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动力电池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80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弃动力电池破碎装置,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破碎组件、二级破碎组件、振动分筛组件、细料收集箱以及电解液收集箱等,其可以直接对未放电未分离的废弃动力电池进行整体破碎,简化了传统破碎方法先放电以及壳芯分离等繁琐步骤,提高了破碎效率;而且,所述破碎装置通过一级破碎组件和二级破碎组件的协调作用,实现对废弃动力电池破碎料粒度范围的控制,从而防止出现单级破碎装置难以避免的过度破碎或破碎不足的情况,可以大幅提高破碎料的可利用率,并减少装备损耗。

A crushing device for waste power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弃动力电池破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弃动力电池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报废电池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推广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陆续终结,将会有大量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上退役下来。根据现有统计数据进行预测,2018年-2020年全国累计废弃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的规模。这些动力电池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置,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动力电池中的金属资源铝、铜、锂、钴等均是可再利用资源,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瓶颈,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主要采用矿山、冶金等行业锤式破碎设备对动力电池进行破碎处理,但是,由于动力电池的主要组分铝壳、铜箔、隔膜等具有较强的韧性,使得上述锤式破碎设备对动力电池进行破碎处理时存在破碎效率低下、能耗高、噪音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弃动力电池破碎装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一种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弃动力电池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破碎组件、二级破碎组件、振动分筛组件、细料收集箱以及电解液收集箱,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取料门,并且所述取料门设置在所述二级破碎组件和所述振动分筛组件之间,所述一级破碎组件和所述二级破碎组件用于对废弃动力电池进行破碎处理,所述振动分筛组件用于对经过所述一级破碎组件和所述二级破碎组件破碎处理的废弃动力电池进行一次分离;所述细料收集箱用于对经过所述振动分筛组件分离处理的废弃动力电池进行固液分离;所述电解液收集箱用于收集所述细料收集箱分离出的电解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动力电池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破碎组件、二级破碎组件、振动分筛组件、细料收集箱以及电解液收集箱,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取料门,并且所述取料门设置在所述二级破碎组件和所述振动分筛组件之间,所述一级破碎组件和所述二级破碎组件用于对废弃动力电池进行破碎处理,所述振动分筛组件用于对经过所述一级破碎组件和所述二级破碎组件破碎处理的废弃动力电池进行一次分离;所述细料收集箱用于对经过所述振动分筛组件分离处理的废弃动力电池进行固液分离;所述电解液收集箱用于收集所述细料收集箱分离出的电解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破碎组件包括一级破碎主轴、一级破碎动刀组件、一级破碎定刀组件、液氮冷却组件、第一电机以及粗筛网,所述一级破碎主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破碎动刀组件后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一级破碎主轴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壳体后与所述液氮冷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一级破碎定刀组件沿着与所述一级破碎主轴相垂直的方向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并且所述一级破碎定刀组件和所述一级破碎主轴的安装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一级破碎主轴自转;所述粗筛网设置在所述一级破碎动刀组件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破碎动刀组件包括第一刀架和至少两个第一动刀片组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动刀片组件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刀架的外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动刀片组件之间的夹角相等;每个所述第一动刀片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动刀片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刀片相连接的第一刀座,并且所述第一刀座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动刀片和所述第一刀架;所述第一刀架包括第一内筒、第一外筒以及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筒和所述第一外筒之间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内筒套接所述一级破碎主轴、并与所述一级破碎主轴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一级破碎主轴相连接的液氮转接器,所述液氮转接器上设置有用于添加液氮的液氮添加口,所述一级破碎主轴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液氮添加口相连通的第一液氮传输通道,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液氮传输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液氮传输通道,并且所述第二液氮传输通道的出口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孟武田冰辉秦训鹏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