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43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围墙,包括基座和墙板本体,基座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拼接的隼和榫头,两相邻的基座之间通过隼和榫头拼接,墙板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搭接的连接头,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头搭接,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缝置于两墙板本体的连接头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式围墙,基座之间及墙板本体之间均是直接拼接,操作方便快捷。

A combined enclo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围墙
本专利技术属于围墙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组合式围墙。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时,通常需要在施工场地的外围设立围墙,防止非施工人员擅自进入施工场地,且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然而,传统的砖砌围墙效率极差,需要耗费大量人员和时间砌筑围墙,严重影响工期,围墙不能重复利用。为解决这类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采用立柱和轻质墙板围城的可拆卸的围墙。但是现有的墙板在安装和拆卸时,特别是基座,需要与之连接孔并在安装时在连接孔内穿过较长的连接钢管记性连接,操作困难,且安装不便,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围墙,基座之间及墙板本体之间均是直接拼接,操作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围墙,包括基座和墙板本体,所述基座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拼接的隼和榫头,两相邻的基座之间通过隼和榫头拼接,所述墙板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搭接的连接头,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头搭接,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缝置于两墙板本体的连接头内侧。优选地,所述基座纵截面呈梯形,所述基座上表面上设置有墙板安装槽,所述墙板安装槽宽度与墙板本体宽度相适应。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龙骨安装槽,所述龙骨安装槽设置在墙板安装槽一侧的基座上,且龙骨安装槽深度与墙板安装槽深度相适应。优选地,所述墙板安装槽深度为15—20厘米,所述龙骨安装槽内预埋有连接螺栓。优选地,所述墙板本体呈凸字形结构,凸字形结构的墙板本体底部较宽的部分高度与墙板安装槽深度相适应,并在凸字形结构的墙板本体的肩台部穿过有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固定螺钉。优选地,所述连接头分别由墙板本体顶部延伸至基座上表面位置,所述墙板本体两端的连接头分别设置于墙板本体两侧。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与墙板本体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基座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矩形状缺口,所述矩形状缺口为隼,所述基座另一端连接有凸出的矩形状连接块,所述矩形状连接块为隼头,所述隼与榫头相适应。优选地,所述矩形状缺口深度为基座深度的3/5~4/5,所述矩形状缺口设置在基座上表面中线位置且宽度为基座宽的的3/~4/5,所述矩形状缺口长度为30~40厘米。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组合式围墙有益效果是:1、基座之间相互拼接,不必要与之连接孔,不必要采用长钢管进行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安装效率高,技术要求低。2、墙板本体之间相互拼接,操作方便快捷,且两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缝处于两连接头之间,连接头实现对建筑区域内的灰尘进行阻挡,避免灰尘由两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缝溢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组合式围墙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组合式围墙侧视图,图3为两墙板本拼接状态俯视图,图4为墙板本体主视图,图5为墙板本体立体图,图6为基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围墙,包括基座2和墙板本体1,基座2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拼接的隼21和榫头23。两相邻的基座2之间通过隼21和榫头23拼接。墙板本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搭接的连接头3,相邻两墙板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头3搭接,相邻两墙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缝4置于两墙板本体1的连接头3内侧。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两相邻基座2相互拼接,两相邻墙板本体1相互拼接,使得本组合式围墙安装方便快捷,安装和拆卸中不需要打孔,不需要接触外界固定钢管等,操作简单快捷,大大缩短了工期,同时,基座2和墙板本体1拆卸方便,不会安装和拆卸中不会破坏其原有的结构和形状和连接部,可以被多次重复循环利用,降低成本。如图2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基座2纵截面呈梯形,基座2上表面上设置有墙板安装槽22。墙板安装槽22宽度与墙板本体1宽度相适应。将墙板本体1底部置于基座2内的墙板安装槽22内,实现对墙板本体1的固定和限位,便于对相邻墙板本体1之间在安装时对齐。同时也便于对墙板本体1的保护,有效的避免了围墙外部的人员接触墙板本体1底部或对墙板本体1进行破话。如图2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基座2上还设置有龙骨安装槽24,龙骨安装槽24设置在墙板安装槽22一侧的基座2上表面上,且龙骨安装槽24深度与墙板安装槽22深度相适应。在墙板本体1安装时,墙板本体需要采用支架、龙骨等进行固定,以保持墙板本体1的平衡。这里预制龙骨安装槽24和连接螺栓25,实现对龙骨的固定和安装。龙骨固定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如图2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墙板安装槽22深度为15—20厘米,龙骨安装槽24内预埋有连接螺栓25。保持墙板安装槽22具有足够的深度,一方面实现对墙板本体的固定,另一方面实现保持墙板本体1平衡,还能够对墙板本体1底部区域进行保护,避免墙板本体1在受到外界风力等作用时发生摇晃而使得底部出现断裂的问题。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墙板本体1呈凸字形结构,凸字形结构的墙板本体1底部较宽的部分高度与墙板安装槽22深度相适应并置于墙板安装槽22内。在凸字形结构的墙板本体1的肩台部11穿过有与基座2固定连接的固定螺钉。通过肩台部11实现墙板本体1与基座2的固定。连接头3分别由墙板本体1顶部延伸至基座2上表面位置。墙板本体1两端的连接头3分别设置于墙板本体1两侧。连接头3与墙板本体1一体成型。两相邻的墙板本体1上的连接头3如图3示意状态搭接,相邻两墙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缝4置于两墙板本体1的连接头3内侧。本结构的设计,一方面便于两墙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搭接,另一方面有效的阻止了围墙围成的建筑施工区内灰尘有连接缝4溢出而对外界城市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如图2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基座2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矩形状缺口,矩形状缺口为隼21。基座2另一端连接有凸出的矩形状连接块,矩形状连接块为隼头23,隼21与榫头23相适应。矩形状缺口深度为基座深度的3/5~4/5,矩形状缺口设置在基座上表面中线位置且宽度为基座宽的的3/~4/5,矩形状缺口长度为30~40厘米。隼21和榫头23必须保证足够的尺寸,一方面为了实现两基座2的连接,另一方便避免隼和榫头在加工、运输、安装和使用中出现断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围墙,包括基座和墙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拼接的隼和榫头,两相邻的基座之间通过隼和榫头拼接,所述墙板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搭接的连接头,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头搭接,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缝置于两墙板本体的连接头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围墙,包括基座和墙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拼接的隼和榫头,两相邻的基座之间通过隼和榫头拼接,所述墙板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搭接的连接头,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头搭接,相邻两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缝置于两墙板本体的连接头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纵截面呈梯形,所述基座上表面上设置有墙板安装槽,所述墙板安装槽宽度与墙板本体宽度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龙骨安装槽,所述龙骨安装槽设置在墙板安装槽一侧的基座上,且龙骨安装槽深度与墙板安装槽深度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安装槽深度为15—20厘米,所述龙骨安装槽内预埋有连接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呈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笠生仇多宏李定泽程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