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装置和变频器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26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轨装置,其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彼此平行地设置并间隔一预设距离以允许在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之间设置变频器单元;以及,一个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变频器单元的底部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柜。导轨装置安装简单,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变频器柜的绝缘性能。

Guide rail device and frequency converter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轨装置和变频器柜
本技术涉及适用于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导轨装置以及采用该导轨装置的变频器柜。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变频器单元柜中使用的承载变频器单元的导轨均为双导轨,两个导轨之间没有任何连接部件,导致左右两边单导轨安装时无法保持较好的一致平面度和垂直度,因此,将变频器单元安装推入或拉出导轨时受阻力过大,安装操作困难,需要操作人员重复多次调整导轨安装位置,直至找到一个较好的操作位置。并且,两侧的双导轨只能支撑变频器单元两边的重量,变频器单元中间部分处于悬空的状态,当变频器单元尺寸过大、重量过重时,由于变频器单元中间部分没有支撑,会导致在运输或震动试验时存在失效风险。此外,变频器柜体上下单元之间没有绝缘隔离,导致需要的电气间隙空间增大,从而导致变频器柜体尺寸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改进变频器柜中导轨装置的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轨装置,其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彼此平行地设置并间隔一预设距离以允许在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之间设置一变频器单元;以及,一个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变频器单元的底部相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圆弧筋,所述圆弧筋凸出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并且沿与所述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平行的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导轨装置中,所述圆弧筋包括本体和引导部,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半圆形截面,所述引导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所述加强筋沿与所述第一轨道垂直的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电缆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或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部并沿水平方向向所述导轨装置外延伸,所述第一电缆固定部具有一个第一导孔以允许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引出的电缆与所述变频器单元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电缆固定部,所述第二电缆固定部沿所述第一轨道和/或所述第二轨道的侧边向外延伸以形成与所述连接部垂直的竖直侧壁,所述第二电缆固定部开设多个第二导孔以允许相邻的变频器单元的电缆穿设其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轨装置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适于与变频器柜中的支架连接;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所述导轨装置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适于与变频器柜的柜体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导轨装置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进一步包括:卡扣部,适于将所述导轨装置固定于所述变频器柜的柜体;以及,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开口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导轨装置中,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水平方向向所述导轨装置内部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进一步包括: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导轨装置中,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导轨装置中,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连接部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柜,其包括:柜体、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固定于所述柜体内部的支架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轨装置。应当理解,本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导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导轨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柜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轨道102第二轨道20连接部210圆弧筋211本体212引导部220加强筋23开口30第一电缆固定部40第二电缆固定部31第一导孔41第二导孔12第一安装部14第二安装部122卡扣部124第一安装孔142第二安装孔5柜体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参考图1和图2来更详细地讨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导轨装置示意图,图2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的导轨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导轨装置主要包括:第一轨道101、第二轨道102和连接部20,第一轨道101和第二轨道102彼此平行地设置,二者之间间隔一预设距离以允许在第一轨道101和第二轨道102之间设置变频器单元。连接部20将第一轨道101和第二轨道102连接,连接部20的上表面与变频器单元的底部相配合,适于变频器单元的安装。本技术采用整合的单导轨设计,即把左侧的第一轨道101与右侧的第二导轨102通过导轨中间的连接部20连接以形成一个导轨,在安装变频器单元时,无需调节左右两导轨使其所在平面的垂直度和平行度保持一致,导轨装置安装简单,无需增加轨道的厚度即可提高导轨装置的承重能力,并且,导轨装置通过增设的连接部20的遮挡可以增强上下单元间绝缘隔离功能,从而允许上下变频器单元之间距离更小,使变频器柜的排布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圆弧筋210,圆弧筋210凸出于连接部20的上表面并且沿与第一轨道101或第二轨道102平行的方向延伸。当变频器单元在导轨装置上移动时,圆弧筋210可有效降低连接部20与变频器单元之间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摩擦力,更有利于变频器单元的安装与拆卸。优选地,如图1所示,圆弧筋210还包括本体211和引导部212,圆弧筋210的端部逐渐收窄形成引导部212,本体211是圆弧筋210的中间部分,其具有半圆形截面,引导部212设置于本体211的端部,引导部212凸出于连接部20上表面的高度逐渐减小。引导部212可以避免变频器单元与导轨装置的碰撞,使变频器单元安装的过程更为顺畅。此外,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220。图2中,导轨装置的下表面朝上,如图2所示,加强筋220设置于连接部20的下表面,加强筋220沿与第一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轨道(101)和第二轨道(102),彼此平行地设置并间隔一预设距离以允许在所述第一轨道(101)和所述第二轨道(102)之间设置一变频器单元;以及,/n一个连接部(20),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01)和所述第二轨道(102),所述连接部(20)的上表面与所述变频器单元的底部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轨道(101)和第二轨道(102),彼此平行地设置并间隔一预设距离以允许在所述第一轨道(101)和所述第二轨道(102)之间设置一变频器单元;以及,
一个连接部(20),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01)和所述第二轨道(102),所述连接部(20)的上表面与所述变频器单元的底部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圆弧筋(210),所述圆弧筋(210)凸出于所述连接部(20)的上表面并且沿与所述第一轨道(101)或第二轨道(102)平行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筋(210)包括本体(211)和引导部(212),其中,所述本体(211)具有半圆形截面,所述引导部(212)设置于所述本体(211)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加强筋(22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0)的下表面,所述加强筋(220)沿与所述第一轨道(101)垂直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缆固定部(30),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101)和/或所述第二轨道(102)的端部并沿水平方向向所述导轨装置外延伸,所述第一电缆固定部(30)具有一个第一导孔(31)以允许从所述连接部(20)的底部引出的电缆与所述变频器单元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装置进一步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忠仲庆龙郑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上海电气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