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盒及具有起的电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49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盒和电风扇,其中,供电盒包括:盒体;上盖,可转动地盖置在盒体上,电极模块,设置在安装腔内,电极模块包括检测电极,检测电极包括多个检测片,外环电极的外周侧分为依次设置的多个编码区域,各编码区域内顺次通过多进制的编码方式按预设编码位数n的个数进行编码,以设置检测片;上盖上的电极刷包括与检测电极电接触配合的检测电极刷,以在上盖转动时产生用于检测机头位置的脉冲编码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具有360度转动机头的电风扇的结构复杂,通常使用导电环对机头供电以控制其转动角度,同时使用特定的角度检测传感器对机头的位置实时监控,存在整体加工制造成本高,经济性差的问题。

Power supply box and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盒及具有起的电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风扇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市场上常见的电风扇的机头转动扫风角度是固定的,这是通过对机头在其转动路径上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机头在既定的角度范围内左右转动扫风。为了提升电风扇的实用性,使其具有更为广角的扫风面,现有技术的一部分电风扇能够实现360度转动扫风,这类电风扇的结构复杂,通常使用导电环对机头供电以控制其转动角度,同时使用特定的角度检测传感器对机头的位置实时监控,这样便大大地提升了此类电风扇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不利于经济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盒及具有起的电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360度转动机头的电风扇的结构复杂,通常使用导电环对机头供电以控制其转动角度,同时使用特定的角度检测传感器对机头的位置实时监控,存在整体加工制造成本高,经济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风扇的供电盒,用于控制机头转动并检测机头的位置,供电盒包括:盒体和上盖,盒体用于与底座安装,上盖可转动地盖置在盒体上,并用于与机头连接,上盖与盒体围成安装腔;电极模块,电极模块设置在安装腔内,电极模块包括内环电极、外环电极和检测电极,其中,检测电极与外环电极连接,外环电极的外周侧分为依次设置的多个编码区域,检测电极包括多个检测片,各编码区域内顺次通过二进制的编码方式按预设编码位数n的个数进行编码,以设置检测片;上盖上设置有朝向安装腔内凸出的电极刷,电极刷包括检测电极刷,检测电极刷用于与检测电极电接触配合,以在上盖转动时产生用于检测机头位置的脉冲编码信号。进一步地,编码区域被分为n个子编码区域,各子编码区域根据其对应的编码位数字信息选择是否设置检测片。进一步地,当子编码区域的编码位数字信息为1时,设置检测片,当子编码区域的编码位数字信息为0时,不设置检测片。进一步地,当子编码区域的编码位数字信息为0时,设置检测片,当子编码区域的编码位数字信息为1时,不设置检测片。进一步地,编码区域内顺次通过多进制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多进制为M进制,多个编码区域的个数为N,编码区域的个数N和子编码区域的个数n满足关系式:Mn≥N。进一步地,编码区域的个数为48个,子编码区域的个数为6个。进一步地,内环电极、外环电极和检测片均为铜片。进一步地,外环电极位于内环电极的外周侧,且多个检测片与外环电极的背离内环电极的周缘连接,以呈放射状分布。进一步地,内环电极和外环电极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极刷还包括正极电极刷和负极电极刷,正极电极刷与内环电极电接触配合,负极电极刷与外环电极电接触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风扇,包括底座、供电盒和机头,其中,供电盒为上述的供电盒,供电盒的盒体与底座连接,供电盒的上盖与机头连接,电风扇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机头上,用于接收并分析供电盒发出的脉冲编码信号,以确定机头的旋转角度位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电风扇的供电盒进行结构改进,使供电盒不仅具有对电风扇的机头供电的作用,而且使其具有检测机头的位置的功能,从而减少了电风扇的元件组成,提升了电风扇的集成化程度,简化了电风扇的整体结构,有利于电风扇的小型化设计和经济性的提升。具体而言,通过对供电盒的电极模块进行结构优化,利用内环电极和外环电极实现对机头的供电,而更重要的是,利用与外环电极连接的检测电极配合于供电盒的上盖上设置的检测电极刷,产生用于检测机头位置的脉冲编码信号。由于检测电极包括多个检测片,在外环电极的外周侧上依次排列的多个编码区域内设置检测片的方式,是通过多进制的编码方式按预设编码位数n的个数进行编码,以设置检测片;这样,当机头和上盖同步转动的过程中,检测电极刷扫过检测电极,而产生脉冲编码信号,进而后续通过解码脉冲编码信号便能够确定机头的相应的位置,不仅稳定地实现了对机头位置的检测,而且有利于控制机头的转动角度,提升电风扇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电风扇的供电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供电盒的上盖的内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供电盒的盒体和上盖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设置在上盖上的电极刷与安装在供电盒的安装腔内的电极模块的相对位置关系;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一的电极模块的布置示意图,该图中,省略了电极模块的检测电极,且示出了对外环电极周向进行分区设置后的状态;图5示出了图4中的电极模块的整体布置示意图,该图中,电极模块的检测电极被整体示出;图6示出了图5中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一的电极模块的布置示意图,省略了电极模块的检测电极,且示出了对外环电极周向进行分区的区域。