、5台低压加热器、2~5台混合式加热器,升压泵和凝结水泵;每台混合式加热器配置所述升压泵;凝结水泵位于低压加热器与凝汽器之间;5台高压加热器中,1号高加抽汽来自于主汽轮机,2号~5号高加抽汽来自于BEST机;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均来自于BEST机,其中,最末级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来自于BEST机的排汽;5台低压加热器抽汽均来自于主汽轮机;以及最末级混合式加热器与低压加热器相连接,且最末级混合式加热器的给水来自于低压加热器。在另一优选例中,混合式加热器的数量为两台。在另一优选例中,两台混合式加热器分别是高压除氧器和低压除氧器。在另一优选例中,升压泵按压力高低分为高压给水泵和低压给水泵。在另一优选例中,在低压除氧器的出口侧管路上设有低压给水泵,且低压给水泵设置于低压除氧器和高压除氧器的连接管线上;在高压除氧器的出口侧管路上设有高压给水泵,且高压给水泵设置于高压除氧器和高压加热器的连接管线上。在另一优选例中,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方式为以下任意方式之一或其任意组合:逐级自流型式或设置疏水泵的型式。在另一优选例中,低压加热器的疏水方式为以下任意方式之一或其任意组合:逐级自流型式或设置疏水泵的型式。在另一优选例中,给水泵为设置于所述混合式加热器和所述高压加热器连接管线上的所述升压泵,且所述给水泵包括前置给水泵和主给水泵。在另一优选例中,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均为表面式换热器。在另一优选例中,BEST机汽源来自于锅炉过热蒸汽、超高压缸或高压缸。应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回热系统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典型的设置疏水泵的回热系统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设有双级除氧器的回热系统图。各附图中,各标示如下:0-1号高加;1-2号高加;2-3号高加;3-4号高加;4-除氧器;5-6号低加;6-7号低加;7-8号低加;9-10号低加;20-1号高加疏水;21-2号高加疏水;22-3号高加疏水;23-4号高加疏水;25-6号低加疏水;26-7号低加疏水;27-8号低加疏水;28-9号低加疏水;29-10号低加疏水;30-一级抽气;31-二级抽气;32-三级抽气;33-四级抽气;34-五级抽气;35-BEST机排汽;36-七级抽气;37-八级抽气;38-九级抽气;39-十级抽气;40-高压给水管道;41-低压给水管道;42-凝结水管道;43-凝结水泵;44-凝汽器;45-汽轮机排汽;46-疏水泵;47-BEST机;48-高压给水泵;49-低压给水泵;207-设置疏水泵的8号低加疏水;00-1号高加;01-2号高加;02-3号高加;03-4号高加;04-5号高加;05-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有多级混合式加热器的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系统包括一个BEST机、5台高压加热器、5台低压加热器、2~5台混合式加热器,升压泵和凝结水泵;/n每台所述混合式加热器配置所述升压泵;/n所述凝结水泵位于所述低压加热器与凝汽器之间;/n所述的5台高压加热器中,1号高加抽汽来自于主汽轮机,2号~5号高加抽汽来自于所述BEST机;/n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均来自于所述BEST机,其中,最末级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来自于所述BEST机的排汽;/n所述5台低压加热器抽汽均来自于所述主汽轮机;以及/n最末级所述混合式加热器与所述低压加热器相连接,且最末级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给水来自于所述低压加热器;/n2~5台所述混合式加热器依次串联连接地设置在5台所述高压加热器和5台所述低压加热器之间;/n所述BEST机汽源来自于锅炉过热蒸汽或超高压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多级混合式加热器的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系统包括一个BEST机、5台高压加热器、5台低压加热器、2~5台混合式加热器,升压泵和凝结水泵;
每台所述混合式加热器配置所述升压泵;
所述凝结水泵位于所述低压加热器与凝汽器之间;
所述的5台高压加热器中,1号高加抽汽来自于主汽轮机,2号~5号高加抽汽来自于所述BEST机;
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均来自于所述BEST机,其中,最末级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汽源来自于所述BEST机的排汽;
所述5台低压加热器抽汽均来自于所述主汽轮机;以及
最末级所述混合式加热器与所述低压加热器相连接,且最末级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给水来自于所述低压加热器;
2~5台所述混合式加热器依次串联连接地设置在5台所述高压加热器和5台所述低压加热器之间;
所述BEST机汽源来自于锅炉过热蒸汽或超高压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数量为两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两台所述混合式加热器分别是高压除氧器和低压除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松刘鹤忠蒋健申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