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及移动终端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20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及移动终端保护套,其中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在所述底座具有一定轴,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具有一转孔,所述转孔与所述定轴转动套接,当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底座翻转一角度时两者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本技术采用定轴和转动板的配合,满足在支撑杆和底座翻转任意角度后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因此支撑杆和底座在特定角度范围内能够保持任意角度的状态保持,即实现在特定角度范围内任意角度的支撑,即实现支撑角度的线性支撑满足用户的使用。

A kind of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ve sleeve support foot stand and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v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及移动终端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保护套
,尤其是能够保持特定角度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及移动终端保护套。
技术介绍
保护套支架就是将支架转轴应用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保护套上,让使用者在保护手机的同时可以附加上支架的功能,方便于使用者在各种环境场合轻松调整手机摆放方式,自保护套支架问世以来,一直是手机使用人群的福音。现有的手机保护套都是对手机套本身的结构做出不同的结构设计,以实现保护套本身充当手机支架或者在保护套的外侧设置用于实现支撑的支架。采用这些技术在实现对手机保护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手机的支撑,方便用户的使用。尽管这类手机保护套实现了支撑,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支撑角度是非线性的,即只有在某些特定角度下才能实现支撑,因此不能满足用于的使用需求。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及移动终端保护套,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只能实现特定角度支撑的技术缺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在所述底座具有一定轴,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具有一转孔,所述转孔与所述定轴转动套接,当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底座翻转一角度时两者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转孔的内圆弧面部分与定轴的外圆弧面部分摩擦接触实现转动套接,且所述转孔和定轴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大于合起时支撑杆总受力相对所述定轴轴心的总力矩。进一步的,所述定轴的两端部分别与位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凸耳部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定轴两端部的横截面具有与所述外圆弧面部分异形的部分,所述定轴两端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凸耳部的定位孔形状和尺寸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定轴具有沿轴向设置的两个平面,该两个平面相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的本体部分具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支撑杆内表面具有若干个凸起部,其中一个凸起部对应穿过一个通孔并与所述本体部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每个凸起部穿过通孔后都具有部分延伸至外侧并在支撑杆和底座合起时刚好与所述底座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用于与移动终端保护套配合的配合位,所述配合位由所述底座的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且所述配合位沿定轴轴心方向的两侧贯穿所述底座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外表面的两端都具有一安装槽,该安装槽沿定轴轴心方向贯穿底座的两侧面且贯穿底座的一端面。另外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侧面固定一上述任意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及移动终端保护套,其中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在所述底座具有一定轴,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具有一转孔,所述转孔与所述定轴转动套接,当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底座翻转一角度时两者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本技术采用定轴和转动板的配合,满足在支撑杆和底座翻转任意角度后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因此支撑杆和底座在特定角度范围内能够保持任意角度的状态保持,即实现在特定角度范围内任意角度的支撑,即实现支撑角度的线性支撑满足用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合起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定轴和转动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移动终端保护套和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装配的俯视图;图7为移动终端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图8为底座和移动终端保护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为移动终端保护套和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9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包括底座1和支撑杆2。使用时,底座1用于与移动终端保护套固定,支撑杆2用于支撑该移动终端保护套。当底座1和支撑杆2合在一起时,该两者平行设置,此状态称之为闭合状态,当支撑杆2翻转至与所述底座1成任意非零度的角度时即为打开状态。另外应当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和IPAD。具体的,在所述底座1具有一定轴3,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一转动板4,所述转动板4具有一转孔41,所述转孔41与所述定轴3转动套接,当所述支撑杆2相对所述底座1翻转一角度时两者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即当所述转动板4相对定轴3转动后,该转动板4即可实现与该定轴3保持转动后的状态。这样使得在使用的时候,转动板4可以在可翻转的角度范围内翻转任意的角度,以此实现线性角度调整。相对于传统的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来说其可翻转的范围更大,可支撑角度更加多,这样能够满足多种不同使用场合的使用。例如,假如支撑杆2可相对底座1翻转70°,则在0-70°的范围内支撑杆2可以翻转任意的一个角度。这样即实现了角度范围内的线性角度调整,以此实现线性的支撑角度调整。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任意的、合适的能够实现转孔41和定轴3之间的相对翻转且能够保持翻转后状态的现有技术均可以本应用在本技术方案中。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孔41的内圆弧面部分与定轴3的外圆弧面部分摩擦接触实现转动套接,且所述转孔41和定轴3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大于合起时支撑杆2总受力相对所述定轴3轴心的总力矩。即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孔41和定轴3之间的摩擦力来保证转孔41和定轴3翻转后状态的维持。应当理解,此处所述总力矩应当理解为支撑杆在使用时整体结构的重力相对于定轴3轴心的力矩,即该总力矩包括支撑杆、移动终端保护套、移动终端及其配件的总重力相对于定轴3轴心的力矩。即在使用时,转孔41和定轴3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支撑该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受力以满足状态维持。采用本技术,即在支撑杆2相对于底座1翻转至一个角度时,此时的支撑杆自身重力及受到的外界的力相对于定轴3的轴心的力矩小于此状态转孔41和定轴3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相对于定轴3的轴心的力矩,这样即可保证在可翻转角度范围内,支撑杆2能够在翻转一个角度后保持该角度所处的状态,这样在整个支撑杆2可调整范围内的任意一个角度都可实现保持该角度对应的状态,以此实现线性的翻转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包括底座(1)和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底座(1)具有一定轴(3),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一转动板(4),所述转动板(4)具有一转孔(41),所述转孔(41)与所述定轴(3)转动套接,当所述支撑杆(2)相对所述底座(1)翻转一角度时两者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包括底座(1)和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1)具有一定轴(3),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一转动板(4),所述转动板(4)具有一转孔(41),所述转孔(41)与所述定轴(3)转动套接,当所述支撑杆(2)相对所述底座(1)翻转一角度时两者能够保持翻转后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孔(41)的内圆弧面部分与定轴(3)的外圆弧面部分摩擦接触实现转动套接,且所述转孔(41)和定轴(3)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大于合起时支撑杆(2)总受力相对所述定轴(3)轴心的总力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轴(3)的两端部(31)分别与位于所述底座(1)上的两个凸耳部(12)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轴(3)两端部(31)的横截面具有与所述外圆弧面部分异形的部分,所述定轴(3)两端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凸耳部(12)的定位孔(121)形状和尺寸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类支撑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轴(3)具有沿轴向设置的两个平面(32),该两个平面(32)相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富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骄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