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盒体;11、安装腔;20、上盖;30、电极模块;31、内环电极;32、外环电极;100、编码区域;101、子编码区域;33、检测电极;331、检测片;21、电极刷;211、检测电极刷;212、正极电极刷;213、负极电极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360度转动机头的电风扇的结构复杂,通常使用导电环对机头供电以控制其转动角度,同时使用特定的角度检测传感器对机头的位置实时监控,存在整体加工制造成本高,经济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盒和电风扇,其中,电风扇包括底座、供电盒和机头,供电盒为上述和下述的供电盒,如图1至图3所示,供电盒的盒体10与底座连接,供电盒的上盖20与机头连接。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用于控制机头转动并检测机头的位置的供电盒包括盒体10、上盖20和电极模块30,盒体10用于与底座安装,上盖20可转动地盖置在盒体10上,并用于与机头连接,上盖20与盒体10围成安装腔11,电极模块30设置在安装腔11内,电极模块30包括内环电极31、外环电极32和检测电极33,其中,检测电极33与内环电极31或外环电极32连接,(在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中,检测电极33与外环电极32连接)外环电极32的外周侧分为依次设置的多个编码区域100,检测电极33包括多个检测片331,各编码区域100内顺次通过多进制的编码方式按预设编码位数n的个数进行编码,以设置检测片331;上盖20上设置有朝向安装腔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风扇的供电盒,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机头转动并检测所述机头的位置,所述供电盒包括:/n盒体(10)和上盖(20),所述盒体(10)用于与底座安装,所述上盖(20)可转动地盖置在所述盒体(10)上,并用于与所述机头连接,所述上盖(20)与所述盒体(10)围成安装腔(11);/n电极模块(30),所述电极模块(3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电极模块(30)包括内环电极(31)、外环电极(32)和检测电极(33),其中,所述检测电极(33)与所述内环电极(31)或所述外环电极(32)连接,所述外环电极(32)的外周侧分为依次设置的多个编码区域(100),所述检测电极(33)包括多个检测片(331),各所述编码区域(100)内顺次通过多进制的编码方式按预设编码位数n的个数进行编码,以设置所述检测片(331);/n所述上盖(20)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安装腔(11)内凸出的电极刷(21),所述电极刷(21)包括检测电极刷(211),所述检测电极刷(211)用于与所述检测电极(33)电接触配合,以在所述上盖(20)转动时产生用于检测所述机头位置的脉冲编码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风扇的供电盒,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机头转动并检测所述机头的位置,所述供电盒包括:
盒体(10)和上盖(20),所述盒体(10)用于与底座安装,所述上盖(20)可转动地盖置在所述盒体(10)上,并用于与所述机头连接,所述上盖(20)与所述盒体(10)围成安装腔(11);
电极模块(30),所述电极模块(3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电极模块(30)包括内环电极(31)、外环电极(32)和检测电极(33),其中,所述检测电极(33)与所述内环电极(31)或所述外环电极(32)连接,所述外环电极(32)的外周侧分为依次设置的多个编码区域(100),所述检测电极(33)包括多个检测片(331),各所述编码区域(100)内顺次通过多进制的编码方式按预设编码位数n的个数进行编码,以设置所述检测片(331);
所述上盖(20)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安装腔(11)内凸出的电极刷(21),所述电极刷(21)包括检测电极刷(211),所述检测电极刷(211)用于与所述检测电极(33)电接触配合,以在所述上盖(20)转动时产生用于检测所述机头位置的脉冲编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区域(100)被分为n个子编码区域(101),各所述子编码区域(101)根据其对应的编码位数字信息选择是否设置所述检测片(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编码区域(101)的所述编码位数字信息为1时,设置所述检测片(331),当所述子编码区域(101)的所述编码位数字信息为0时,不设置所述检测片(3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编码区域(101)的所述编码位数字信息为0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仕林张君明李俊锴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