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1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其设有机箱、控制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有除油机构,所述除油机构包括除油槽、除油板、除油驱动装置和接油桶,所述除油槽固定在机箱外侧,所述除油槽内滑动设有除油板,所述除油槽下底面上设有出油孔,所述除油槽上设有除油驱动装置,所述除油板经除油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油孔下端经出油管与接油桶相连接,所述除油驱动装置经控制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和物力、除油方便等优点。

Deoiling device for condensate oil-water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本案是基于专利申请号为:2018216346268,申请日为:2018/10/9,专利名称为:冷凝式油水分离装置的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技术涉及含油污水分离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食品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行业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厨房含油污水的处理与污水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厨房餐饮废水中含有多种杂物,而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若直接排放,则对排水管网和后续的污水处理站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餐厨废水进行提油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要求后排放。在工业,加工中心在加工工件时需要用到冷却液,由于加工中心工作一段时间后,冷却液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由于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因此使得其冷却效果不足,从而影响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因此,加工中心在工作过程中润滑油会与冷却液混合在一起,由于冷却液需要循环利用,因此,需要对冷却液和润滑油进行分离,比如:CN207286894U公开的一种油水分离冷却装置,其包括过滤箱、分离箱、储油箱、吸油辊、刮油板和电动机,过滤箱设置在分离箱的上端一侧,过滤箱和分离箱之间设置有过滤板,分离箱远离过滤箱的一侧设置吸油辊,吸油辊与电动机连接,刮油板的一端与吸油辊相抵,刮油板的另一端延伸到储油箱上侧,分离箱内部设置有分液管,分液管中部设置水泵;冷却液在过滤箱中将铁屑过滤掉,冷却液从上侧流入到分离箱中,在从上流下的过程中将热量散发出去,吸油辊将漂浮在冷却液中的润滑油吸附并通过刮油板的作用流入到储油箱中,完成油液分分离。因此,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的分离方式大致可分为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这些油水分离方式均存在各自的实质性缺陷,油水分离时间长、提油效率低、出油纯度低,如重力式分离方式采用沉降池形式,会导致液体流动存在死区,部分液体得不到流动置换,水中有机质会逐渐腐败变臭;气浮分离方式会产生大量臭气;离心式分离方式设备动力部件维护困难,目前只应用于实验室的分析设备等。并且,由于油水分离设备中的污水及分离出来的油脂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油水腐化发臭产生臭气,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油和水的凝固点不同,在油达到冷凝点而水并未达到冷凝点的温度范围内,实现油和水的高效液-液分离,而达到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和物力、无臭气产生、避免二次污染的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设有机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有除油机构,所述除油机构包括除油槽、除油板、除油驱动装置和接油桶,所述除油槽固定在机箱外侧,所述除油槽内滑动设有除油板,所述除油槽下底面上设有出油孔,所述除油槽上设有除油驱动装置,所述除油板经除油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油孔下端经出油管与接油桶相连接,所述除油驱动装置经控制装置驱动。本技术所述除油板一侧设有除油连接板,所述除油连接板另一侧面设有连接凹槽或连接凸块,以利于与除油连接板的连接凹槽或连接凸块,当刮油机构经刮油板移动装置移动至除油机构一侧时,推油对接板与除油连接板对接。本技术可在所述除油槽底部安装有除油冷凝器,所述除油冷凝器经制冷制热系统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系统经控制装置控制,以利于对进入除油槽内的油进行加热,使除油槽内的油脂融化成流体。本技术所述制冷制热系统采用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电子膨胀阀、蒸发器、过滤器和除油冷凝器,所述除油冷凝器安装在除油槽底部,以利于对进入除油槽内的油进行加热,使除油槽内的油脂融化成流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由管道连接至除油冷凝器的一端,除油冷凝器的另一端由管道连接至节流装置后再通过管道连接至蒸发器的一端,蒸发器的另一端最后由管道连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本技术所述除油槽底部呈倾斜状,所述出油孔位于除油槽底部的最低点处,以使恢复至液体状态的油自动经出油孔流入到接油桶中,达到自动收集的作用。