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528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紊流较弱且净化效率高的养殖生化池系统,其养殖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底流管、导流管、进流管及溢流管,所述底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并位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所述底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溢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且邻近所述养殖池的顶端,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

A Biochemical Pool System for Aquacul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ure biochemical pond system with weak turbulence and high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The aquaculture pond, the first filter pond, the second filter pond, the underflow pipe, the diversion pipe, the inflow pipe and the overflow pipe are connected with and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ulture po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underflow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first filter pond. The input end of th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filter pool, the output end of the divers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second filter pool,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tak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quaculture pool, the input end of the intak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second filter pool, and the input end of the overflow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quaculture pool and adjacent to the top end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The output end of the overflow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second filter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地,涉及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水产品就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尤其是当下,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不断深入,低脂且营养丰富的水产品获得人们更多的青睐,水产养殖业也得到空前发展。当前,水产养殖作业主要在养殖池内进行,水产品的生命活动均局限于养殖池内,其排泄产生的废物也直接排进池水中,若不能及时更换,养殖池内的排泄物将滋生大量病虫细菌,威胁水产品的生命健康,进而影响水产品肉质质量。目前已有对养殖池内池水进行净化的装置,但由于池水流入净化池时速度较大,养殖池排入净化池的脏水在净化池内形成紊流,不利于净化作业的有效进行。故而,此类养殖池水净化装置往往设置多重净化池对养殖池水进行处理,使得养殖池水净化装置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不便于养殖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且净化路径较长,使得养殖池水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紊流较弱且净化效率高的养殖生化池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包括:养殖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底流管、导流管、进流管及溢流管,所述底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并位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所述底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溢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且邻近所述养殖池的顶端,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池包括至少两个子过滤池,相邻两个所述子过滤池之间设置有挡板,各所述子过滤池之间通过所述挡板隔开,各所述子过滤池的底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包括池体及隔挡板,所述隔挡板固定于所述池体的内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流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池体的内壁与所述隔挡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流管的数量为两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生化池系统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流管的输入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生化池系统还包括排污过滤器,所述排污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并对应所述底流管的输出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过滤器包括过滤架及滤网,所述滤网层叠设置于所述过滤架,所述过滤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孔径自上而下依序递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设置至少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生化池系统仅由养殖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底流管、导流管、进流管及溢流管组成,其涉及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养殖人员管理较为方便;且第一过滤池及第二过滤池均具有多个子过滤池,各子过滤池之间通过挡板隔开,挡板的设置将抵消池水流入第一过滤池及第二过滤池时获得的部分动能,防止刚流入第一过滤池及第二过滤池的水流搅动池内已净化的池水,保证了本专利技术的净化效果,养殖池水可在较短净化路径内净化完全,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净化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生化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展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其应用于水产养殖
,在实现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保证水产品的安全生产。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生化池系统包括养殖池100、第一过滤池200、第二过滤池300、底流管400、导流管500、进流管600及溢流管70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养殖池100用于放养水产品,为水产品的生长提供活动空间,养殖池100内盛有大量池水,水产品在池水内进行生命活动,养殖饲料直接投掷于池水中,为水产品提供营养物质。底流管400的输入端与养殖池100连通并位于养殖池100的底部,底流管400的输出端与第一过滤池200的输入端连通,底流管400的设置可将养殖池100底部含杂质颗粒的污水导入第一过滤池200中,使污水汇聚在第一过滤池200内集中净化,污水中的杂质在第一过滤池200内沉降,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向第一过滤池200通入离子空气对第一过滤池200内的污水进行净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养殖条件,向第一过滤池200中添加絮凝剂或其他杀菌沉降物质对水体进行净化,于此不再赘述。导流管500的输入端与第一过滤池200的输出端连通,导流管500的输出端与第二过滤池300的输入端连通,导流管500的设置可将经第一过滤池200净化后的池水导入第二过滤池300中,使洁净池水与污水分来。便于对洁净池水进行集中处理。本实施例中,可利用纳米气泡发生器,向第二过滤池300内提供大量纳米气泡,以提高第二过滤池300中池水的溶氧量。进流管600的输出端与养殖池100连通,进流管600的输入端与第二过滤池300的输出端连通,进流管600的设置可将第二过滤池300内积聚的洁净池水返入养殖池100中,为养殖池100中水产品的生长提供足够水量。溢流管700的输入端与养殖池100连通且邻近养殖池100的顶端,溢流管700的输出端与第二过滤池300的输入端连通,溢流管700的设置将养殖池100的溢流导入第二过滤池300内进行集中收集,防止养殖池100内水量过大时,水流倾泻,以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水量消耗,节约养殖成本。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底流管400、导流管500、进流管600及溢流管700的设置,可使池水在不同池子之间流动并进行有效处理,对水体进行净化的同时,实现养殖生化池系统内的水体内循环。第二过滤池300的设置还可为第一过滤池200净化后的洁净池水提供缓冲空间,经第一过滤池200净化后的池水在第二过滤池300内静置,水体中未完全净化的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底流管、导流管、进流管及溢流管,所述底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并位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所述底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溢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且邻近所述养殖池的顶端,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底流管、导流管、进流管及溢流管,所述底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并位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所述底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进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溢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养殖池连通且邻近所述养殖池的顶端,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输入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生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包括至少两个子过滤池,相邻两个所述子过滤池之间设置有挡板,各所述子过滤池之间通过所述挡板隔开,各所述子过滤池的底部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生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包括池体及隔挡板,所述隔挡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江永年潘金全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智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