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14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屋顶,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屋顶本体和驱动组件和底板,所述屋顶本体分为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所述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下方都连接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屋顶下方的驱动组件与第二屋顶下方的驱动组件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左右平移,当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平移贴合时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的中部形成引流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驱动电机。

A movable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屋顶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屋顶。
技术介绍
阳光房也称为玻璃房,阳光房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全明非传统建筑,以达到享受阳光,亲近自然的目的,阳光房是国内外追求自然、时尚人士所推崇的建筑,阳光房是广泛在华北地区上海地区研究的胜利实业需要根据场所使用需求以及个人爱好进行设计和建造,室内布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装饰。而市面的的阳光房造价太过昂贵,是一般人群所不能接受的,而如果屋顶能够开合,那可开合的屋顶就能够实现阳光房的效果,而市面上的可移动开合的屋顶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且屋顶在关闭后无法实现防水的效果,容易出现渗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屋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可移动屋顶,包括屋顶本体和驱动组件和底板,所述屋顶本体分为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所述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下方都连接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屋顶下方的驱动组件与第二屋顶下方的驱动组件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左右平移,当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平移贴合时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的中部形成引流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驱动电机。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一连杆的底部相连,第一连杆的顶部与第二连杆的右部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左部与第三连杆的顶部铰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底部铰连接在第三连杆的中部,所述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下方都固定移动架,所述移动架设有两个接头,所述第二连杆中部与第一接头铰连接,所述第四连杆顶部与第二接头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和第三连杆的底部分别铰连接在底板的两块固定块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屋顶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都设有朝向相同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屋顶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都设有与第一屋顶朝向相反的驱动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屋顶的下表面设有透明玻璃板,所述透明玻璃板与墙体固定,所述透明玻璃板设有用于驱动组件中移动架移动的通口。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由第一屋顶的第一引流块与第二屋顶的第二引流块相互贴合而成,所述第一引流块与第二引流块相对处呈台阶状设置,所述第一引流块和第二引流块都为中部向两侧下方倾斜的斜面,当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贴合后形成中部向两侧下方倾斜的引流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在滑槽移动,所述滑槽位于透明玻璃板上方,所述滑槽设有与引流槽平滑连接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向外侧下方倾斜。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与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的接触处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滑槽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屋顶上设有翻转雨棚,所述翻转雨棚的一侧固定转轴,所述转轴与翻转电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屋顶上设有翻转雨棚,所述翻转雨棚的一侧固定转轴,所述转轴与翻转电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连杆转动,再让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带动在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上的移动架移动,因此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也会平移,可通过转动驱动电机将屋顶打开或关闭。2、在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贴合时形成引流槽,且第一屋顶和第二屋顶还在滑槽上移动,滑槽设有与引流槽平滑连接的引流口,第一引流块与第二引流块相对处呈台阶状设置,且设有翻转雨棚,使在下雨天时,关闭屋顶后,翻转雨棚可挡住大部分雨水,而另外小部分的雨水会通过引流槽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引流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屋顶本体;10、第一屋顶;100、第一引流块;11、第二屋顶;110、第二引流块;12、移动架;120、第一接头;121、第二接头;2、驱动组件;20、驱动电机;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3、引流槽;4、滑槽;40、引流口;41、滚轮;5、透明玻璃板;6、底板;60、固定块;7、翻转雨棚;70、翻转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屋顶之间需要打开时,第一屋顶10的驱动电机20带动第一连杆21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都与第二连杆22铰连接,且形成交叉状,因此在第一连杆21逆时针转动的时候会通过第二连杆22带动第三连杆23往下转动,第一连杆21向上转动,第三连杆23向下转动,移动架12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22的中部,因此在移动的过程中位置高低不变使第一屋顶10向左平移,而第四连杆24在向左移动中起到辅助移动的作用,而第二屋顶11与第一屋顶10原理一致,转动方向相反即可打开第二屋顶11。当屋顶之间需要关闭时,第一屋顶10的驱动电机20带动第一连杆21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连杆21和第三连杆23都与第二连杆22铰连接,且形成交叉状,因此在第一连杆21顺时针转动的时候会通过第二连杆22带动第三连杆23往上转动,第一连杆21向下转动,第三连杆23向上转动,移动架12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22的中部,因此在移动的过程中位置高低不变使第一屋顶10向右平移,而在向右移动中,第三连杆23抬起,第四连杆24通过铰连接在第三连杆23上保持位置高低不变,第二屋顶11与第一屋顶10原理一致,转动方向相反即可关闭第二屋顶11。这种可移动屋顶,包括屋顶本体1和驱动组件2和底板6,所述屋顶本体1分为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所述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下方都连接驱动组件2,所述第一屋顶10下方的驱动组件2与第二屋顶11下方的驱动组件2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通过驱动组件2带动左右平移,当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平移贴合时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的中部形成引流槽3,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和驱动电机20。为了使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能够开合,第一屋顶10下方的驱动组件2与第二屋顶11下方的驱动组件2朝向相反设置,反向设置使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实现对应打开和关闭。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机20与第一连杆21的底部相连,第一连杆21的顶部与第二连杆22的右部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的左部与第三连杆23的顶部铰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4的底部铰连接在第三连杆23的中部,所述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下方都固定移动架12,所述移动架12设有两个接头,所述第二连杆22中部与第一接头120铰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4顶部与第二接头121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的底部和第三连杆23的底部分别铰连接在底板6的两块固定块60上。驱动电机20带动第一连杆21,第一连杆21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屋顶,包括屋顶本体(1)和驱动组件(2)和底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本体(1)分为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所述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下方都连接驱动组件(2),所述第一屋顶(10)下方的驱动组件(2)与第二屋顶(11)下方的驱动组件(2)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通过驱动组件(2)带动左右平移,当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平移贴合时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的中部形成引流槽(3),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和驱动电机(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屋顶,包括屋顶本体(1)和驱动组件(2)和底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本体(1)分为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所述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下方都连接驱动组件(2),所述第一屋顶(10)下方的驱动组件(2)与第二屋顶(11)下方的驱动组件(2)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通过驱动组件(2)带动左右平移,当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平移贴合时第一屋顶(10)和第二屋顶(11)的中部形成引流槽(3),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和驱动电机(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0)与第一连杆(21)的底部相连,第一连杆(21)的顶部与第二连杆(22)的右部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的左部与第三连杆(23)的顶部铰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4)的底部铰连接在第三连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恩松黄芬完陈俊达屠佩雄潘林福
申请(专利权)人:宏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