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属于10kV开关箱电缆肘头
技术介绍
现有配网10kV开关箱、对接箱设计均为螺栓型出线桩头,在将待接电缆接到开关箱或对接箱上的电源线时,通常先将待接电缆压接到肘型电缆头上,再将肘型电缆头通过螺栓连接到出线桩头上。申请人在实际应用上述结构发现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常需要先将电源关闭,然后才能开展接线作业,然而停电有可能会对部分设备或用户造成不利影响;2、安装繁琐工艺,接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可实现带电作业以将待接电缆快速插接到开关箱的电源线上,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所述带电快插装置应用于开关箱和待接电缆之间,以将开关箱上的电源线和待接电缆导通,所述带电快插装置包括:套管,设置在开关箱上,包括导电杆和第一绝缘套,所述导电杆与开关箱的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套包裹在所述导电杆的外表面,所述导电杆的顶端具有插拔孔;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所述带电快插装置(200)应用于开关箱(300)和待接电缆(100)之间,以将开关箱(300)上的电源线和待接电缆(100)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快插装置(200)包括:/n套管(220),设置在开关箱(300)上,包括导电杆(222)和第一绝缘套(221),所述导电杆(222)与开关箱(300)的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套(221)包裹在所述导电杆(222)的外表面,所述导电杆(222)的顶端具有插拔孔(224);/n插头(210),包括插拔杆(212)和第二绝缘套(211),所述第二绝缘套(211)包裹在所述插拔杆(212)的外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所述带电快插装置(200)应用于开关箱(300)和待接电缆(100)之间,以将开关箱(300)上的电源线和待接电缆(100)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快插装置(200)包括:
套管(220),设置在开关箱(300)上,包括导电杆(222)和第一绝缘套(221),所述导电杆(222)与开关箱(300)的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套(221)包裹在所述导电杆(222)的外表面,所述导电杆(222)的顶端具有插拔孔(224);
插头(210),包括插拔杆(212)和第二绝缘套(211),所述第二绝缘套(211)包裹在所述插拔杆(212)的外表面,所述插拔杆(212)的尾端与待接电缆(100)压接,所述插拔杆(212)的首端具有与所述插拔孔(224)适配的插拔部(2123),在所述插拔部(2123)与所述第二绝缘套(211)之间具有容纳孔(2113);
在所述插拔部(2123)插入所述插拔孔(224)时,所述容纳孔(2113)配合套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套(221)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绝缘套(211)内从插拔侧至压接侧依次设有所述容纳孔(2113)、固定孔(2112)和电缆孔(2111),所述固定孔(2112)的孔径比所述电缆孔(2111)的孔径大;
所述插头(210)还包括第三绝缘内套(213)和第三绝缘外套(214),所述第三绝缘内套(213)位于所述固定孔(2112)中,所述第三绝缘内套(213)的内表面与所述插拔杆(212)卡接,所述第三绝缘内套(21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绝缘套(211)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三绝缘外套(214)套接在所述第二绝缘套(211)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222)的顶端收缩于所述第一绝缘套(221)内,所述第一绝缘套(221)上对应所述导电杆(222)的顶端具有插拔口(225),所述插拔部(2123)的首端收缩于所述第二绝缘套(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电缆肘头带电快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杆(212)还具有压接部(2121),所述压接部(2121)位于所述插拔杆(212)的尾端,其具有与待接电缆(100)适配的压接孔(21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鹏,王薇,张英,符玉珊,肖小兵,杜雪,窦陈,杨忠,张容菠,李兴斗,江开伦,胡世权,荣龙,杜建国,补敏,邓松,林红,吴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