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628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采集人体脑电波,对人体脑电波进行脑电波控制训练,根据脑电波控制训练结果设置控制参数的阈值;b)采集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采集人眼视觉场景中的图像信号,根据所述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和所述控制参数的阈值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包括所述图像信号不同方向的移动控制以及所述图像信号的震颤处理;c)将处理后的图像信传输给视网膜假体,并返回给大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视觉追随问题,使假眼获取的视觉信息更加真实。

A method of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artificial eye i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标题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假眼
,特别涉及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视网膜疾病造成的永久性眼部病变,药物治疗方案已无能为力,植入视网膜假体通过直接电刺激视网膜神经节使视力部分恢复。这种植入装置的原理是由外部微型摄像机、通讯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组成。首先患者通过外部摄像机捕捉景象,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后经通讯系统送到患者眼球表面的人造视网膜上,并转换为电脉冲信号。接着,人造视网膜上的电极会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继续将信号沿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这些脉冲信号可以“欺骗”大脑,让大脑以为患者的眼睛仍然在正常工作。最终,患者可以和常人一样“看到”外部世界,并区分光明和黑暗,从而恢复视力。人类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时都在放电。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波”。脑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脑电波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约在1~40赫兹之间,依照不同的频率,脑波又被进一步分为α、β、δ、θ波。当人在一定的压力之下精神高度集中时,脑波的频率在12~38赫兹之间,这个波段被称为β波,是“意识”层面的脑波;当人注意力下降,处于放松状态时,脑波的频率会下降到8~12赫兹,这被称为α波;进入睡眠状态后,脑波频率进一步下降,被分为θ波(4~8赫兹)和δ波(0.5~4赫兹),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人在“潜意识”和“无意识”阶段的状态。正是因为脑波具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人类对于脑波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假眼(如专利CN105028982A),大都将光信号转换成脉冲率,向人眼视网膜施加电脉冲实现视觉恢复。但是现有的视网膜假体只解决了患者看得见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视觉追随使患者看得好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视觉追随的问题,需要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采集人体脑电波,对人体脑电波进行脑电波控制训练,根据脑电波控制训练结果设置控制参数的阈值;b)采集人体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采集人眼视觉场景中的图像信号,根据所述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和所述控制参数的阈值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包括所述图像信号不同方向的移动控制以及所述图像信号的震颤处理;c)将处理后的图像信传输给视网膜假体,并返回给大脑。优选地,通过图像控制处理系统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处理。优选地,所述图像信号不同方向的移动控制包括图像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放大、缩小、图像输出关闭以及图像亮度控制。优选地,所述图像信号的震颤处理为对图像进行30~150Hz的上下、左右震颤。优选地,所述人体脑电波及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通过脑电波控制系统采集。优选地,所述图像信号通过数字图像信号输入系统采集。优选地,所述脑电波控制训练包括专注、放松及眨眼控制训练。优选地,脑电波控制训练结果的控制参数包括α、β波参数值以及eSense专注度、eSense放松度参数值。优选地,所述阈值包括eSense放松度阈值、eSense专注度阈值、β波阈值以及α波的闭眼阈值。优选地,所述视网膜假体为一个或者两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的方法,对人体脑电波控制训练并设置控制参数的阈值,通过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和控制参数的阈值对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减少了患者想看的场景与实际看到的场景之间的差异,很好的解决了视觉追随的问题,达到了人眼想看到的场景与实际看到的场景一致的效果。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专利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用于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的方法的系统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过程的流程框图;图3a至3c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对图像信号进行控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除非另有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的描述,需要对脑电波信号的控制参数进行说明,根据脑电波的频率,通过脑电波控制训练强化脑电波控制参数α波参数、β波参数、eSense专注度参数和eSense放松度参数,使患者产生相关的脑电波的频率时,准确地对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其中,eSense专注度参数表明了使用者精神“集中度”水平或“注意度”水平的强烈程度,参数值的范围是0到100,本专利技术中体现在患者的“向上看”和“向下看”。eSense放松度表明了使用者精神“平静度”水平或者“放松度”水平,参数值的范围是0到100,本专利技术中体现在患者的“向左看”和“向右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用于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的方法的系统结构图,用于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的系统包括视网膜假体101、数字图像信号输入系统104、脑电波控制系统103以及图像控制处理系统102,其中数字图像信号输入系统104与人眼处于同一平行的直线上,用于代替人眼获取场景中的图像信号;脑电波控制系统103布置于人体头部,对脑电波控制训练,采集人体脑电波和/或采集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根据脑电波控制训练结果设置控制参数的阈值。图像控制处理系统102,用于接收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控制参数的阈值和数字图像信号输入系统104采集的图像信号,根据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和控制参数的阈值对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包括所述图像信号不同方向的移动控制以及所述图像信号的震颤处理。视网膜假体,用于接收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并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返回给人脑。数字图像信号输入系统104将采集视眼场景中的图像信号与脑电波控制系统103采集的脑电波指令信号传输给图像控制处理系统102,进行图像控制和处理。图像控制处理系统102对处理后的图像传输给视网膜假体,视网膜假体将信号反馈给人脑,实现患者视力恢复。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对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使数字图像信号输入系统104采集的图像信号追随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过程的流程框图,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对患者视力进行恢复,具体地人工假眼图像采集与处理的过程如下步骤:S101、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a)采集人体脑电波,对人体脑电波进行脑电波控制训练,根据脑电波控制训练结果设置控制参数的阈值;/nb)采集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采集人眼视觉场景中的图像信号,根据所述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和所述控制参数的阈值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包括所述图像信号不同方向的移动控制以及所述图像信号的震颤处理;/nc)将处理后的图像信传输给视网膜假体,并返回给大脑。/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假眼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采集人体脑电波,对人体脑电波进行脑电波控制训练,根据脑电波控制训练结果设置控制参数的阈值;
b)采集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采集人眼视觉场景中的图像信号,根据所述人体脑电波指令信号和所述控制参数的阈值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包括所述图像信号不同方向的移动控制以及所述图像信号的震颤处理;
c)将处理后的图像信传输给视网膜假体,并返回给大脑。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图像控制处理系统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处理。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号不同方向的移动控制包括图像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放大、缩小、图像输出关闭以及图像亮度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号的震颤处理为对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乔
申请(专利权)人:辛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