本技术可在所述出油孔内设置有油过滤装置,以进一步提高油品的清洁度和纯度,本技术所述过滤装置可以采用脱脂棉等现有技术,此不再赘述。本技术所述除油驱动装置可以是由除油减速机、除油丝杠组成,所述除油丝杠设置除油槽内,所述除油丝杠一端经轴承、轴承座与除油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除油槽一端的除油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除油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推油对接板,所述除油减速机经控制装置驱动,以利于通过除油减速机驱动除油丝杠旋转,带动推油对接板沿着除油槽侧壁直线移动,将移动储油槽内已经呈流体状态的油推送至除油槽底部,进而顺着除油槽的斜度自动流至接油桶中。本技术所述除油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除油气缸和推油对接板组成,所述推油气缸固定在除油槽一端,所述除油气缸的伸缩杆一端与除油槽内的推油对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除油气缸经控制装置驱动,以利于通过除油气缸驱动推油对接板沿着除油槽侧壁直线移动,将储油槽流入到除油槽内的油推到接油桶中。本技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控制面板、除油板前位置传感器和除油板后位置传感器,所述除油板前位置传感器、除油板后位置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除油槽的前端设有除油板前位置传感器、后端设有除油板后位置传感器,通过除油板前位置传感器、除油板后位置传感器控制除油板的前后移动行程,并将信息上传在PLC控制器中。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和物力、除油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设有机箱1、控制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上设有除油机构8,所述除油机构8包括除油槽15、除油板16、除油驱动装置和接油桶18,所述除油槽15固定在机箱1外侧,所述除油槽15内滑动设有除油板,所述除油槽15下底面上设有出油孔,所述除油槽15上设有除油驱动装置,所述除油板16经除油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油孔下端经出油管与接油桶18相连接,所述除油驱动装置经控制装置驱动。本技术所述除油板16一侧设有除油连接板17,所述除油连接板17另一侧面设有连接凹槽或连接凸块,以利于与除油连接板17的连接凹槽或连接凸块,当刮油机构经刮油板移动装置移动至除油机构一侧时,推油对接板14与除油连接板17对接。本技术可在所述除油槽底部安装有除油冷凝器,所述除油冷凝器经制冷制热系统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系统经控制装置控制,以利于对进入除油槽15内的油进行加热,使除油槽15内的油脂融化成流体。本技术所述制冷制热系统采用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水冷冷凝器22、冷板蒸发器23、电子膨胀阀、过滤器和除油冷凝器24,所述水冷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设有机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有除油机构,所述除油机构包括除油槽、除油板、除油驱动装置和接油桶,所述除油槽固定在机箱外侧,所述除油槽内滑动设有除油板,所述除油槽下底面上设有出油孔,所述除油槽上设有除油驱动装置,所述除油板经除油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油孔下端经出油管与接油桶相连接,所述除油驱动装置经控制装置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设有机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有除油机构,所述除油机构包括除油槽、除油板、除油驱动装置和接油桶,所述除油槽固定在机箱外侧,所述除油槽内滑动设有除油板,所述除油槽下底面上设有出油孔,所述除油槽上设有除油驱动装置,所述除油板经除油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油孔下端经出油管与接油桶相连接,所述除油驱动装置经控制装置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板一侧设有除油连接板,所述除油连接板另一侧面设有连接凹槽或连接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槽底部安装有除油冷凝器,所述除油冷凝器经制冷制热系统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系统经控制装置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凝式油水分离用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系统采用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蒸发器、电子膨胀阀、过滤器和除油冷凝器,所述除油冷凝器安装在除油槽底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由管道连接至除油冷凝器的一端,除油冷凝器的另一端由管道连接至节流装置后再通过管道连接至蒸发器的一端,蒸发器的另一端最后由管道连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冷凝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本留姜文杰江德龙王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名流餐处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