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脉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00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实验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使用效果佳且具有警示功能的压脉带,具备:传感器,其安装于压脉带的内壁,用于检测手臂的脉搏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脉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脉搏传感器输入的脉搏信号,与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用于触发三极管导通;发光二极管,其安装于脉搏传感器的对侧,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若脉搏信号大于基准信号的阈值,则控制器向发光二极管输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用于触发发光二极管导通。

A kind of pulse compression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脉带
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用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脉带。
技术介绍
压脉带在医院或医学院中是较为常用的器具,主要用于临床护理及检验专业静脉穿刺及外周动脉止血使用。以往,临床上应用的压脉带种类较多,有乳胶管止血带、卡扣式止血带、橡皮止血带,其中大部分为使用天然像胶制成的橡皮止血带。现有的卡扣止血带操作简便,能根据需要调节长短,在临床也有较多应用。然而,现有的压脉带松紧程度难以掌握和调节,若使用不当,如未能及时松开,轻者会引起检测指标的差异,如凝血因子等,长时间可能会缺血缺氧而导致局部组织坏死,造成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效果佳且具有警示作用的压脉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压脉带,具备:至少一个脉搏传感器,其安装于压脉带的内壁,用于检测手臂的脉搏信号;控制器,其具有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及基准信号,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脉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脉搏传感器输入的所述脉搏信号,与所述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用于触发所述三极管导通;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其安装于所述脉搏传感器的对侧,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若所述脉搏信号大于所述基准信号的阈值,则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发光二极管输出电流信号,所述电流信号用于触发所述发光二极管导通。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触发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复位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路的公共端连接。可选地,还包括第三电阻、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阻及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共同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路的高电平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耦接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可选地,还包括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耦接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可选地,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五电容,所述第四电阻及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阈值输入端共同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电路的公共端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压脉带中,包括脉搏传感器、控制器、三极管及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其中,脉搏传感器设置在压脉带的内壁,用于检测手臂的脉搏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脉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脉搏传感器输入的脉搏信号,与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用于触发三极管导通,发光二极管安装于脉搏传感器的对侧,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若脉搏信号大于基准信号的阈值,则控制器向发光二极管输出电流信号,触发发光二极管导通。脉搏传感器能感应手臂被绑后的脉搏信号,控制器将输入的脉搏信号与基准信号比较,当脉搏信号大于预定的阈值时,控制器向发光二极管输出电流信号,通过发光二极管来改变压脉带的颜色,用于提示操作者,能够避免忘记压脉带捆绑的时间,造成局部长时间影响检测结果甚至而出现缺血缺氧产生组织坏死的医疗事故。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压脉带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压脉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压脉带的部分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压脉带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压脉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压脉带的部分电路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压脉带10的外形为圆形的条状,其内部为镂空结构。其中,压脉带10由塑性较好的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在压脉带10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脉搏传感器101(与图3中的U2相对应),并将脉搏传感器101裹在压脉带10侧壁的内部。其中,在压脉带10的一侧设有圆形的控制部20,在控制部20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201。在控制部20的一端设有复位开关202,复位开关202的信号输出端与电路板20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在控制部20的另一端形成有环形的凹槽203,其中,在凹槽203的底部及侧壁设有用于导电的金属片,其中,凹槽203的外侧为电路板201电源输出端的负极,内侧为正极。如图3所示,在电路板201上设有控制器U1。脉搏传感器101用于检测动脉搏动时产生的压力变化,并将之转换成可以被检测的电信号。具体地,脉搏传感器10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U1的信号输入端之间设有模数转换器U3。其中,模数转换器U3将一个输入电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并将所检测的脉搏信号输入控制器U1。控制器U1作为电路部分的核心部件,具有延迟、控制及传输指令的作用。其包括:1脚为公共端(GND);2脚为触发输入端(TL);3脚为信号输出端(uo);4脚为复位端(RE);5脚为信号输入端(in)、6脚为阈值输入端(TH);7脚为放电端(D);8脚为电源输入端(Ucc)。具体地,控制器U1内设有基准信号,与脉搏传感器U2输入的脉搏信号基准信号进行比较,若脉搏信号大于基准信号的阈值,则控制器向三极管Q1输出驱动信号。三极管Q1具有开关、放大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主要用于开关。其中,三极管Q1为NPN型管。具体地,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U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入的驱动信号。即,当三极管Q1的基极的电压约为0.7V,集电极的为高电平电位时,三极管Q1饱和导通,电流由三极管Q1的发射极输入发光二极管(D1、D2)。发光二极管102(与图3中的D1、D2相对应)设于压脉带10侧壁的内部,位于脉搏传感器101的对侧。其中,发光二极管(D1、D2)发光颜色为红色。具体地,安装在压脉带10内的发光二极管(D1、D2)并联连接。其中,发光二极管(D1、D2)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D2)阴极与电路的公共端连接。如图2所示,在压脉带10的任一侧的圆孔的内壁侧设有发光二极管102的正负极连接有向外凸起的触点103。在使用压脉带10时,将设有凹槽203一端插入设有触点103的压脉带10内,当触点103与凹槽203完成连接时,使得控制部20的电源输入压脉带10,驱动压脉带10内的发光二极管(D1、D2)工作。举例地说,将压脉带10捆绑在手臂时,脉搏传感器101检测手臂的脉搏信号(跳动次数在35~40次),并将脉搏信号输入控制器U1。其中,控制器U1的阈值参数设定为30s,当输入的脉搏信号大于设定基准信号时,控制器U1工作,向三极管Q1的基极输出0.7V左右的电压,此时,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高电平,使得三极管Q1导通,电流由三极管Q1的发射极输入发光二极管(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脉带,其特征在于,具备:/n至少一个脉搏传感器,其安装于压脉带的内壁,用于检测手臂的脉搏信号;/n控制器,其具有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及基准信号,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脉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脉搏传感器输入的所述脉搏信号,与所述基准信号进行比较;/n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用于触发所述三极管导通;/n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其安装于所述脉搏传感器的对侧,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n若所述脉搏信号大于所述基准信号的阈值,则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发光二极管输出电流信号,所述电流信号用于触发所述发光二极管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脉带,其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一个脉搏传感器,其安装于压脉带的内壁,用于检测手臂的脉搏信号;
控制器,其具有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及基准信号,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脉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脉搏传感器输入的所述脉搏信号,与所述基准信号进行比较;
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用于触发所述三极管导通;
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其安装于所述脉搏传感器的对侧,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若所述脉搏信号大于所述基准信号的阈值,则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发光二极管输出电流信号,所述电流信号用于触发所述发光二极管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触发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月丽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