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程施工
,更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
技术介绍
地面交通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必须保证地面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所以就想到在地基上打桩,让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现有的打桩大多通过人工抡着大锤实现对物体的打桩,效率低下;而且现有的打桩机打桩是用打桩重块进行反复夹持和释放打桩,达到高效打桩的目的,但是该结构每次夹持上升时,会耗费较长时间,从而导致打桩效率降低,无法快速进行打桩,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打桩的稳定式打桩机。如公开号CN208578041U振动锤打桩是利用锤体内两组对称的偏心块在马达的驱动下作相互的反向圆周运动所产生的水平分力相抵消,垂直分力则相加和叠加一起,引起锤体跳动的冲击力冲击作用于桩,使桩克服土层阻力沉降进行施工的。但是该结构桩夹持释放通道,形成在一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包括行走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底座(25)、工作室(26)、第一基座(27)、液压杆(1)、第二基座(28)、连接板(2)、滑孔(3)、固定连接块(4)、固定长板(5)、稳定装置、打桩机构,其特征在于:行走装置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底座(25)固定安装在高度调节装置上,工作室(26)固定安装在底座(25)上端面左侧,第二基座(28)固定安装在底座(25)上端面右侧,第一基座(27)固定安装在底座(25)上端面,第一基座(27)位于工作室(26)和第二基座(28)之间,滑孔(3)通过连接板(2)与第二基座(28)固定连接,滑孔(3)分别与稳定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包括行走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底座(25)、工作室(26)、第一基座(27)、液压杆(1)、第二基座(28)、连接板(2)、滑孔(3)、固定连接块(4)、固定长板(5)、稳定装置、打桩机构,其特征在于:行走装置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底座(25)固定安装在高度调节装置上,工作室(26)固定安装在底座(25)上端面左侧,第二基座(28)固定安装在底座(25)上端面右侧,第一基座(27)固定安装在底座(25)上端面,第一基座(27)位于工作室(26)和第二基座(28)之间,滑孔(3)通过连接板(2)与第二基座(28)固定连接,滑孔(3)分别与稳定装置、固定长板(5)滑动连接,液压杆(1)底端与第一基座(27)铰接;液压缸(1)顶端与固定连接块(4)铰接,固定连接块(4)分别固定安装在稳定装置、固定长板(5)上,固定长板(5)一端与固定连接块(4)下端固定连接,固定长板(5)另一端与稳定装置中的滑边(7)固定连接,固定长板(5)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孔(3)中,升降台(9)固定在稳定装置中的第一滑块(10)上,第二电机(8)固定安装在升降台(9)上,第二电机(8)的电机轴与转杆(15)固定连接,所述转杆(15)上设置有钻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装置为履带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两侧设置有履带(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伸缩杆(17)、底板(19)、第一连杆(20)、第二丝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电机(23)、承重板(24),所述的底板(19)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承重板(24)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25)下端;所述伸缩杆(17)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9)上端;所述伸缩杆(17)顶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板(24)下端;所述第一连杆(20)为两个;第一连杆(20)一端与所述承重板(24)下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0)一端与所述承重板(24)下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