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72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体、薄膜热电器件组、第一传导层、LED灯、块体热电器件组以及第二传导层。所述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器件准备步骤、薄膜热电器件组安装步骤、第一传导层制备步骤、LED灯安装步骤、第二传导层制备步骤以及块体热电器件组安装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散热效果以及余热的回收利用功能。

Backlight modul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器件广泛应用,而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直接影响显示设备的色彩表现情况。通常选用LED灯作为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对于直下式结构背光模组,LED灯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高温会严重影响LED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白光LED在高温时会降低发光效率,甚至是发生色偏;对于QLED,量子点在高温下会发生淬灭;另外,背光模组的高温会影响液晶的偏转而产生异常或漏光现象。目前背光模组还没有高效的散热方案。热电器件是一种可以实现电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功能性器件,热电器件实现温差发电与电制冷分别基于材料的Seebeck效应与Peltier效应。热电器件没有比较复杂的机械传动结构,无需传统制冷装置所必需的制冷剂,并且器件的响应速度快,工作过程安静无噪音,温度控制精确,对环境友好,使用寿命长。目前块体热电器件已经商业应用,但基于印刷法或者沉积法制备的热电薄膜器件还没有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模组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体;薄膜热电器件组,设于所述框体一侧的表面;第一传导层,设于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远离所述框体一侧的表面;LED灯,设于所述第一传导层远离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一侧的表面;块体热电器件组,设于所述框体上,且连接至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以及第二传导层,设于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与所述框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薄膜热电器件;每一薄膜热电器件包括至少两条热电臂,一热电臂并联至另一热电臂。进一步地,每一薄膜热电器件贴合至所述框体上;所述两组薄膜热电器件通电流的方向相反。进一步地,至少二个所述LED灯设于所述热电臂上方,且通过所述第一传导层电连接至所述热电臂。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的热端设于所述框体的边缘处,其冷端设于所述框体的中心处。进一步地,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包括两组块体热电器件;每一块体热电器件包括:第一热电臂;第二热电臂,平行于所述第一热电臂;以及电极,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热电臂,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热电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电臂远离所述电极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所述第二热电臂远离所述电极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进一步地,每一块体热电器件还包括储能器件,连接至所述电极远离所述第一热电臂及所述第二热电臂一侧的表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器件准备步骤,准备框体、薄膜热电器件组、传导材料、LED灯、块体热电器件组以及储能器件;薄膜热电器件组安装步骤,在所述框体上安装两组薄膜热电器件,形成薄膜热电器件组;第一传导层制备步骤,在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的上表面涂布所述传导材料,形成第一传导层;LED灯安装步骤,在所述第一传导层的上方安装LED灯;第二传导层制备步骤,在所述框体的边缘处涂布所述传导材料,形成第二传导层;块体热电器件组安装步骤,在所述第二传导层的上方安装两组块体热电器件形成块体热电器件组,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连接至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以及储能器件安装步骤,在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的外部安装储能器件。进一步地,在所述准备步骤中,将热电材料粉末烧结形成块体材料,通过封装工艺组装后形成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通过真空蒸镀或磁控溅射或丝网印刷的方法,将热电材料制备在一柔性基板上,封装处理、组装后形成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将薄膜热电器件组与块体热电器件组相结合,使得热量通过薄膜热电器件组传输到框体两侧的块体热电器件组内,实现散热功能,提高散热效率。块体热电器件组内包括储能器件,储能器件储存的热量可用于背光模组,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安装步骤之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LED灯安装步骤之后的示意图。部分组件标识如下:1、框体;2、薄膜热电器件组;3、第一传导层;4、LED灯;5、块体热电器件组;6、第二传导层;21、薄膜热电器件;211、热电臂;212、电极;51、块体热电器件;511、第一热电臂;512、第二热电臂;513、电极;514、储能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举例证明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施,使得本专利技术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当某些组件,被描述为“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组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组件,所述组件置于所述中间组件上,且所述中间组件置于另一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体1、薄膜热电器件组2、第一传导层3、LED灯4、块体热电器件组5以及第二传导层6。框体1的材质为铝板,起到支撑作用。薄膜热电器件组2均匀贴合至框体1上表面,薄膜热电器件组2包括两组薄膜热电器件21,两组薄膜热电器件21通电流的方向相反,即一组薄膜热电器件21的通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另一组薄膜热电器件21的通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每一薄膜热电器件21的热端设于框体1的边缘处,其冷端设于框体1的中心处。每一薄膜热电器件21包括热电臂211及电极212,热电臂211呈条状,每一热电臂211通过电极212并联至另一条热电臂211,热电臂211可分为P型热电臂和N型热电臂,热电臂的条数可根据框体的尺寸决定。薄膜热电器件组2的工作原理为:当薄膜热电器件的两端存在温差时,由于塞贝克效应(Seebeckeffect)又称作第一热电效应,器件中n型热电臂材料中的载流子(电子)和p型热电臂材料中的载流子(空穴),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体;/n薄膜热电器件组,设于所述框体一侧的表面;/n第一传导层,设于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远离所述框体一侧的表面;/nLED灯,设于所述第一传导层远离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一侧的表面;/n块体热电器件组,设于所述框体上,且连接至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以及/n第二传导层,设于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与所述框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
薄膜热电器件组,设于所述框体一侧的表面;
第一传导层,设于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远离所述框体一侧的表面;
LED灯,设于所述第一传导层远离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一侧的表面;
块体热电器件组,设于所述框体上,且连接至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以及
第二传导层,设于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与所述框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薄膜热电器件;
每一薄膜热电器件包括至少两条热电臂,一热电臂并联至另一热电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每一薄膜热电器件贴合至所述框体上;
所述两组薄膜热电器件通电流的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至少二个所述LED灯设于所述热电臂上方,且通过所述第一传导层电连接至所述热电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热电器件组的热端设于所述框体的边缘处,其冷端设于所述框体的中心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体热电器件组包括两组块体热电器件;
每一块体热电器件包括:
第一热电臂;
第二热电臂,平行于所述第一热电臂;以及
电极,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热电臂,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热电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伟康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