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凤清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LED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081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LED驱动器,包括电阻R1‑R4、电容C1‑C6、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和集成电路U1;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3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电源VIN的负极、所述电容C1‑C2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8管脚均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6管脚、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PWM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集成度高,所使用的外围元器件少,简化了电路结构,缩小了电路体积;能够兼容外置PWM信号调光,占空比0‑100%内均可实现灵活应用。

An intelligent LED d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LED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到LED驱动
,尤其涉及到一种智能LED驱动器。
技术介绍
LED照明随着整体成本降低,其开始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场合。LED驱动器是指驱动LED发光或LED模块组件正常工作的电源调整电子器件。现行的工频电源和常见的电池电源均不适合直接供给LED,LED驱动器就是这种可以驱使LED在最佳电压或电流状态下工作的电子组件。目前的LED驱动器存在着电路结构复杂,体积臃肿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LED驱动器,解决的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LED驱动器,包括电阻R1-R4、电容C1-C6、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和集成电路U1;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3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电源VIN的负极、所述电容C1-C2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8管脚均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6管脚、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C6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PWM信号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1-R3的精度均为1%。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WM信号的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时,所述电阻R2的阻值为20KΩ。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WM信号的高电平为3.3V,低电平为0V时,所述电阻R2的阻值为12KΩ。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模块LED至少包括三串2W的发光二极管。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VIN的电压范围为DC8-36V。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XL3001或者XL3003或者XL3005。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集成度高,所使用的外围元器件少,简化了电路结构,缩小了电路体积;能够兼容外置PWM信号调光,占空比0-100%内均可实现灵活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LED驱动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智能LED驱动器,包括电阻R1-R4、电容C1-C6、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和集成电路U1;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3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电源VIN的负极、所述电容C1-C2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8管脚均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6管脚、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C6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PWM信号连接。所述电阻R1-R3的精度均为1%。所述PWM信号的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时,所述电阻R2的阻值为20KΩ。所述PWM信号的高电平为3.3V,低电平为0V时,所述电阻R2的阻值为12KΩ。所述照明模块LED至少包括三串2W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源VIN的电压范围为DC8-36V。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XL3001或者XL3003或者XL3005。型号为XL3001或者XL3003或者XL3005的集成电路U1具有内部集成高压、大功率MOSFET开关管,外围元器件简单,系统应用灵活,转换效率高,系统体积小,内置过温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全套可靠性保护电路,同时兼容外置PWM信号调光功能,改变PWM信号占空比来实现调光功能,PWM信号占空比变化范围0%-100%,实现智能驱动LED。第二实施例:与其它实施例不同的是:VPWM=5.0V时,电阻R2=20K,VPWM=3.3V时,电阻R2=12K。第一种情况:输入12V/24V,输出接3串LED,初始电流值设定为309mA/618mA,调光信号幅值为5.0V/3.3V,频率为1KHz、5KHz、10KHz。第二种情况:输入8V-36V,输出接2串LED,初始电流值设定为309mA,调光信号幅值为5.0V/3.3V,频率为1KHz、10KHz。第三实施例:与其它实施例不同的是:输入12V,输出接3串LED,初始电流值设定为309mA,调光信号幅值为5.0V,占空比50%,频率为5KHz、10KHz。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R4、电容C1-C6、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和集成电路U1;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3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电源VIN的负极、所述电容C1-C2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8管脚均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6管脚、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C6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PWM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R4、电容C1-C6、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和集成电路U1;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3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电源VIN的负极、所述电容C1-C2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8管脚均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6管脚、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C6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照明模块LED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PWM信号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凤清
申请(专利权)人:陈凤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