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功率车载双向DC的逆变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18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功率车载双向DC的逆变电路,包括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全桥开关电路、主变压器、后级推挽开关电路、滤波缓冲电路、开关、电容C4和电容C5,当逆变电路反向工作时,低压电依次经后级推挽开关电路、主变压器和全桥开关电路整流,通过接入开关倍压整流后,由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完成输出功率控制和稳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实现双向工作的新颖逆变电路,可实现非常高效率的正向隔离变换,反向工作时也能输出不低于正向的输出功率,原理简单明了,易实现且成本较低,效果接近理想。

A kind of inverter circuit for high power vehicle bidirectional 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功率车载双向DC的逆变电路
本技术涉及大功率车载电源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大功率车载双向DC的逆变电路。
技术介绍
车载DC的功能是把动力电池的电能转换成汽车上所有低压电器需要的低压大功率输出。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车载DC高压侧的不间断供电的问题通常会在整车原有DC的基础上加装一套大功率逆变电源,配套地还需要加装一套复杂的切换电路,导致整套装置的成本和占用空间都较大。如图1所示,申请号为201811642305.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载双向DC-DC的逆变电路,其可在满足成本较低、不增加整体体积的同时能可靠地实现双向功能切换。然而,这种逆变电路在实际使用时却存在诸多缺点:1)、由K1、K2和L1构成的双向BUCK/BOOST电路,在实际高压环境中使用,K1、K2的体二极管因恢复特性不佳,会产生严重的EMI和开关损耗问题;虽然该器件可以用SIC器件做替代,但其高昂的成本及体二极管的高导通压降会使得替换的性价比非常低;2)、L2、L3和C3构成的LCL电路,虽然在原边可以实现比较理想的软开关,但其代价是无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功率车载双向DC的逆变电路,包括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全桥开关电路、主变压器和后级推挽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缓冲电路、开关、电容C4和电容C5,当逆变电路反向工作时,低压电依次经后级推挽开关电路、主变压器和全桥开关电路整流,通过接入开关倍压整流后,由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完成输出功率控制和稳压;所述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感L2,MOS管Q1的D极与输入端相连,MOS管Q1的S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MOS管Q2的S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和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功率车载双向DC的逆变电路,包括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全桥开关电路、主变压器和后级推挽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缓冲电路、开关、电容C4和电容C5,当逆变电路反向工作时,低压电依次经后级推挽开关电路、主变压器和全桥开关电路整流,通过接入开关倍压整流后,由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完成输出功率控制和稳压;所述前级双向BUCK稳压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感L2,MOS管Q1的D极与输入端相连,MOS管Q1的S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MOS管Q2的S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正极与输入地线相连;所述滤波缓冲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感L3和电感L4,MOS管Q2的D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以及电感L3的一端相连;电容C4和电容C5串联且其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以及电感L3的另一端相连,串联后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以及电感L4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电感L4的另一端均与输入地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功率车载双向DC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3、MOS管Q4、MOS管Q5和MOS管Q6,MOS管Q3的D极和MOS管Q5的D极相连,并同时与MOS管Q2的D极相连,MOS管Q3的S极和MOS管Q4的D极均与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相连;MOS管Q5的S极和MOS管Q6的D极均与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相连;MOS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敬恒魏晋科王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中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