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051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其包括壳体、离子气泵、氧气发生器、混合泵、主控制器、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进流管及导流管,离子气泵、氧气发生器及混合泵均收纳于壳体内部并分别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主控制器设置于壳体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一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及离子气泵连通;第一排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离子气泵及进流管连通;第二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及氧气发生器连通;第二排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氧气发生器及进流管连通;进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水管及混合泵连通;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混合泵及积液池连通。上述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兼具提高溶氧率及净化水体的功能,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Nanobubble oxygen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气泡产生
,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
技术介绍
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又名纳米气泡发生器),是一种通过制备微纳米气泡来提高液体溶氧率的设备。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通过对空气进行搅拌混合等处理,可生成直径达到纳米级别的纳米气泡,产生的纳米气泡直径小,气泡的比表面积大,相应的,气泡内部的压力大大增加,气泡易分布留存在液体中,极大的提高了气泡中气体的溶解度,如此,液体中氧气的溶解度也相应得到提高。鉴于此,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水产养殖等领域,实现对水体的增氧。然而,传统的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仅具有产生纳米气泡的功能,并不能对水体进行净化。随着水体污染的加重以及人们对水体净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功能单一的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难以满足水体净化的要求,净化作业往往需要多台设备协同使用才能完成,作业成本较高,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一种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该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包括:壳体、离子气泵、氧气发生器、混合泵、主控制器、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进流管及导流管,离子气泵、氧气发生器及混合泵均收纳于壳体的内部并分别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主控制器设置于壳体的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一进气管贯穿壳体的内壁,第一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第一进气管的输出端与离子气泵的输入端连通。第一排气管的输入端与离子气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排气管的输出端与进流管连通。第二进气管贯穿壳体的内壁,第二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第二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氧气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排气管的输入端与氧气发生器的输出端连通,第二排气管的输出端与进流管连通。进流管贯穿壳体的内壁,进流管的输入端与外部水管连通,进流管的输出端与混合泵的输入端连通。导流管贯穿壳体的内壁,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混合泵的输出端连通,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外部积液池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子气泵包括离子管壳、风机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离子管壳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离子管壳的输入端与第一进气管的输出端连通,离子管壳的输出端与第一排气管的输入端连通,风机设置于离子管壳的内腔并位于离子管壳的输入端,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设置于离子管壳的内腔并位于离子管壳的输出端,风机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分别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子管壳的内壁设置有凸耳固定架,风机与凸耳固定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子管壳的内壁还设置有卡扣,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与卡扣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气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分子筛及气压控制器,发生器本体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分子筛收纳于发生器本体的内腔并分割发生器本体的内腔形成进气室与排气室,进气室的输入端与第二进气管的输出端连通,排气室的输出端与第二排气管的输入端连通,气压控制器设置于进气室,气压控制器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气发生器的工作压强介于0.7至1兆帕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气发生器还包括压强检测探头,压强检测探头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合泵包括泵体、搅拌电机及叶轮,泵体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泵体的输入端与进流管的输出端连通,泵体的输出端与导流管的输入端连通,搅拌电机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并固定于泵体,搅拌电机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叶轮设置于泵体的内腔并与搅拌电机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设置有检修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还包括离子感应器及报警器,离子感应器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并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报警器设置于壳体的外壁并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上述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通过在壳体内部加装离子气泵,离子气泵接通电流后产生高速风流并激发大量离子,高速风流可将离子送入混合泵内,离子进入混合泵后与氧气发生器产生的氧气在混合泵的作用下形成纳米气泡,该纳米气泡粒径小、数量大,可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且纳米气泡中包含的离子可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沉降及杀灭,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由此,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兼具提高溶氧率及净化水体的功能,降低了水体净化的作业成本,扩大了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的适用范围并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子气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氧气发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10,该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10包括:壳体100、离子气泵200、氧气发生器300、混合泵400、主控制器500、第一进气管600a、第一排气管600b、第二进气管700a、第二排气管700b、进流管800a及导流管800b,离子气泵200、氧气发生器300及混合泵400均收纳于壳体100的内部并分别与主控制器500电性连接,主控制器500设置于壳体100的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一进气管600a贯穿壳体100的内壁,第一进气管600a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第一进气管600a的输出端与离子气泵200的输入端连通。第一排气管600b的输入端与离子气泵200的输出端连通,第一排气管600b的输出端与进流管800a连通。第二进气管700a贯穿壳体100的内壁,第二进气管700a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第二进气管700a的输出端与氧气发生器30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排气管700b的输入端与氧气发生器300的输出端连通,第二排气管700b的输出端与进流管800a连通。进流管800a贯穿壳体100的内壁,进流管800a的输入端与外部水管连通,进流管800a的输出端与混合泵400的输入端连通。导流管800b贯穿壳体100的内壁,导流管800b的输入端与混合泵400的输出端连通,导流管800b的输出端与外部积液池连通。上述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10,通过在壳体100内部加装离子气泵200,离子气泵200接通电流后产生高速风流并激发大量离子,高速风流可将离子送入混合泵400内,离子进入混合泵400后与氧气发生器300产生的氧气在混合泵400的作用下形成纳米气泡,该纳米气泡粒径小、数量大,可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且纳米气泡中包含的离子可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沉降及杀灭,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由此,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10兼具提高溶氧率及净化水体的功能,降低了水体净化的作业成本,扩大了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10的适用范围并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离子气泵、氧气发生器、混合泵、主控制器、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进流管及导流管,所述离子气泵、所述氧气发生器及所述混合泵均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所述第一进气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离子气泵的输入端连通;/n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离子气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流管连通;/n所述第二进气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氧气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n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氧气发生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流管连通;/n所述进流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进流管的输入端与外部水管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合泵的输入端连通;/n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混合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外部积液池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离子气泵、氧气发生器、混合泵、主控制器、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进流管及导流管,所述离子气泵、所述氧气发生器及所述混合泵均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进气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离子气泵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离子气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流管连通;
所述第二进气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氧气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氧气发生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流管连通;
所述进流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进流管的输入端与外部水管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合泵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混合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外部积液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气泵包括离子管壳、风机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管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离子管壳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离子管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离子管壳的内腔并位于所述离子管壳的输入端,所述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离子管壳的内腔并位于所述离子管壳的输出端,所述风机及所述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气泡氧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管壳的内壁设置有凸耳固定架,所述风机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智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