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05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包括船体,在船体内部设有蓄电池和曝气机,在船体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为硬质管,且多个曝气管前端汇集后与曝气机的输出端对接,在船体顶部设有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光伏板,光伏板的数量有两个并对称设置,所述船体中央设有风能增氧器,风能增氧器包括与船体转动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与船体的连接处套装有轴座,在转动杆顶部设有沿转动杆为中心并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风动叶片;本装置通过在船体上设置风能增氧器,通过搅拌叶片对河道水面进行不断的拍打,从而在常规曝气增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增氧效果,且利用自然风能作为风能增氧器的动力来源,环保节能。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River oxyge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具体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的含义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地域为目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生态恢复”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人类没有能力去恢复出真的天然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到一起,提供基本的条件,然后让它自然演化,最后实现恢复。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973576U提出了一种河道增氧造流曝气机,通过螺旋桨系统对水进行搅拌,并曝气增氧,但工作起来能耗较大,虽然配备了太阳能发电系统,但无法满足长时间的工作需求,当电能耗尽时,无法进行曝气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包括船体,在船体内部设有蓄电池和曝气机,在船体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为硬质管,且多个曝气管前端汇集后与曝气机的输出端对接,在船体顶部设有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光伏板,光伏板的数量有两个并对称设置,所述船体中央设有风能增氧器,风能增氧器包括与船体转动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与船体的连接处套装有轴座,在转动杆顶部设有沿转动杆为中心并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风动叶片,转动杆底部位于船体下方并固定有主动齿轮,在主动齿轮两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中心插装有从动杆,并在从动杆上设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前端呈圆弧状,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斜口齿轮。在船体底部设有围挡,并在船体侧面设有环绕气囊,环绕气囊具有气囊补气口,所述从动杆尾端转动安装在围挡内侧,在围挡外侧还设有推进螺旋,推进螺旋的动力装置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叶片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在船体上设置风能增氧器,通过搅拌叶片对河道水面进行不断的拍打,从而在常规曝气增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增氧效果,且利用自然风能作为风能增氧器的动力来源,环保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围挡内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从动杆的立体图。图中1-船体,2-环绕气囊,3-围挡,4-推进螺旋,5-蓄电池,6-曝气机,7-曝气管,8-进气管,9-风能增氧器,10-光伏板,11-气囊补气口,12-风动叶片,13-转动杆,14-轴座,15-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从动杆,18-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包括船体1,在船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5和曝气机6,在船体1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为硬质管,且多个曝气管7前端汇集后与曝气机6的输出端对接,当船体1在河面行驶时,通过曝气机6工作,由进气管8向曝气机6送入空气并由曝气机6增压后由曝气管7向河道内进行输送,实现河道内的增氧工作,具体的,为了保证蓄电池5的长久使用,并节约能源,在船体1顶部设有与蓄电池5电性连接的光伏板10,光伏板10的数量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从而保证了船体1在不同方向的行驶过程中,均能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保证装置整体的持续工作能力;同时,为了在节约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河道内的增氧效果,所述船体1中央设有风能增氧器9,风能增氧器9包括与船体1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3,转动杆13与船体1的连接处套装有轴座14,在转动杆13顶部设有沿转动杆13为中心并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风动叶片12,转动杆13底部位于船体1下方并固定有主动齿轮15,在主动齿轮15两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6,从动齿轮16中心插装有从动杆17,并在从动杆17上设有搅拌叶片18,搅拌叶片18前端呈圆弧状,所述主动齿轮15和从动齿轮16均为斜口齿轮;在船体1位于河道上时,风动叶片12会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带动转动杆13转动,转动杆13转动时驱动主动齿轮15转动,并由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6带动从动杆17转动,通过搅拌叶片18对河道水面进行不断的拍打,从而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增氧效果,且利用自然风能作为风能增氧器9的动力来源,环保节能。同时,为了避免船体1在进行河道的增氧工作时,受河道水面上的杂物的影响,在船体1底部设有围挡3,并在船体1侧面设有环绕气囊2,环绕气囊2具有气囊补气口11,环绕气囊2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船体1高度方向一半以上是位于水面上方的,所述从动杆17尾端转动安装在围挡3内侧,在围挡3外侧还设有推进螺旋4,推进螺旋4的动力装置与蓄电池5电性连接;通过围挡3和环绕气囊2的设置,稳定船体1浮在河道水面上的位置,并通过围挡3对河道上的废弃物、水藻等进行阻拦,避免搅拌叶片18上缠绕杂物,从而装置长时间的正常工作,推进螺旋4在船体1受到漂浮物阻挡时能够给予装置整体一定的推进力使装置脱离阻拦。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搅拌叶片1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在进行风能增氧时,搅拌叶片18上通孔能够使得其与河道水面接触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水花,从而进一步提高增氧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包括船体(1),在船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5)和曝气机(6),在船体(1)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为硬质管,且多个曝气管(7)前端汇集后与曝气机(6)的输出端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中央设有风能增氧器(9),风能增氧器(9)包括与船体(1)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3),转动杆(13)与船体(1)的连接处套装有轴座(14),在转动杆(13)顶部设有沿转动杆(13)为中心并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风动叶片(12),转动杆(13)底部位于船体(1)下方并固定有主动齿轮(15),在主动齿轮(15)两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6),从动齿轮(16)中心插装有从动杆(17),并在从动杆(17)上设有搅拌叶片(18),搅拌叶片(18)前端呈圆弧状,所述主动齿轮(15)和从动齿轮(16)均为斜口齿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节能的河道增氧装置,包括船体(1),在船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5)和曝气机(6),在船体(1)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为硬质管,且多个曝气管(7)前端汇集后与曝气机(6)的输出端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中央设有风能增氧器(9),风能增氧器(9)包括与船体(1)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3),转动杆(13)与船体(1)的连接处套装有轴座(14),在转动杆(13)顶部设有沿转动杆(13)为中心并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风动叶片(12),转动杆(13)底部位于船体(1)下方并固定有主动齿轮(15),在主动齿轮(15)两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6),从动齿轮(16)中心插装有从动杆(17),并在从动杆(17)上设有搅拌叶片(18),搅拌叶片(18)前端呈圆弧状,所述主动齿轮(15)和从动齿轮(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建韩冰许飞孟宪淏李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智水环境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