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中频输出端添加移相器的双边带多普勒雷达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多普勒雷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中频输出端添加移相器的双边带多普勒雷达结构。
技术介绍
微波多普勒雷达作为无线传感器从1970年开始就应用于生命体征探测[1]。早期的雷达使用笨重且昂贵的元器件实现,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微波多普勒雷达的体积越来越小以至于可以集成到单片芯片上[2]。利用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电路,多普勒雷达可以应用于非常多的生命体征检测领域,如家庭监护、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灾后救援等等。为了尽量减小多普勒雷达的体积与成本,最初在接收机部分采用单信道混频器结构,但是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结构存在零点问题,这会使雷达的测量精度严重降低[3]。为了解决零点问题,人们提出了正交混频的接收机结构[4]和基于发射双边带的频率调节技术[5]。前者需要产生正交的本振信号,而在实际的电路结构中产生的正交信号都是存在一定误差的,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针对正交混频的缺点,有人提出了基于双边带的频率调节技术,该技术无需产生正交的本振信号,也无需镜像抑制滤波器和中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中频输出端添加移相器的双边带多普勒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第一个压控振荡器产生频率为f1的射频信号L1(t),经过功分器,一路用作发射信号,另外一路用作本振信号;之后利用第二个压控振荡器产生频率为f2的射频信号L2(t),经过功分器,一路用作本振信号,另外一路用作发射信号,并与第一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的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天线接收到经过身体调制的信号后,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放大,然后与第二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L2(t)下混频,下混频后的信号先经过移相器,最后与第一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L1(t)混频而产生基带信号;产生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中频输出端添加移相器的双边带多普勒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第一个压控振荡器产生频率为f1的射频信号L1(t),经过功分器,一路用作发射信号,另外一路用作本振信号;之后利用第二个压控振荡器产生频率为f2的射频信号L2(t),经过功分器,一路用作本振信号,另外一路用作发射信号,并与第一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的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天线接收到经过身体调制的信号后,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放大,然后与第二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L2(t)下混频,下混频后的信号先经过移相器,最后与第一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L1(t)混频而产生基带信号;产生的基带信号利用模数转换器采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发送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中频输出端添加移相器的双边带多普勒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第一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频率为,如公式(1)所示:
(1)
设第二个压控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频率为f2,如公式(2)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国,杨自凯,周绍华,杨闯,赵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