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其使用的外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16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及其使用的外转子。该外转子包括磁性元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以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包裹于其内。所述磁性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元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直接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述外转子安装时,第一壳体直接将磁性元件包裹于其内,然而与第二壳体直接连接,以形成电机的外壳,无需转子壳,减少电机的部件数量,减少了中间部件导致了累计误差,从而提高了外转子及电机的安装精度。

Motor and its outer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及其使用的外转子
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及其使用的外转子。
技术介绍
传统吊扇的无刷电机包括外壳、外转子、定子和固定轴。外转子包括磁瓦、转子壳和铁芯,铁芯缠绕在若干磁瓦的周围。转子壳的内侧设有卡槽,磁瓦固定在卡槽内。转子壳的中部镂空,用于定子的安装,且定子固定套接在固定轴上。转子壳的外侧设有扇叶安装部。其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拢连接形成用于容纳外转子的腔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与转子壳固定连接。扇叶安装部从壳体的侧部伸出至壳体的外部,扇叶安装部用于扇叶的安装固定。如此,当吊扇电机运行时,外转子旋转带动扇叶转动搅动空气,加快空气流通,产生散热效果。然而,传统的无刷电机中,外壳不能直接安装磁瓦,磁瓦需要先安装到转子壳内,转子壳再与外壳连接,导致安装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安装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机及其使用的外转子,所述外转子的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以直接将磁性元件包裹其内,然而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形成电机的外壳,减少了转子壳的使用,减少了累计安装误差,从而提高了外转子及电机的安装精度。一种电机使用的外转子,包括磁性元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以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包裹于其内。所述磁性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元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直接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述外转子安装时,第一壳体直接将磁性元件包裹于其内,然而与第二壳体直接连接,以形成电机的外壳,无需转子壳,减少电机的部件数量,减少了中间部件导致了累计误差,从而提高了外转子及电机的安装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转子还包括护磁环磁轭,所述护磁环磁轭缠绕于多个所述磁性元件的外侧;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注塑工艺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护磁环磁轭包裹于其内,或者,所述第一壳体通过铸造工艺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护磁环磁轭包裹于其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转子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外侧设有套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时,所述套体套接所述第二凸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套体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加强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套体位于所述第一凸块的外侧,且所述套体与所述第一凸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扇叶的安装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套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过盈配合。一种电机,包括主轴、定子和上述外转子,所述定子固定套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所述电机的外壳,所述定子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主轴穿设于所述外壳上。上述电机安装时,第一壳体与磁性元件直接一体成型,保持良好的安装精度,无需转子壳作为中间件连接,减少了中间部件导致了累计误差,从而提高了电机的安装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电机的轴向截面图;图3为图1中所述电机的爆炸视图;图4为图3中所述电机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所述电机的第一壳体与磁性元件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磁性元件的分离示意图。10、外壳,100、第一壳体,110、第一凸块,111、第一连接孔,120、套体,121、第一加强筋,122、第二加强筋,130、台阶,140、第一容置腔,200、第二壳体,210、安装位,220、第二凸块,221、第二连接孔,230、第二容置腔,310、磁性元件,320、护磁环磁轭,20、主轴,30、定子,31、线圈绕组,32、型芯,33、绝缘壳,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5,该电机包括主轴20、定子30和外转子。其中,该电机使用的外转子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和磁性元件310。第一壳体100一体成型,以直接将磁性元件310包裹于其内。磁性元件310为多个,多个磁性元件310沿第一壳体100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直接连接,以形成电机的外壳10。请参见图2,定子30固定套接在主轴20上,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连接形成电机的外壳10,定子30容置于外壳10内,主轴20穿设于外壳10上。上述外转子安装时,第一壳体100直接将磁性元件310包裹于其内,然而与第二壳体200直接连接,以形成电机的外壳10,无需转子壳,减少电机的部件数量,减少了中间部件导致了累计安装误差,从而提高了外转子及电机的安装精度,避免因安装误差造成电机或吊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或颤动。具体地,结合图7,外转子还包括护磁环磁轭320。护磁环磁轭320缠绕于多个磁性元件310的外侧,可使气隙侧的磁通密度大幅增加,提高永磁材料利用率,使电机的功率密度增加,从而可降低外转子的重量。进一步地,护磁环磁轭320为开口状的铁环,磁性元件310为磁瓦。铁环的直径小于多个磁瓦的外径,使得开口状的铁环利用弹力将多个磁瓦压紧,保证铁环与磁瓦之间紧贴性。其中,结合图5,第一壳体100一体成型以直接将磁性元件310包裹于其内,使得磁性元件310紧贴于第一壳体100,多个磁性元件310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形成稳定的磁场,保证外转子及电机的产品性能。并且,磁性元件310与定子30之间的间隙稳定可控,保证电机具有良好的安装精度、产品性能和一致性。可选地,第一壳体100通过注塑工艺直接将磁性元件310和护磁环磁轭320包裹于其内。第一壳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使用的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转子包括磁性元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以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包裹于其内;所述磁性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元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直接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机的外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使用的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转子包括磁性元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以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包裹于其内;所述磁性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元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直接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机的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还包括护磁环磁轭,所述护磁环磁轭缠绕于多个所述磁性元件的外侧;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注塑工艺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护磁环磁轭包裹于其内,或者,所述第一壳体通过铸造工艺直接将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护磁环磁轭包裹于其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外侧设有套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时,所述套体套接所述第二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生黄如辉高建梁健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启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