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7737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其中,一对螺杆螺母组件中的一对螺杆竖置、间隔布设,以底端固装于底座板上,托板上按照一对螺杆的外径与位置对应开设一对通孔,通过一对通孔活动套装于一对螺杆上,依靠重力搭放于一对螺母上,能够顺着螺杆的轴向移动,套筒上下贯通,以下端部螺纹套装于螺杆顶部;一对可调节支座横向相对,分别放置于彼此平行、水平相邻的两个H型钢梁上,作为支撑系统的支承结构,以底座板的下端面压紧于H型钢梁的下翼缘上端面,以套筒的顶端面顶紧于H型钢梁的上翼缘下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改善目前水平支撑系统端部缺少有效约束的现状。

An adjustable support for floor support system of 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施工中经常采用方钢管、圆钢管、C型钢等作为楼面模板的水平支撑系统,因钢梁高度不一致,方钢管、圆钢管、C型钢等水平支撑系统标高不易调节,且端部无水平及上下约束时容易移位造成支撑系统坍塌,酿成工程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施工采用方钢管、圆钢管、C型钢等作为楼面模板水平支撑系统的情况,以期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改善目前水平支撑系统端部缺少有效约束的现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可调节支座包括底座板、一对螺杆螺母组件、托板以及一对套筒,所述一对螺杆螺母组件中的一对螺杆竖置、间隔布设,以底端固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托板上按照一对螺杆的外径与位置对应开设一对通孔,通过所述一对通孔活动套装于一对螺杆上,依靠重力搭放于一对螺母上,能够顺着螺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套筒上下贯通,内设内螺纹,一对套筒分别以下端部螺纹套装于一对螺杆的顶部;一对所述可调节支座横向相对,分别放置于彼此平行、水平相邻的两个H型钢梁上,作为支撑系统的支承结构,任一可调节支座均是处于H型钢梁的上下翼缘之间,以底座板的下端面压紧于H型钢梁的下翼缘上端面,以套筒的顶端面顶紧于H型钢梁的上翼缘下端面,一对螺杆与H型钢梁的腹板之间留有间距,并是顺着H型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以所述一对螺杆之间的间隙作为支撑系统端部的容纳区域,以托板形成对支撑系统的支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系统为方钢管,所述方钢管呈水平放置,以两端部分别插入对应侧可调节支座的一对螺杆之间,搭放于所述托板上,末端临近于H型钢梁的腹板,与一对螺杆以及一对套筒之间留有间隙。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可调节支座通过有效的连接处理措施,使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施工时采用方钢管、圆钢管、C型钢等作为楼面模板的水平支撑系统,水平支撑系统可在端部得到有效约束,防止侧移;同时水平支撑系统可以通过托板下的螺母进行高度调节,有效地降低了现场施工安装的难度;可调节支座顶部安装有套筒,通过旋转套筒可与H型钢梁上翼缘板底顶紧,确保安全。该可调节支座制作安装简单,施工效率高,安全系数大,经济性优越,普遍适用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楼面施工采用方钢管、圆钢管、C型钢等作为楼面模板的水平支撑系统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于H型钢梁上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于图1中右侧H型钢梁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板楼面时,本技术与水平支撑系统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采用现浇混凝土楼面时,本技术与水平支撑系统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可调节支座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可调节支座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可调节支座;2底座板;3螺杆;4螺母;5托板;6套筒;7H型钢梁;8方钢管;9钢筋桁架叠合楼板;10木模板;11上翼缘;12下翼缘;13腹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5与图6,本实施例的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包括底座板2、一对螺杆螺母组件、托板5以及一对套筒6,一对螺杆3螺母4组件中的一对螺杆3竖置、间隔布设,以底端固装于底座板2上,托板5上按照一对螺杆3的外径与位置对应开设一对通孔,通过一对通孔活动套装于一对螺杆3上,依靠重力搭放于一对螺母4上,能够顺着螺杆3的轴向移动,套筒6上下贯通,内设内螺纹,一对套筒6分别以下端部螺纹套装于一对螺杆3的顶部。具有上述结构的可调节支座1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施工中,采用方钢管8、圆钢管、C型钢等作为楼面模板水平支撑系统的情况,下述以方钢管8为例进行说明:将一对可调节支座1横向相对,分别放置于彼此平行、水平相邻的两个H型钢梁7上,作为方钢管8的支承结构,任一可调节支座1均是处于H型钢梁7的上下翼缘12之间,以底座板2的下端面压紧于H型钢梁7的下翼缘12上端面,旋转套筒6,使套筒6的顶端面顶紧于H型钢梁7的上翼缘11下端面,一对螺杆3与H型钢梁7的腹板13之间留有间距,并是顺着H型钢梁7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以一对螺杆3之间的间隙作为方钢管8端部的容纳区域,以托板5形成对方钢管8的支承。如图1与图2所示,方钢管8呈水平放置,以两端部分别插入对应侧可调节支座1的一对螺杆3之间,搭放于托板5上,末端临近于H型钢梁7的腹板13,与一对螺杆3以及一对套筒6之间留有间隙。图3与图4分别示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施工需要支撑的构件是钢筋桁架叠合楼板9及现浇混凝土楼板(图4中最顶层为木模板10)的场景,通过可调节支座1的螺母4调节托板5的高度,从而实现对方钢管8标高的调节,以更好地配合上述两种楼面系统。本实施例以一对可调节支座1实现对方钢管8稳固承托的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改善了对方钢管8端部的约束效果,并且简化了对方钢管的标高调节操作,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其特征是:/n所述可调节支座包括底座板、一对螺杆螺母组件、托板以及一对套筒,所述一对螺杆螺母组件中的一对螺杆竖置、间隔布设,以底端固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托板上按照一对螺杆的外径与位置对应开设一对通孔,通过所述一对通孔活动套装于一对螺杆上,依靠重力搭放于一对螺母上,能够顺着螺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套筒上下贯通,内设内螺纹,一对套筒分别以下端部螺纹套装于一对螺杆的顶部;/n一对所述可调节支座横向相对,分别放置于彼此平行、水平相邻的两个H型钢梁相对的一侧上,作为支撑系统的支承结构,任一可调节支座均是处于H型钢梁的上下翼缘之间,以底座板的下端面压紧于H型钢梁的下翼缘上端面,以套筒的顶端面顶紧于H型钢梁的上翼缘下端面,一对螺杆与H型钢梁的腹板之间留有间距,并是顺着H型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以所述一对螺杆之间的间隙作为支撑系统端部的容纳区域,以托板形成对支撑系统的支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支撑系统的可调节支座,其特征是:
所述可调节支座包括底座板、一对螺杆螺母组件、托板以及一对套筒,所述一对螺杆螺母组件中的一对螺杆竖置、间隔布设,以底端固装于所述底座板上,所述托板上按照一对螺杆的外径与位置对应开设一对通孔,通过所述一对通孔活动套装于一对螺杆上,依靠重力搭放于一对螺母上,能够顺着螺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套筒上下贯通,内设内螺纹,一对套筒分别以下端部螺纹套装于一对螺杆的顶部;
一对所述可调节支座横向相对,分别放置于彼此平行、水平相邻的两个H型钢梁相对的一侧上,作为支撑系统的支承结构,任一可调节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神虎童敏田朋飞戴传新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