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墨刀、刮墨装置及印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90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刮墨刀、刮墨装置及印刷机,其中,刮墨刀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刮墨部、第一空腔和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刮墨部的侧边并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与吸气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刮墨刀、刮墨装置和印刷机,刮墨刀为中空结构,其刮墨部旁设置第一开口,第一空腔内空气被抽走后,在第一开口处形成负压,从而将将刮下的墨水收集起来,有效地避免了墨水引起二次污染。

Scraping knife, scrap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刮墨刀、刮墨装置及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打印
,尤其是一种刮墨刀,用于清除喷头表面的残存墨水,以及一种包含该刮墨刀的刮墨装置和印刷机。
技术介绍
数码喷墨印刷技术具有传统印刷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印刷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采用数码喷墨印刷技术的喷墨印刷机在计算机等设备控制下,通过带喷嘴的喷头将液体油墨喷射到承印物上,实现图文信息的印刷。喷头是喷墨印刷机的核心部件,喷嘴一般位于喷头的底部,喷头在使用过程中,喷嘴表面会因许多原因导致有许多残存的墨水,这些残存墨水的张力会导致喷嘴在喷墨时墨点斜喷、不喷等不良现象,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由于喷头表面残存墨水的干涸而导致喷头物理性堵塞。目前,去除残存墨水的方法为:使用长条形并具有一定弹性的刮墨刀,使其与喷头表面接触并沿喷头相对运动,将墨水推离喷头表面。墨水被刮墨刀推赶过程中,一部分的墨水粘附于刮墨刀上,还有一部分墨水会流入喷头与喷头固定件的缝隙中。刮墨刀与喷头表面分离后,其回弹造成的抖动会将粘附在其上的墨水甩出,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存于喷头与喷头固定件的缝隙中的墨水不易清理,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刮墨刀、刮墨装置及印刷机,收集刮片刮下的墨水,避免其引起二次污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刮墨刀,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刮墨部,所述主体部内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对应所述刮墨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空腔与吸气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刮墨部由邵氏硬度为32~45HA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在所述刮墨部的延伸方向,其中部高度低于其两端。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滞留平面,其设置于所述刮墨部的侧边,用于收集所述刮墨部所刮擦下的墨水,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滞留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为狭窄细长的缝孔,其与所述刮墨部平行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件,其包括连接部、第二空腔和第二开口,所述主体部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吸气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的凹槽,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对应的凸筋,所述凸筋卡设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空腔的一侧设置有倒角。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刮墨装置,包括上述刮墨刀和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包括管道、迷路装置和风机,所述管道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迷路装置和所述风机,所述迷路装置用于截留气体中的墨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包括上述的刮墨刀。本技术提供的刮墨刀、刮墨装置及印刷机,刮墨刀为中空结构,其刮墨部设置第一开口,空腔内空气被抽走后,在第一开口处形成负压,从而将刮下的墨水收集起来,墨水不会进入喷头与喷头固定件的缝隙中,墨水也不会粘附于刮墨刀上,有效地避免了墨水引起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刮墨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刮墨刀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刮墨刀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刮墨刀中主体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刮墨刀中主体部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刮墨刀中主体部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的B-B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刮墨刀中固定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刮墨刀中固定件的主视图;图11是本技术刮墨刀中固定件的俯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C-C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刮墨刀装置中迷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刮墨刀中主体部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一种刮墨刀,如图4~8所示,包括:主体部1,主体部1包括刮墨部101、第一空腔104和第一开口103,第一开口103设置于刮墨部101的侧边并与第一空腔104连通,第一空腔104与吸气组件连接。刮墨部101将喷头表面的墨水刮下,吸气组件将第一空腔104中空腔抽走,在第一开口103处形成负压,墨水由第一开口103处流入第一空腔104中,再随空气流入吸气组件中。有效地避免了墨水引起二次污染。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一体注塑成型,其邵氏硬度为32~45HA,刮墨部101邵氏硬度为32~45HA,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优选地,邵氏硬度为35~40HA。为了避免刮墨刀刮伤喷头,通常其采用柔性材质,其硬度需适中,过硬会刮伤喷头表面,也会造成刮墨部101不能很好与喷头表面贴合,过软可能导致吸气组件工作时,主体部变形。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刮墨部101的延伸方向,其中部高度低于其两端。如图13所示,在所述刮墨部101的延伸方向,刮墨部101的轮廓为下凹的形状,其中部位置H2要低于其两端位置H1和H3。图示为方便清楚分辨下凹的形状,所以下凹的程度较大,实际生产中,该下凹程度较小。目的是:刮墨部101压紧喷头表面时,中部受力相对较小,避免刮伤喷头表面。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还包括滞留平面102,其设置于所述刮墨部101的侧边,用于收集所述刮墨部101所刮擦下的墨水,所述第一开口103设置于所述滞留平面102上。如图8所示,工作状态时,滞留平面102为水平面,刮墨部101和滞留平面102之间设置有过渡面106。刮墨部101刮下的墨水顺过渡面106流至滞留平面102,再由第一开口103进入第一空腔104。过渡面106,其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竖直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为竖直面,竖直面更方便墨水流至滞留平面102。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开口103为狭窄细长的缝孔,其与刮墨部101平行设置。第一开口103越长,越利于墨水流入。其宽度宜窄不宜宽,过宽影响主体部1端部的强度,其本身为中空结构,再加上第一开口103,其强度会被进一步减弱,降低刮墨效果,另外,过宽就需要更大的风机功率,也会造成主体部1变形。其宽度可选1~3mm,优选2mm。考虑到需连接吸气组件,以及刮墨刀需要固定,柔性材料不能满足需求。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将刮墨刀设计为两部分,一部分硬度较低,用于刮墨,即主体部1,另一部分硬度较高,即固定件2用于安装固定。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两个主体部1,主体部1设置于固定件2上。主体部1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1。主体部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如图9~12所示,固定件2,其为中空结构,包括第二空腔203、第二开口202b和第二开口202c,第二空腔203通过第二开口202b和/或第二开口202c与外部连通;设置两个第二开口的目的是:可选择不同位置安装吸气组件。主体部1设置于固定件2上,所述第一空腔104与第二空腔203相连通。固定件2上还设置多个螺栓安装孔20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刮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刮墨部,所述主体部内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对应所述刮墨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空腔与吸气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刮墨部,所述主体部内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对应所述刮墨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空腔与吸气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墨部由邵氏硬度为32~45HA的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墨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刮墨部的延伸方向,其中部高度低于其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滞留平面,其设置于所述刮墨部的侧边,用于收集所述刮墨部所刮擦下的墨水,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滞留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狭窄细长的缝孔,其与所述刮墨部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刮墨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协尔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