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44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所述深冷油气回收装置由压缩机、水冷冷凝器、油分离器、冷箱、节流阀、气液分离装置、微通道换热器和活性炭吸附装置组成,油气与冷箱的油气进口相连,冷箱的油气出口与气液分离装置的油气入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的废气出口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废气进口相连,微通道换热器的废气出口和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管道相连,压缩机、水冷冷凝器、油分离器、节流阀与微通道换热器冷气进口依次相连,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冷气出口与冷箱的冷气进口相连,所述冷箱的冷气出口与压缩机吸气管相连,油气处理效率大于99.9%。

A cryogenic oil and gas reco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含油废气的回收和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气回收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处理、燃烧法等。这些方法存在油气回收效率低、油气排放浓度高、能耗高、使用寿命低、投资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等缺点。通过燃烧处理油气会导致油气的浪费,不利于油气的回收利用,而且在燃烧时需要额外添加燃料以确保油气被完全燃烧,也增大了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油气回收效率低、油气排放浓度高、能耗高、使用寿命低、投资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等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所述深冷油气回收装置由压缩机、水冷冷凝器、油分离器、冷箱、节流阀、气液分离装置、微通道换热器和活性炭吸附装置组成,油气与冷箱的油气进口相连,冷箱的油气出口与气液分离装置的油气入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的废气出口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废气进口相连,微通道换热器的废气出口和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管道相连,压缩机、水冷冷凝器、油分离器、节流阀与微通道换热器冷气进口依次相连,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冷气出口与冷箱的冷气进口相连,所述冷箱的冷气出口与压缩机吸气管相连。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深冷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风机加压装置,所述风机加压装置设在气液分离装置与微通道换热器之间。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缩机采用比泽尔HSN7451-60-40P。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介质采用氮气和烃类制冷剂。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废液出口出设有储油罐。有益效果:本申请所述深冷油气回收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将油气进行预冷及深冷,然后排放气经过深冷设备自身冷量回收利用之后,再返回与进口油气进行冷量回收利用,大大降低冷量损失及使用能耗。2.对常规冷凝吸附油气回收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即通过将可达到-120℃的深冷设备微通道换热器替换掉-70℃常规冷凝设备,降低整套装置的非甲烷总烃排放值至满足国标排放要求,油气处理效率大于99.9%。3.该装置以制冷-120摄氏度的设备,在不改变原有冷凝吸附工艺活性炭用量的基础上,不增加能耗,采用高效自制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与废气进行蒸发换热,使得深冷吸附工艺达到国标排放要求。4.该工艺对比直接燃烧法可以不用考虑防火间距问题,对比CO催化氧化工艺不用担心废气浓度变化引起的安全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深冷油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水冷冷凝器,3、油分离器,4、冷箱,5、节流阀,6、气液分离装置,7、微通道换热器,8、活性炭吸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深冷油气回收装置由压缩机1、水冷冷凝器2、油分离器3、冷箱4、节流阀5、气液分离装置6、微通道换热器7和活性炭吸附装置8组成,油气与冷箱4的油气进口相连,冷箱4的油气出口与气液分离装置6的油气入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6的废气出口与微通道换热器7的废气进口相连,微通道换热器7的废气出口和活性炭吸附装置8通过管道相连,压缩机1、水冷冷凝器2、油分离器3、节流阀5与微通道换热器7冷气进口依次相连,所述微通道换热器7冷气出口与冷箱4的冷气进口相连,所述冷箱4的冷气出口与压缩机1吸气管相连,深冷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风机加压装置,所述风机加压装置设在气液分离装置6与微通道换热器7之间,压缩机1采用比泽尔HSN7451-60-40P,微通道换热器7的制冷介质采用氮气和烃类制冷剂,制冷介质比例现场添加,替代常规R404、R23制冷剂,使得制冷温度由-70度降至-120度,气液分离装置6的废液出口出设有储油罐。通过将油气进行预冷及深冷,然后排放气经过深冷设备自身冷量回收利用之后,再返回与进口油气进行冷量回收利用,大大降低冷量损失及使用能耗。活性炭吸附装置8对残余油气进行吸附。油气处理效率大于99.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功能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冷油气回收装置由压缩机(1)、水冷冷凝器(2)、油分离器(3)、冷箱(4)、节流阀(5)、气液分离装置(6)、微通道换热器(7)和活性炭吸附装置(8)组成,油气与冷箱(4)的油气进口相连,冷箱(4)的油气出口与气液分离装置(6)的油气入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6)的废气出口与微通道换热器(7)的废气进口相连,微通道换热器(7)的废气出口和活性炭吸附装置(8)通过管道相连,压缩机(1)、水冷冷凝器(2)、油分离器(3)、节流阀(5)与微通道换热器(7)冷气进口依次相连,所述微通道换热器(7)冷气出口与冷箱(4)的冷气进口相连,所述冷箱(4)的冷气出口与压缩机(1)吸气管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冷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冷油气回收装置由压缩机(1)、水冷冷凝器(2)、油分离器(3)、冷箱(4)、节流阀(5)、气液分离装置(6)、微通道换热器(7)和活性炭吸附装置(8)组成,油气与冷箱(4)的油气进口相连,冷箱(4)的油气出口与气液分离装置(6)的油气入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6)的废气出口与微通道换热器(7)的废气进口相连,微通道换热器(7)的废气出口和活性炭吸附装置(8)通过管道相连,压缩机(1)、水冷冷凝器(2)、油分离器(3)、节流阀(5)与微通道换热器(7)冷气进口依次相连,所述微通道换热器(7)冷气出口与冷箱(4)的冷气进口相连,所述冷箱(4)的冷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权姚万洪黄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