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23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所述磷光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1或式2所示,

A phosphorescent compound and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using the comp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色纯度和高亮度及发光效率的可溶的磷光主体化合物以及使用该化合物的OLED器件。
技术介绍
近来,对于平板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需求在增加。但是,这些平板显示器与阴极射线管(CRT)相比具有较低的响应时间和较窄的视角。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是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并占地较小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器之一。OLED器件的元件可以在柔性基板(例如塑料基板)上形成。另外,OLED器件在视角、驱动电压、能耗和色纯度方面具有优势。侧外,OLED器件足以产生全色图像。通常,OLED器件的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HIL)、空穴输送层(HTL)、发光材料层(EML)、电子输送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和阴极。OLED器件通过以下方式发光:由作为电子注入电极的阴极和由作为空穴注入电极的阳极分别将电子和空穴注入发光化合物层中,从而使电子与空穴复合以产生激子,并使激子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发光原理可以分为荧光发光和磷光发光。在荧光发光中,单线态激发状态的有机分子跃迁至基态,由此发出光。另一方面,在磷光发光中,三线态激发状态的有机分子跃迁至基态,由此发出光。当发光材料层发射对应于能带隙的光时,具有0自旋的单线态激子和具有1自旋的三线态激子以1:3的比例产生。有机材料的基态为单线态,这使单线态激子可以跃迁至基态并伴随发光。但是,由于三线态激子不能发生伴随发光的跃迁,因此使用荧光材料的OLED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被限制在25%以内。另一方面,如果自旋轨道耦合动量很高,则单线态和三线态混合以使得在单线态和三线态之间产生系间跨越,并且三线态激子也可以跃迁至基态并伴随发光。磷光材料可以使用三线态激子和单线态激子,以使得使用磷光材料的OLED器件可以具有100%的内量子效率。近来,已将铱络合物,例如双(2-苯基喹啉)(乙酰丙酮)铱(Ⅲ)(Ir(2-phq)2(acac))、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铱(Ⅲ)(Ir(btp)2(acac))和三(2-苯基喹啉)铱(Ⅲ)Ir(2-phq)3掺杂剂引入。为了利用磷光材料获得高电流发光效率(Cd/A),需要优异的内部量子效率、高的色纯度和长寿命。特别是,参照图1,色纯度越高,即,CIE(X)越高,颜色灵敏度越差。结果,在高内量子效率下,非常难获得发光效率。因此,需要具有优异色纯度(CIE(X)≥0.65)和高发光效率的新型红色磷光化合物。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的铱络合物之外,例如,4,4-N,N咔唑联苯(CBP)或其他金属络合物用作红色磷光化合物。然而,这些化合物在溶剂中不具有理想的溶解度,因而不能通过溶液工艺来形成发光层。发光层应当通过沉积工艺形成,因此,制造过程极为复杂,工艺效率也极低。另外,沉积工艺中的废料非常多,导致生产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1和式2所示,在上述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C6~C60芳基,芴基,包括O,N,S,Si和P其中至少一种杂原子的C2~C60杂环基,C3~C60脂环族和C6~C60芳香族环的稠环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中的一种。L1和L2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单键、C6~C60亚芳基、芴烯基组成的基团,C3~C60脂环族和C6~C60芳香族环的稠环基,C2~C60杂环基中的一种。X1~X2独立地选自N原子或C原子,其中X1至X2中的至少一个为N。其中Z选自O,S,Se和NAr3;其中环A和环B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进一步的,所述的Ar3选自C6~C60芳基,芴基,包括O,N,S,Si和P其中至少一种杂原子的C2~C60杂环基,C3~C60脂环族和C6~C60芳香族环的稠环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结构式1和结构式2独立地选自以下任一式3至式14化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的磷光化合物独立地选自下列化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顺次包括沉积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磷光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使用式1和式2所示的磷光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层,具有优异的色纯度和亮度以及延长的耐久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有机电发光二极管发光色度和可见度关系图。图2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化合物铜(Ⅱ)酞菁(CuPc),NPB,(mxmq)2Ir(acac),Alq3和CBP的结构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由于结构式如式1和式2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均具有优异的色纯度、高亮度和优异的发光效率,现以RH-001、RH-014、RH-023、RH-241、RH-254和RH-263制备方法和测试结果为例,证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下实施方案中,NPB为4,4’-双[N-(1-萘基)-N-苯氨基]联苯,CBP为4,4’-N,N’-二咔哇联苯,CuPc为酞菁铜,LiF氟化锂,ITO为氧化铟锡,Alq3为三(8-羟基喹啉)铝。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M/Z:质子数/电荷数的比值。形成例1.1.中间体Sub-1的合成:在2000mL反应瓶中加入1-羟基-8-溴萘(150.0g,672.4mmol),2-硝基苯基硼酸(123.5g,739.7mmol),四(三苯基膦)钯(5mol%),碳酸钾(278.8g,2017.3mmol),四氢呋喃(8000mL)和水(800mL)。反应体系升温至80℃,氮气保护下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邻二氯苯和水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重结晶所得粗品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Sub-1(114.2g,收率64%)LC-MS:M/Z266.3(M+H)+。2.中间体Sub-2的合成:在1000mL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Sub-1(110.0g,414.7mmol)和亚磷酸三乙酯(700mL)。反应体系升温至80℃,氮气保护下反应18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1或式2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1或式2所示,



在上述式1和式2中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C6~C60芳基,芴基,包括O、N、S、Si和P其中至少一种杂原子的C2~C60杂环基,C3~C60脂环族和C6~C60芳香族环的稠环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中的一种;L1和L2分别独立地选自由单键、C6~C60亚芳基、芴烯基组成的基团,C3~C60脂环族和C6~C60芳香族环的稠环基,C2~C60杂环基中的一种;X1~X2独立地选自N原子或C原子,其中X1~X2中的至少一个为N;其中Z选自O,S,Se和NAr3;其中环A和环B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Ar3选自C6~C60芳基,芴基,包括O、N、S、Si和P其中至少一种杂原子的C2~C60杂环基,C3~C60脂环族和C6~C60芳香族环的稠环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和式2独立地选自式3~式14的任何一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贤哲赵晓宇华万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