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块机构及其冲压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39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滑块机构,其包括制动推件、滑块以及驱动上述滑块相对于下模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的摆动件。上述制动推件固定于上模座,且穿越压料板。摆动件的上端部铰接于下模,且在摆动件的下端部设置有顶靠折弯部。顶靠折弯部正对应于滑块的左侧壁。另外,在摆动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转矩施加外延部。当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下进行移动时,首先,压料板压紧料板,随后上模座继续下压,从而使得摆动件在制动推件顶靠力的作用下绕其铰接点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进而通过顶靠折弯部推动滑块向右滑动,完成料板折弯。这样一来,在不改变制动推件以及滑块原始尺寸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增设摆动件的方式加大了滑块的动作行程,放大系数能够达到3倍。

A slider mechanism and its stamping and bend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块机构及其冲压折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尤其是一种滑块机构及其冲压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需要内扣边零件的折弯处理,目前的冲压折弯模具一般是通过上、下模斜楔滑块装置来实现对其的加工,通过分别设置于上模和下模的带有相配斜面的制动推件和滑块来达到冲压成型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滑块的动作行程是由制动推杆的宽度决定的。当遇到一些需要折弯进深较大的场合,就需要增大制动推杆的宽度,这样一来,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冲压模具的整体尺寸,从而增加了冲压模具的制造成本。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滑块动作行程大且无需增大制动推件宽度尺寸的滑块机构。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滑块机构的冲压折弯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滑块机构,其包括制动推件、滑块以及驱动上述滑块相对于下模座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的摆动件。上述制动推件固定于上模座,且穿越压料板。摆动件的上端部铰接于下模,且在摆动件的下端部设置有顶靠折弯部。顶靠折弯部正对应于滑块的左侧壁。另外,在摆动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转矩施加外延部。当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下进行移动时,首先,压料板压紧料板,随后上模座继续下压,从而使得摆动件在制动推件顶靠力的作用下绕其铰接点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进而通过顶靠折弯部推动滑块向右滑动,完成料板折弯。进一步的,转矩施加外延部以及顶靠折弯部的工作面均设置为圆弧状,且在表面涂覆有耐磨层。进一步的,转矩施加外延部的外延方向和顶靠折弯部的外延方向相反。进一步的,顶靠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为100~120°。更进一步的,位于制动推件下端的顶靠面倾斜向上设置,且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5~30°。更进一步的,在制动推件的下端部铰接有滚轮。当制动推件向下移动时,滚轮相对于转矩施加外延部的工作面自由滚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冲压折弯模具,其包括上述滑块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在不改变制动推件以及滑块原始尺寸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增设摆动件的方式加大了滑块的动作行程,放大系数能够达到3倍,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滑块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冲压折弯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滑块机构中摆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滑块机构中制动推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滑块机构中制动推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滑块机构的动作示意图。1-滑块机构;11-制动推件;111-滚轮;12-滑块;13-摆动件;131-顶靠折弯部;132-转矩施加外延部;2-下模;21-下模座;3-上模;31-上模座;32-压料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滑块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其包括制动推件和滑块,当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下进行移动时,首先,压料板压紧料板,随后上模座继续下压,从而使得滑块在制动推件顶靠力的作用下向右滑动,完成料板折弯。从图中示意可以看出,滑块的行程和制动推件的宽度尺寸呈对应关系。在进深加大的折弯工序中,需要通过增大制动推件的宽度尺寸来解决,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冲压模具的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块机构,以下作详细说明,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冲压折弯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上模3、下模2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滑块机构1等构成,其中,上述滑块机构1包括制动推件11、滑块12以及驱动上述滑块12相对于下模座21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的摆动件13。上述制动推件11通过螺纹联接可拆卸地固定于上模座31,且穿越压料板32。摆动件13的上端部铰接于下模2,且在摆动件13的下端部设置有顶靠折弯部131。顶靠折弯部131正对应于滑块12的左侧壁。另外,在摆动件1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转矩施加外延部132(如图3中所示)。与上述转矩施加外延部132相对应的制动推件11下端的顶靠面倾斜向上设置(如图4中所示),且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15~30°为宜。优选地,转矩施加外延部132的外延方向和顶靠折弯部131的外延方向相反。这样一来,当上模3相对于下模2向下进行移动时,首先,压料板32压紧料板,随后上模座31继续下压,从而使得摆动件13在制动推件11顶靠力的作用下绕其铰接点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进而通过顶靠折弯部131推动滑块12向右滑动,完成料板折弯(如图6中所示)。上述技术方案最突出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改变制动推件11以及滑块12原始尺寸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增设摆动件13的方式即可加大了滑块12的动作行程,且放大系数能够达到3倍,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再者,为了确保制动推件11施加于摆动件13的力以及摆动件13作用于滑块12的顶靠力的传递过程更加顺畅、平稳,可将其上的转矩施加外延部132和顶靠折弯部131的工作面设置为圆弧状,圆弧半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更进一步,还可以在外延部132和顶靠折弯部131的工作表面上涂覆耐磨层,从而降低相对摩擦系数,提高摆动件13的使用寿命。为了使得滑块机构1具有尽可能大的距离放大系数,需要对顶靠折弯部131的折弯角度进行限定,一般控制在100~120°。图5是本技术滑块机构中制动推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相较于上述制动推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制动推件11的下端部铰接有滚轮111。当制动推件11向下移动时,滚轮111相对于转矩施加外延部132的工作面自由滚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行设置,从而使得制动推件11与摆动件13的运动配合关系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进而降低两者的磨损速率,降低冲压折弯模具的维护频率。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为了降低制动推件11作用于摆动件13的瞬时冲击力,降低滚轮111铰接处的受损率,还可以在滚轮111的外壁包裹塑胶层。最后,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冲压折弯模具,其包含上述的滑块机构。在上述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推件、滑块以及驱动所述滑块相对于下模座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的摆动件;所述制动推件固定于上模座,且穿越压料板;所述摆动件的上端部铰接于所述下模,在所述摆动件的下端部设置有顶靠折弯部;所述顶靠折弯部正对应于所述滑块的左侧壁;另外,在其侧壁上还设置有转矩施加外延部;当所述上模相对于所述下模向下进行移动时,首先,所述压料板压紧料板,随后所述上模座继续下压,从而使得所述摆动件在所述制动推件顶靠力的作用下绕其铰接点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进而通过所述顶靠折弯部推动所述滑块向右滑动,完成料板折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推件、滑块以及驱动所述滑块相对于下模座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的摆动件;所述制动推件固定于上模座,且穿越压料板;所述摆动件的上端部铰接于所述下模,在所述摆动件的下端部设置有顶靠折弯部;所述顶靠折弯部正对应于所述滑块的左侧壁;另外,在其侧壁上还设置有转矩施加外延部;当所述上模相对于所述下模向下进行移动时,首先,所述压料板压紧料板,随后所述上模座继续下压,从而使得所述摆动件在所述制动推件顶靠力的作用下绕其铰接点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进而通过所述顶靠折弯部推动所述滑块向右滑动,完成料板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施加外延部以及所述顶靠折弯部的工作面均设置为圆弧状,且在表面涂覆有耐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修兆秦伟
申请(专利权)人:耀盛万丰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