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405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包括进水管;保安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保安过滤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纳滤装置;所述保安过滤器与所述纳滤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纳滤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产水口与所述纳滤水箱连通;纳滤浓水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纳滤浓水水箱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及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与所述纳滤水箱通过第五连接管连通。通过间断性浓水回流对纳滤膜进行冲刷,从而达到延缓纳滤膜结垢的目的。

A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冲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垃圾渗滤液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应产生的水、地下潜水的反渗和大气降水,其中大气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时性和反复性,占渗滤液总量的大部分。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水质复杂,危害性大,COD含量高,氮氧含量高,水质变化大,因此必须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才能排放。目前垃圾渗滤液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由于膜结垢的问题因此处理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成本较低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膜结垢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包括进水管;保安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保安过滤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纳滤装置;所述保安过滤器与所述纳滤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纳滤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产水口与所述纳滤水箱连通;纳滤浓水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纳滤浓水水箱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及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与所述纳滤水箱通过第五连接管连通。其中,在第二连接上设置有第一高压泵,在所述第一高压泵与所述纳滤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纳滤循环泵。其中,所述纳滤装置包括第一纳滤装置和第二纳滤装置,所述纳滤循环泵包括第一纳滤循环泵和第二纳滤循环泵;所述第一纳滤循环泵设置在第一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二纳滤循环泵设置在第二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一纳滤装置和所述第二纳滤装置串联或并联连接。其中,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还包括纳滤化学清洗装置(同时作为冲洗装置),所述纳滤化学清洗装置与所述第一纳滤装置和所述第二纳滤装置连通。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还设置有加药装置。其中,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加酸装置、还原剂添加装置和阻垢剂添加装置。其中,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第五连接管通过第六连接管连通,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口与反渗透浓水箱通过第七连接管连通;在所述第六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在所述第七连接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其中,在所述第五连接管上设置有反渗透增压泵。其中,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第一反渗透装置和第二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增压泵包括第一反渗透增压泵和第二反渗透增压泵;所述第一反渗透增压泵设置在第一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二反渗透增压泵设置在第二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管路上。其中,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还包括反渗透清洗水箱,所述反渗透清洗水箱与所述第一反渗透装置和所述第二反渗透装置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将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连通;通过间断性浓水回流对纳滤膜进行冲刷,从而达到延缓纳滤膜结垢的目的。另一方面,本技术采用浓水回流而不是纳滤产水回流,合理利用了浓水,且管路易设计连接,造价低。(2)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将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口与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管连通;通过间断性浓水回流冲刷反渗透膜,同样可以避免反渗透的结垢,从而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降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包括进水管100、保安过滤器200、纳滤装置300、纳滤水箱301、纳滤浓水水箱(图未示出)和反渗透装置400。其中进水管100与所述保安过滤器200通过第一连接管001连通,所述保安过滤器200与所述纳滤装置300通过第二连接管002连通;且所述纳滤装置300的浓水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002通过第三连接管003连通;所述纳滤装置300的产水口与所述纳滤水箱301连通;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纳滤浓水水箱通过第四连接管004连通;在所述第三连接管00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010,在所述第四连接管004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020;所述反渗透装置400与所述纳滤水箱301通过第五连接管005连通。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纳滤装置的进水管道(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由此可以使纳滤浓水实现间断性回流。正常运行状态下,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打开;而当需要纳滤浓水回流时,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可以是手动阀或电动阀。纳滤浓水间断性回流可以用来冲刷纳滤膜上的过滤物避免纳滤膜堵塞和结垢,从而延迟纳滤膜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纳滤浓水间断性回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水的利用率。当然,纳滤浓水间断性回流的时机、流量和流速需要根据水质情况具体设计。本技术的纳滤浓水回流采用简单的管路连接即可完成,且该管路同时可以作为另一套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路。进一步的,参见图1,在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高压泵030,在所述第一高压泵030与所述纳滤装置300之间还设置有纳滤循环泵302。设置纳滤循环泵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进入纳滤装置的水的流速和流量,避免纳滤膜发生结垢。进一步的,第三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点在第一高压泵和纳滤循环泵之间。这样设置是可以增加浓水回流的流速和流量。进一步的,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所述纳滤装置300包括第一纳滤装置310和第二纳滤装置320,所述纳滤循环泵包括第一纳滤循环泵3021和第二纳滤循环泵3022;所述第一纳滤循环泵设置在第一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二纳滤循环泵设置在第二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一纳滤装置和所述第二纳滤装置串联或并联连接。设计时,第一纳滤装置和第二纳滤装置共用浓水管即第四连接管,第二纳滤装置的第二纳滤循环泵连接至第四连接管且第二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第四连接管通过第二回流管路0041连通;在第二回流管路0041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050。参见图2,第二回流管路0041可以是第四连接管的延长管路。进一步的,参见图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还包括纳滤化学清洗装置500,所述纳滤化学清洗装置500同时与所述第一纳滤装置310和所述第二纳滤装置320连通。本实施例中纳滤化学清洗装置也作为清洗装置,可以节约成本,减少占地面积。进一步的,参见图1,在所述第一连接管001上还设置有加药装置。较佳的,参见图1,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加酸装置、还原剂添加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水管;/n保安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保安过滤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n纳滤装置;所述保安过滤器与所述纳滤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n纳滤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产水口与所述纳滤水箱连通;/n纳滤浓水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纳滤浓水水箱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及/n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与所述纳滤水箱通过第五连接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管;
保安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保安过滤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
纳滤装置;所述保安过滤器与所述纳滤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
纳滤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产水口与所述纳滤水箱连通;
纳滤浓水水箱,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口与所述纳滤浓水水箱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及
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与所述纳滤水箱通过第五连接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接上设置有第一高压泵,在所述第一高压泵与所述纳滤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纳滤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装置包括第一纳滤装置和第二纳滤装置,所述纳滤循环泵包括第一纳滤循环泵和第二纳滤循环泵;所述第一纳滤循环泵设置在第一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二纳滤循环泵设置在第二纳滤装置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一纳滤装置和所述第二纳滤装置串联或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还包括纳滤化学清洗装置,所述纳滤化学清洗装置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倩郭金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共创富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