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607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增氧机,水泥座、底座和轴承盖构成固定部分,桶体、整流罩、进气口、出气管、出气口、桶托和底轴构成主动部分,滤网、横向支架、斜向支架、桶盖和套管构成随动组件,光伏板和垂直支架构成新能源组件,电机、主轴和风叶构成动力组件,声纳发送器和声纳接收器构成信息收发部分,本增氧机能够自动检测养殖池的水体质量指标,监测数据较为全面,能够根据气象气压参数和水体溶氧量参数自动控制增氧机的启停,实现自动增氧且增氧及时,无需人工干预,利用太阳能作为电能,节约能源,增氧深度较深,增氧效果较好,通过无线传输在养殖池附近进行监测,可应用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和滩涂资源开发。

Automatic aerator for beach aqua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增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池的增氧机,尤其涉及一种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增氧机,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增氧机是水产养殖的必备装置,现有的增氧机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浮在水面上向四周喷洒的半潜式增氧机,用于野外养殖池的定时增氧,另一种是将皮管的一端插入水下,皮管的另一端接增氧泵的增氧机,用于室内鱼缸的不间断增氧,近年来也有一些利用太阳能作能源的增氧机并可进行远程控制,但由于野外养殖池特别是滩涂水产养殖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池水在水温、盐度、酸碱度和含氧量都不尽相同,养殖池中的含氧量会随着养殖时间、养殖密度、养殖方法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养殖池中的含氧量变动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效果,以前都是凭借养殖经验和人工对增氧机的开启来控制对池水的增氧,而滩涂地处偏僻,离市区距离较远,采用人工控制增氧机的方法并不方便,也不及时,更不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养殖池的水体质量指标,根据气象气压参数和水体溶氧量参数自动控制增氧机的启停,通过无线传输在养殖池附近进行监测,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增氧机,由桶体(1)、滤网(2)、第二横向支架(3)、斜向支架(4)、电机(5)、第一光伏板(6)、第二光伏板(7)、第三光伏板(8)、垂直支架(9)、桶盖(10)、进气口(11)、万向节(12)、套管(13)、底托(14)、弧边(15)、六通(16)、整流罩(17)、密封圈(18)、出气口(19)、桶托(20)、底轴(21)、底座(22)、水泥座(23)、轴承盖(24)、轴承(25)、出气管(26)、蓄电池(27)、风叶(28)、主轴(29)、第三横向支架(30)、内桶(31)、内口(32)、第一横向支架(33)、气压传感器(34)、水体传感器组(35)、控制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滩涂水产养殖池自动增氧机,由桶体(1)、滤网(2)、第二横向支架(3)、斜向支架(4)、电机(5)、第一光伏板(6)、第二光伏板(7)、第三光伏板(8)、垂直支架(9)、桶盖(10)、进气口(11)、万向节(12)、套管(13)、底托(14)、弧边(15)、六通(16)、整流罩(17)、密封圈(18)、出气口(19)、桶托(20)、底轴(21)、底座(22)、水泥座(23)、轴承盖(24)、轴承(25)、出气管(26)、蓄电池(27)、风叶(28)、主轴(29)、第三横向支架(30)、内桶(31)、内口(32)、第一横向支架(33)、气压传感器(34)、水体传感器组(35)、控制电路板(36)、声纳发送器(37)和声纳接收器(38)组成;
水泥座(23)、底座(22)和轴承盖(24)构成固定部分,桶体(1)、整流罩(17)、进气口(11)、出气管(26)、出气口(19)、桶托(20)和底轴(21)构成主动部分;
其特征在于:滤网(2)、第二横向支架(3)、斜向支架(4)、桶盖(10)、套管(13)和第三横向支架(30)构成随动组件,第一光伏板(6)、第二光伏板(7)、第三光伏板(8)和垂直支架(9)构成新能源组件,电机(5)、主轴(29)和风叶(28)构成动力组件,声纳发送器(37)和声纳接收器(38)构成信息收发部分,桶体(1)底部两侧的桶外均设有出气管(26),出气管(26)一端设有出气口(19),出气管(26)另一端与桶体(1)连接,出气管(26)内部与桶体(1)内部贯通,主视图上右侧出气口(19)的开口方向面对观察者,左侧出气口(19)的开口方向背对观察者,桶体(1)内底部且在桶托(20)或底轴(21)上方设有整流罩(17)、密封圈(18)和蓄电池(27),整流罩(17)通过密封圈(18)与桶体(1)底部连接,蓄电池(27)设置在整流罩(17)内部,桶盖(10)下方设有内桶(31),内桶(31)顶部边沿与桶盖(10)底面连接,内桶(31)底部设有第二横向支架(3),第二横向支架(3)的俯视图呈⊕形,第二横向支架(3)的外圈设有弧边(15),内桶(31)腰部设有用于提高内桶(31)和内口(32)形状和强度的环形的斜向支架(4),第二横向支架(3)上方设有电机(5),第二横向支架(3)下方设有滤网(2)、万向节(12)和套管(13),滤网(2)底部设有底托(14),套管(13)垂直穿过滤网(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越唐伯平张华彬张代臻宣富君汪正飞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