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头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50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头盒,涉及配电柜绝缘件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下方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柜体内,所述本体下端设置有朝向支撑座的底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供底座滑入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沿支撑座轴心线方向的限位块,所述底座下端形成有与限位块卡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宽度沿远离限位块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使得安装与拆卸过程更加的简便快捷的效果。

A contact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头盒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绝缘件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触头盒。
技术介绍
触头盒为环氧树脂APG工艺压力凝胶成型结构,用于各种手车式开关柜,起绝缘隔离和联接过渡作用。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265191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触头盒,包括触头盒本体、上、下定位板、屏蔽网以及触头盒本体上朝左侧或右侧斜向伸出的母线出线槽。特别的是,母线出线槽表面的上下左右四个面设置有裙边,裙边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环;触头盒内部的垂直方向为圆柱形的直筒,在直筒底部设有圆形的均压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能够有效增大了爬弧距离,避免触头盒工作过久产生放电伤害到其他元器件,提高了触头盒的使用安全性,并在不影响均压效果的前提下优化了触头盒内部的结构,节省了生产成本。当需要将上述专利中的触头盒安装在柜体内时,通常先将触头盒放置在开关柜内的支撑座上,在上述触头盒的下定位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而在支撑座上需对应开设与螺纹孔对应的安装孔,最后再通过螺栓将触头盒拧紧在支撑座上;但由于柜体内的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使用者在对触头盒进行安装时将难以顺利的拧紧螺栓,并且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也给后期的拆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触头盒,具有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使得安装与拆卸过程更加的简便快捷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触头盒,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下方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柜体内,所述本体下端设置有朝向支撑座的底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供底座滑入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沿支撑座轴心线方向的限位块,所述底座下端形成有与限位块卡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宽度沿远离限位块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本体进行安装时,通过将底座对准滑槽并滑入,随着底座的不断滑入,设置在滑槽上的限位块也将逐渐滑入至限位槽内;由于限位槽的宽度沿远离限位块的方向逐渐减小,随着限位块不断插入至限位槽内,限位块将逐渐与限位槽过盈配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相互卡接,便能将本体固定在支撑座上,安装过程中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使安装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当在将本体进行拆卸时,也能实现徒手拆卸,拆卸过程也十分的简便,大大提高了安装与拆卸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与底座共同滑设在滑槽内;所述支撑座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活动穿设有竖直的插杆,所述插杆下端插入至滑槽内;所述横板上开设有朝向插杆的插孔,所述插杆下端插入在所述插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座完全插入至滑槽内时,开设在横板上的插孔将移动至对应的插杆下端,接着将插杆向下压紧至插孔内,通过插杆能将横板进行再次固定,使插入在滑槽内的底座更加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上固定设置有水平的卡板,所述卡板位于固定框内;所述插杆上活动套设有位于固定框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固定框抵触,所述弹簧下端与卡板上端抵触;所述弹簧将插杆下端抵紧在所述插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的作用下能使插杆下端压紧在插孔内,从而使插杆能更加牢靠的将横板进行固定;当柜体发生抖动时能有效的避免插杆与横板分离,使得插杆下端能牢牢抵紧在插孔内;当需要将本体下端从滑槽内取出时,将插杆下端从插孔内拔出,需要提及的是在拔出时需克服弹簧对插杆的弹力,当插杆拔出后便能将本体从支撑座内取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下端开设有朝向横板的弧槽,所述弧槽向横板方向凸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体下端插入至滑槽内时,横板前端将与插杆下端接触,随着横板的不断前移,插杆在弧槽的作用下将被横板逐渐上顶,通过弧槽能使横板前