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68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包括心内隧道流腔,心内隧道流腔由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转弯部分和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包罗缝合而成;转弯部分为由若干菱形补片首尾缝合拼接而成的转弯曲面,转弯曲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与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和室间隔缺损缝合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上述各补片可根据统计数据设计不同的尺寸,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来形成一种模块化的心内隧道补片形式,不仅可以适应绝大部分患者的生理需求,也减少了医生在治疗时的主观因素,尤其是隧道的建立是在体外进行,不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而且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再干预因素的产生。

A patch module of inner core tunnel with turning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
技术介绍
右心室双出口(doubleoutletrightventricle,DORV)是一种较少见的复杂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2000年国际胸外科医师协会和欧洲胸心外科协会两大数据库对DORV采取了新的命名规则,即“50%”规则:一条大动脉全部和另一条大动脉的50%以上起源于形态右心室者称为DORV。经典的DORV应符合以下3个基本条件:(1)主动脉和肺动脉完全或主要开口于右心室,两组半月瓣基本处于同一水平;(2)半月瓣与房室瓣之间无纤维链接取而代之以肌性连接;(3)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为左心室唯一出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可作为单独畸形存在,也可以是其他复杂心脏畸形的一部分,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房室管畸形、大动脉转位、三尖瓣闭锁和右心室双出口等。患者主动脉瓣口和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的确定都是术前准备的关键。DORV主要治疗手段是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建立室间隔缺损至主动脉瓣口的心内隧道以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为87%,再干预率为24%,最显著的再干预因素均与心内隧道(Introventricletunnel,IVT)相关,如术后残余瘘、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心外右心室-肺动脉管道术等。合并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主动脉的DORV双心室矫治时,需要建立IVT以连接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IVT的形态及材料属性是影响血流动力学和缝合缘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IVT形态不当会导致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IVT内径不足可造成左室流出到梗阻。同时,如果为保证隧道通畅而缝制容积过大的IVT会过多的占用右室容积,导致右室内压力增高血流梗阻,甚至需要额外施行外管道术,而后者是远期再次手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相关研究发现有转弯半径的IVT内的压差比手术中所建立的IVT要低得多,而且体积相对较小,但仅依靠医生很难缝合出有转弯半径的IVT,所以急需一种补片的裁剪方法以简化医生的操作难度且符合大多数患者的生理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其可在体外建立,不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而且可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再干预因素的产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包括心内隧道流腔,所述心内隧道流腔由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转弯部分和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包罗缝合而成;所述转弯部分为由若干菱形补片首尾缝合拼接而成的转弯曲面,所述转弯曲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与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和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连接,且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和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均与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底边连接,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两个腰分别与对应所述菱形补片的一条边连接。可选的,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在完全展开状态下为矩形补片结构,用于包罗室间隔缺损。可选的,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包括扇形补片和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扇形补片两侧的直角梯形补片;两个所述直角梯形补片分别以斜边与所述扇形补片的两侧直边连接,并以高与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直角梯形补片的上底边连同所述扇形补片的内圆弧与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底边连接,下底边连同所述扇形补片的外圆弧包罗主动脉瓣口,形成心内隧道流腔下游部分。可选的,所述心内隧道流腔的中心线为中心圆弧和中心直线相连构成,所述中心圆弧的起点为室间隔缺损中点,且所述中心圆弧在所述室间隔缺损中点处的切线与室间隔平面垂直;所述中心直线起始于主动脉瓣口中心点,终点处与所述中心圆弧的终点相切且连接;所述中心圆弧的转弯角度等于所述转弯曲面的转弯角度,所述转弯曲面的转弯角度β公式如下:sinγ=(dAO/2+d1)/l(1)γ=arcsin[(dAO/2+d1)/l](2)cosθ=r/l(3)θ=arcos(r/l)(4)β=π-γ-θ(5)其中,dAO为主动脉瓣口直径;dVSD为室间隔缺损直径;r为心内隧道中心线转弯半径;d1为主动脉瓣口中心至室间隔与室房间隔拐点的距离;d2为室间隔缺损中心至室间隔与室房间隔拐点的距离;α为主动脉瓣口平面与室间隔缺损平面夹角;θ为心内隧道转弯角度;γ为辅助计算的角度;l为辅助计算所做的辅助线;t为心内隧道的轮廓线。