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679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接踵点调节模组、调节开关、排档杆固定模组、座椅H点调节模组,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内,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能够快速更换不同车型座椅,调整接踵点、座椅H点、还原不同车型实车的人机距离,在不采用实车实验的情况下获得大量与在实车内实验相同的体压数据。

A test bench for dynamic and static comfort of passenger ca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乘用车座椅舒适性的研究在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多数为采集、分析人体坐姿体压数据。常规数据采集方式是在实车座椅上放置体压传感器,通过实验人员真实的坐靠来获取。常规方法受制于场地及资金的限制,对不同车型以及高端车型获取数据量尤其是动态数据不足的现象颇为明显。致使座椅舒适性研究进展缓慢,为新产品的研发带来困难,不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来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性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出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能够还原人体在实车内的人机距离,仅需更换座椅就能采集到不同车型座椅的体压数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接踵点调节模组、调节开关、排档杆固定模组、座椅H点调节模组,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内,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上方,所述的排档杆固定模组固定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上,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开关通过线路与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方向盘固定组件、显示器安装组件、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所述的方向盘固定组件的一端置于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内,另一端与方向盘控制器相连,所述的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均位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内,其底端分别与所述的方向盘固定组件相连,其顶端分别与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上端相连,所述的显示器安装组件固定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上。进一步,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包括钢板、2组接踵点丝杠、调节手轮、接踵点调节框架,所述的接踵点丝杠均固定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框架上,所述的钢板与所述的接踵点丝杠相配合,所述的钢板与踏板控制器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包括2个滑台、若干的滑块、电动千斤顶、升降台面、座椅丝杠、2组滑轨,所述的升降台面的底部与所述的电动千斤顶相连,所述的电动千斤顶通过线路与所述的调节开关相连,所述的座椅丝杠固定于所述的升降台面上,所述的滑轨分别固定于所述的座椅丝杠的两侧,所述的滑台通分别过滑块与所述的滑轨相配合,所述的滑块与座椅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均通过快拆螺栓与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相连,所述的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均通过快拆螺栓与方向盘固定组件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滑块通过螺栓、顶丝与所述的座椅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滑块的个数为4个,每个滑台上均设置有2个滑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能够快速更换不同车型座椅,调整接踵点、座椅H点、还原不同车型实车的人机距离,在不采用实车实验的情况下获得大量与在实车内实验相同的体压数据。(2)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能够还原人体在实车内的人机距离,仅需更换座椅就能采集到不同车型座椅的体压数据。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框架;2-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3-接踵点调节模组;4-调节开关;5-排档杆固定模组;6-座椅H点调节模组;21-第一铰链;22-第二铰链;23-方向盘固定组件;24-显示器安装组件;25-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31-钢板;32-接踵点丝杠;33-调节手轮;34-接踵点调节框架;61-滑台;62-滑块;63-螺栓;64-顶丝;65-电动千斤顶;66-升降台面;67-座椅丝杠;68-滑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如图1-6所示,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2、接踵点调节模组3、调节开关4、排档杆固定模组5、座椅H点调节模组6,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3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1内,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2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1上,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3的上方,所述的排档杆固定模组5固定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2上,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6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1内,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3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开关4通过线路与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6相连。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2包括第一铰链21、第二铰链22、方向盘固定组件23、显示器安装组件24、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25,所述的方向盘固定组件23的一端置于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25内,另一端与方向盘控制器相连,所述的第一铰链21、第二铰链22均位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25内,其底端分别与所述的方向盘固定组件23相连,其顶端分别与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25上端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接踵点调节模组、调节开关、排档杆固定模组、座椅H点调节模组,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内,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上方,所述的排档杆固定模组固定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上,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开关通过线路与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接踵点调节模组、调节开关、排档杆固定模组、座椅H点调节模组,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内,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上方,所述的排档杆固定模组固定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上,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的主体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开关通过线路与所述的座椅H点调节模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模组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方向盘固定组件、显示器安装组件、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所述的方向盘固定组件的一端置于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内,另一端与方向盘控制器相连,所述的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均位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内,其底端分别与所述的方向盘固定组件相连,其顶端分别与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上端相连,所述的显示器安装组件固定于所述的方向盘中心点调节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测试的台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踵点调节模组包括钢板、2组接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锐孟宪明孟琦陈辰党雪芒李金柱梁铭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