端顺利的从插杆下端穿过;当横板上的插孔移动至插杆下端时,插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瞬间插入至插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上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相邻的插杆间,且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插杆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上至少设置有两插杆,插杆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多个插杆能大大增强对横板的固定效果,通过将连接板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拉动,连接板能将多个插杆同时拔出,一步到位从而更加的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中部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位于支撑板下方的插槽,所述支撑板下端插入在插槽内,且所述支撑板将抬升后的连接板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连接板向远离支撑座的方向拉出时,插杆上的弹簧将逐渐被压缩,通过将支撑板向下转动并插入至插槽内,支撑板能将抬升后的连接板进行限位固定,使连接板保持抬升状态,从而无需通过人工固定,解放了人力;当连接板处于抬升状态时,便能将本体下端从滑槽内取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位于横板上端的插件,所述插件上开设有贯穿的卡槽,所述支撑座上表面设置有卡入在所述卡槽内的卡块,所述卡块的高度向远离插件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本体下端插入至滑槽内时,插件将逐渐向靠近卡块的方向移动;当插件上的卡槽移动至卡块处时,卡块将卡入至卡槽内,由于卡块的高度向远离插件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能将本体再次限位,卡块能将插件牢牢固定在支撑座上方,从而能有效避免本体向远离支撑座的方向滑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卡块抵紧的橡胶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卡块与卡槽间的作用力较大,橡胶套不仅能对卡块与卡槽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通过橡胶套还能增大卡块与卡槽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两者间能更加的稳定牢靠,使卡紧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将本体进行安装时,通过将底座对准滑槽并滑入,随着底座的不断滑入,设置在滑槽上的限位块也将逐渐滑入至限位槽内;由于限位槽的宽度沿远离限位块的方向逐渐减小,随着限位块不断插入至限位槽内,限位块将逐渐与限位槽过盈配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相互卡接,便能将本体固定在支撑座上;位于支撑座上方的插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压紧在横板上的插孔内,通过插杆与插孔的相互抵紧,能使本体下端更加稳定牢固的限位在支撑座内;当将本体下端插入至滑槽内时,位于本体上的插件将逐渐向靠近卡块的方向移动,当卡块卡入至卡槽内时,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能将本体再次限位固定,使本体更加的稳定牢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隐藏本体后凸显支撑座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本体;2、支撑座;3、底座;4、滑槽;5、限位块;6、限位槽;7、横板;8、固定框;9、插杆;10、插孔;11、卡板;12、弹簧;13、弧槽;14、连接板;15、圆杆;16、支撑板;17、插槽;18、插件;19、卡槽;20、卡块;21、橡胶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头盒,包括本体(1)以及设置在本体(1)下方的支撑座(2),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座(2)固定安装在柜体内,所述本体(1)下端设置有朝向支撑座(2)的底座(3),所述支撑座(2)上开设有供底座(3)滑入的滑槽(4),所述滑槽(4)上设置有沿支撑座(2)轴心线方向的限位块(5),所述底座(3)下端形成有与限位块(5)卡接的限位槽(6),所述限位槽(6)宽度沿远离限位块(5)的方向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盒,包括本体(1)以及设置在本体(1)下方的支撑座(2),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座(2)固定安装在柜体内,所述本体(1)下端设置有朝向支撑座(2)的底座(3),所述支撑座(2)上开设有供底座(3)滑入的滑槽(4),所述滑槽(4)上设置有沿支撑座(2)轴心线方向的限位块(5),所述底座(3)下端形成有与限位块(5)卡接的限位槽(6),所述限位槽(6)宽度沿远离限位块(5)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头盒,其特征是:所述底座(3)上端设置有横板(7),所述横板(7)与底座(3)共同滑设在滑槽(4)内;所述支撑座(2)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上活动穿设有竖直的插杆(9),所述插杆(9)下端插入至滑槽(4)内;所述横板(7)上开设有朝向插杆(9)的插孔(10),所述插杆(9)下端插入在所述插孔(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头盒,其特征是:所述插杆(9)上固定设置有水平的卡板(11),所述卡板(11)位于固定框(8)内;所述插杆(9)上活动套设有位于固定框(8)内的弹簧(12),所述弹簧(12)上端与固定框(8)抵触,所述弹簧(12)下端与卡板(11)上端抵触;所述弹簧(12)将插杆(9)下端抵紧在所述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朝阳高林海胡定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裕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