可选的,根据患者的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瓣口的相对位置及尺寸,依据公式(1)~(6)计算所需要的转弯角度β,一个所述菱形补片的转弯角度为Φ,所述转弯曲面包含所述菱形补片的个数n=β/Φ。可选的,所述矩形补片结构的D1长度为3-5mm,长度为L8的计算公式如下:L8=π(dVSD+4)/2+2r(7)。可选的,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底长等于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的长边长度L8,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腰长和各所述菱形补片的边长均为L6,所述菱形补片的长对角线长度为L7,所述菱形补片的短对角线长度为D2;L6和L7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7=2r+π(dVSD+4)/2(8)2L6=π(dAO/2+2)*sinβ+2[dAO+4-(dAO/2+2)*sinβ]+2r(9)。可选的,所述扇形补片的外圆弧弧长与两个所述直角梯形补片的下底边长度之和等于所述主动脉缝合缘长度,所述直角梯形补片的高为L4,所述扇形补片的内圆弧弧长L1与两个所述直角梯形补片的上底边L2长度之和为L5,其公式如下:L1=π(dAO/2+2)*sinβ+2[dAO+4-(dAO/2+2)*sinβ](10)L2=r(11)L3=d1+dAO/2(12)L4=dVSD/2+d2-r(13)L5=π(dAO+4)/2(14)。可选的,各补片结构的边缘均设置若干连接锯齿形成锯齿状边缘,且各锯齿状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3-5mm。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中,心内隧道分为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转弯部分和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四大补片部分,各补片部分之间相互独立但又存在一定的关系,各补片部分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设计不同的尺寸,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来形成一种模块化的心内隧道补片形式。这种模块化的心内隧道补片不仅可以适应绝大部分患者的生理需求,也减少了医生在治疗时的主观因素,尤其是隧道的建立是在体外进行,不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而且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再干预因素的产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理想心内隧道中心线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心内隧道流腔,所述心内隧道流腔由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转弯部分和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包罗缝合而成;所述转弯部分为由若干菱形补片首尾缝合拼接而成的转弯曲面,所述转弯曲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与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和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连接,且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和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均与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底边连接,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两个腰分别与对应所述菱形补片的一条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心内隧道流腔,所述心内隧道流腔由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转弯部分和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包罗缝合而成;所述转弯部分为由若干菱形补片首尾缝合拼接而成的转弯曲面,所述转弯曲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与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和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连接,且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和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均与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底边连接,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两个腰分别与对应所述菱形补片的一条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在完全展开状态下为矩形补片结构,用于包罗室间隔缺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瓣口缝合体包括扇形补片和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扇形补片两侧的直角梯形补片;两个所述直角梯形补片分别以斜边与所述扇形补片的两侧直边连接,并以高与所述室间隔缺损缝合体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直角梯形补片的上底边连同所述扇形补片的内圆弧与所述等腰三角形连接补片的底边连接,下底边连同所述扇形补片的外圆弧包罗主动脉瓣口,形成心内隧道流腔下游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弯曲面的心内隧道补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心内隧道流腔的中心线为中心圆弧和中心直线相连构成,所述中心圆弧的起点为室间隔缺损中点,且所述中心圆弧在所述室间隔缺损中点处的切线与室间隔平面垂直;所述中心直线起始于主动脉瓣口中心点,终点处与所述中心圆弧的终点相切且连接;所述中心圆弧的转弯角度等于所述转弯曲面的转弯角度,所述转弯曲面的转弯角度β计算公式如下:
sinγ=(dAO/2+d1)/l(1)
γ=arcsin[(dAO/2+d1)/l](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爱科王俊杰李晓付言程业阳侯倩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