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05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包括电子设备电源、开关控制电路、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和微控制器集成电路;所述电子设备电源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电连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并发送至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连接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连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之间的通断;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内包括用于进行自动关机的定时器,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定时器的阈值,控制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启闭。

An automatic power-off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电子设备采用拨动式开关和自锁式开关等控制方式来实现产品的开机与关机。当电子设备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开机后,如果不人工进行关机操作,电子设备就只能休眠待机或停止工作待机,无法自动断电关机,将持续耗费电子设备电源的电量,缩短电子设备电源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使得电子设备采用拨动式开关、自锁式开关等控制方式来实现产品的开机与关机时,不仅能够人工操作进行电子设备的开关和关机,而且还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式,定时自动断电关机,断电关机的优点是节省电子设备电源电量的消耗、延长电子设备电源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包括电子设备电源、开关控制电路、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和微控制器集成电路;所述电子设备电源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电连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并发送至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连接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连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之间的通断;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内包括用于进行自动关机的定时器,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定时器的阈值,控制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启闭。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电源为电池或AC-DC转换电源或DC-DC转换电源。>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开关K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和三极管Q3;所述电阻R5、电阻R6、开关K1和电容C1依次串联后,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电子设备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子设备的供电端VDD连接,发射极和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两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电容C1并联,所述电阻R7一端与所述开关K1和电容C1串联的结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通断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子设备的供电端VDD连接,发射极与电子设备电源的正极连接,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电子设备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发射极与电子设备电源的负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开关K1为拨动式开关或自锁式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为有极性电容或无极性电容。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实现电子设备自动断电关机,节省电子设备电源电量的消耗、延长电子设备电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0、电子设备电源;20、开关控制电路;30、电源通断控制电路;40、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包括电子设备电源10、开关控制电路20、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和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电连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并发送至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连接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连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之间的通断;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内包括用于进行自动关机的定时器,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定时器的阈值,控制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启闭。在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为带有定时器功能的单片机U1。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为电池或AC-DC转换电源或DC-DC转换电源;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电源为电池BATT。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包括开关K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和三极管Q3;所述电阻R5、电阻R6、开关K1和电容C1依次串联后,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电子设备电源10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子设备的供电端VDD连接,发射极和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两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电容C1并联,所述电阻R7一端与所述开关K1和电容C1串联的结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通断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子设备的供电端VDD连接,发射极与电子设备电源10的正极连接,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电子设备电源10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发射极与电子设备电源10的负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开关K1为拨动式开关或自锁式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为有极性电容或无极性电容。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开关K1断开时,三极管Q3的基极电压等于发射极电压,此时,三极管Q3截止,储存在电容C1的电荷通过电阻R8进行放电,其中电阻R8(一般为兆欧级)其阻值要求远大于电阻R6(一般为千欧级)。开关K1闭合时,通过电阻R6对电容C1进行充电,此时,开关K1等效于与电池BATT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电压小于发射极电压,三极管Q3导通,电池BATT提供给系统电路工作电压的输入端VDD,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开始上电工作,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中与电阻R7连接的引脚设置为模数转换模式,对开关K1与电容C1连接处的电压进行模数转换,如果模数转换得到的数值大于指定阀值时,表示开关K1已闭合,则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中与电阻R4连接的引脚设置为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电阻R2与电池BATT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被电阻R2接地被拉低,则三极管Q1导通,电池BATT持续为系统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实现电子设备的上电开机。当电子设备为断电关机状态时,当开关K1闭合,开关控制电路20在短时间内将为系统电路提供短时的工作电压,让单片机能够完成对开关电压ADC(模数转换)及相关控制引脚的设置。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压ADC(模数转换)完成后,转换得到的开关电压ADC(模数转换)值与单片机软件中设定的阀值进行比较,如果开关电压ADC(模数转换)值小于阀值,则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继续保持关闭状态,电子设备保持断电关机状态;如果开关电压ADC(模数转换)值大于阀值,则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切换为开启状态,电子设备为上电开机状态。当电子设备为开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电源(10)、开关控制电路(20)、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和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电连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并发送至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连接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连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之间的通断;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内包括用于进行自动关机的定时器,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定时器的阈值,控制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启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电源(10)、开关控制电路(20)、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和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电连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并发送至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连接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连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之间的通断;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内包括用于进行自动关机的定时器,所述微控制器集成电路(40)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定时器的阈值,控制所述电源通断控制电路(30)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电源(10)为电池或AC-DC转换电源或DC-DC转换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断电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包括开关K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和三极管Q3;所述电阻R5、电阻R6、开关K1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灿黄志刚陈志宏曾繁建戴漳镇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东方智能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